日前有传言称,滴滴想要收购易久福公司100%的股权,而且只需要牌照,不需要现有业务。 双方均否认传言,滴滴向媒体表示,暂无进军支付行业的计划。 但毕竟旅行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大市场。 作为行业巨头,滴滴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至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这个理由是有道理的。
近日,蘑菇街、2D火、有赞等电商服务平台被央行约谈的事件,似乎让支付牌照再次升温。 最新消息是,国美以5亿收购银盈通70%股权,但实际上这笔交易很可能是去年完成的,就在央行宣布暂停发放支付牌照后不久的10月,但投资当时金额并未透露。 不管怎样,支付牌照再次引发了民众的热议。
易久支付4.3亿的标价贵吗?
对于传闻中的一久发4.3亿元的交易价格,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太低了。 这有些合理,因为去年以来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唯品会斥资约4亿元收购浙江北服; 美的斥资3亿元收购神州通50%股权; 小米斥资6亿元收购杰夫锐通; 红雷收购了合力宝支付90%的股权。 这些股票价值14亿美元。 虽然新美达收购钱袋宝的金额尚未公布,但有传言称其金额超过10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2016年8月央行宣布不再批准设立支付机构后,现有支付牌照变成稀缺资源,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导致价格上涨一次又一次,有的甚至上涨。 10倍以上。
第三方支付牌照种类较多,包括互联网支付、固定/手机支付、预付卡发行及受理、数字电视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其中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价值较高尤其是前者随着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耀眼。
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市场价格如下:全国获取牌照售价为5亿元,地区获取牌照售价也为2亿至3亿元; 互联网支付牌照起价3亿元; 而一张包含各种“全牌照”的营业执照,报价甚至可以高达10亿元。 知情人士还表示,“裸卡价格是一个价格,如果支付公司也卖实际业务,有数据、有流量、有团队,那么可以在裸卡的基础上上涨20%左右”。卡的价格。” 一般来说,支付公司的估值分为两部分,一是牌照,二是业务和团队的价值。 20%的涨幅只是针对那些小型支付公司。 他们的企业和团队通常很小。 优秀公司的业务和团队可以获得比许可证更高的溢价。
易久支付牌照只有一项权限,那就是互联网支付。 以此市场情况计算,4.3亿元的报价并不便宜。 毕竟,除了互联网支付牌照之外,一久福几乎没有其他有价值的部分,无法帮助滴滴将业务拓展到租车、二手车交易等增值金融服务。
这与去年美团收购钱袋宝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钱袋宝拥有“3+1”国家支付牌照,即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牌照+外汇支付。 、业务渠道和团队建设也变得系统化。 同时,被国美收购的银盈通还持有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外汇支付三张牌照,并且在国内部分区域市场也有所布局。
如果考虑到一久福牌照即将到期,且今年面临续牌的不确定性风险,其价值需要谨慎评估。 4.3亿元不但不算低估,甚至可能太高了。
真正的买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尽管当前第三方支付牌照报价坚挺且高得吓人,但其未来走势却不容乐观。 从买家角度来看,以下因素将导致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热度慢慢降温。
1. 目前的高价格已经赶走了许多潜在的申请人。 确实有很多公司想要支付许可证费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很多公司愿意支付高价购买许可证。 过去,大量企业向央行申请牌照。 因为流程遵循,资金成本非常低。 去年的数据显示,有超过80家企业在排队申请。 其中一些企业急需,比如美团、小米、携程。 但更多的企业却在战略上陷入困境,或者通俗地说,就是抢占先机。 如今,牌照交易处于较高水平,这大大提高了进入壁垒。 一些有意抢占席位且需求不迫切的企业却被吓退了。
2、该买的几乎都买完了,刚需得到释放。 如前所述,真正的买家是有刚需的企业,尤其是电商、O2O、互金等企业。 如果有急需,就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对战略发展产生影响。 即使价格再贵一些,也是值得的。 但大部分都是通过应用或并购获得的,更不用说支付宝和财付通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 由于业务需要,迫不及待地申请。 早在2012年,它就在首批企业中直接收购网银,并更名为“京东支付”。 万达、唯品会、新美达、小米、国美、东方财富网络等也通过收购获得牌照。 随着一大波刚需的释放,真正有强烈采购意愿的企业可能连20家都没有。 至于蘑菇街、滴多、有赞等电商服务平台被央行约谈,大家的担忧是迟来的。 央行特别解释称,并不是针对这些企业的金融牌照,而是认为它们具有监管的代表性。 只是探路而已。
3、牌照炒作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较高。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买来保存。 但与房屋70年产权、基本无需运营不同,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将面临日益严格的监管。 如果收购后未开展实际经营,可能会被央行以未开展业务为由予以撤销。 如果进行实际操作,需要承担相对较高的运营成本,这与养房成本低廉形成鲜明对比。 过高的风险也让有兴趣炒牌的企业心生恐惧,进一步缩小了买家群体。
4、央行只是暂停发行,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再向符合条件的企业重新开放申请。
双重考验,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对于支付牌照的卖家来说,他们面临着行业巨头的挤压和央行加大监管的双重考验。 他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处境很糟糕。
当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特别是移动支付市场日益重要。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具有绝对优势,并且还在不断完善。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6年Q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占比55.4%,财付通占比32.1%。 两者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 第三名的拉卡拉市场份额仅为4.4%。 ,与前两名的差距太大了。
由此可见,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巨头的挤压下,即便是之前的小巨头也无法承受。 拉卡拉进入市场较早,个人支付业务此前稳定增长。 但近两年,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大规模线下扩张中,其节节败退。 2013年至2016年1-9月,拉卡拉支付公司个人支付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39亿元、2.11亿元、1.11亿元。 不难看出,其峰值出现在2014年,随后急剧下降。
像拉卡拉这样的强势先锋根本无法抵抗。 没有支付场景、没有用户基础的中小玩家如何挑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另一方面,央行的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和规范。 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布,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纳入监管范围。 2015年以来,管理监管逐步加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二维码支付征求意见稿等政策出台推出了业务规范。
这些政策起到了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作用,让我们手机支付更加便捷、安全,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发展。 但同时,也让中小支付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困难,折射出市场竞争残酷的另一面。
外面的人看到的只是网上支付的无边绿洲。 当他们闯进去时,发现大部分都被支付宝和财付通包围了。 对于大多数中小玩家来说,其实更像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多位业内人士也承认,大部分支付机构的业务运营基本处于停滞或维持状态,只有少数支付牌照正常运营。
留给支付公司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2016年8月12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有序发展”的原则,原则上不在一段时间内建立新的机构。 同时,对于长期未开展实质性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央行将依法采取取消相关业务种类、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等监管措施。
上面这段话表明了央行的态度和决心,但可能会被人们忽视,因为央行尚未以尚未实际开展业务为由取消支付牌照。 据此前援引监管人士消息称,牌照数量将被严格打压,或将在未来1-2年内逐步淘汰50%左右的支付机构,剩余数量在100家左右。如果传闻属实的话最新一批网络支付牌照企业于2014年7月10日获得,两年后到期。 时间安排非常一致。
如何保住自己的牌照资源成为近一两年大多数中小支付公司的首要任务,否则公司将身无分文。 从这一点来看,很多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承受的压力比买家大得多。 今年6月是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换发时间点。 届时,央行的举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的价值和命运。
央行分管支付的副行长范一飞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申,近年来市场牌照供应严重超出需求,行业存在过度竞争。 第四批发放牌照最多为96家企业。 以此情况来看,预计今年6月份部分中小企业牌照将不可避免地被取消。 至于取消多少牌照,则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定和计划。
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能做的就是努力完善自己的业务,完善自己的数据。 不要追求做大做强,试图去挑战第一、第二集团(这也是不现实的),只求超越你身边第三、第四集团的对手,你就有逃脱的机会。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一家年营业额只有几百万元、寻求出售牌照的支付机构应该更加努力,否则被淘汰在所难免。
等待价格出售有风险,所以最好尽快出售
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 他们认为许可证资源很宝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 比如,传闻滴滴拟收购易久福,也有传言有另一家公司曾接洽过易久福,但因无法达成价格而放弃。 这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但我认为这种心态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很多停滞或维持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像暂时存放在冰箱里的水果一样。 数量并不多。 看似稀有,但保质期也不长。 。 而能在冰箱里保存多久,取决于冰箱的管理者——央行。 对于第四批牌照企业来说,如果无法继续经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6月份换证前出售。 毕竟目前的价格还是比较不错的。
当央行在6月份以业务停滞为由取消部分牌照时,被取消的企业价值肯定归零,而通过续证的企业未必能获得高估值,因为接班人也看到了未来的风险。运营、维护和持有成本太高。 您还记得当年的虚拟电信运营商争夺战吗? 但现在很难有人去关心它,因为没有人愿意进入一个经营困难、不断亏损的行业。 未来第三方支付牌照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除了像携程、滴滴这样有交易场景但尚未获得牌照的公司外,其他公司可能会放弃,对支付牌照没有兴趣。
预计一年甚至半年左右,一些企业就会按捺不住,纷纷降价。 如果央行的标准更加严格,时间就会提前。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也将从目前的5亿至10亿元下降到1亿至3亿元。 如果央行出台明确的退出时间表,强行注销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一些持牌企业为了尽快退出,不惜以千万白菜价出售。 如果携程和滴滴有耐心,或许能够弥补这一空缺,赚大钱。
在这场买卖双方的博弈中,由于买方需求不强,而卖方对监管和时间有紧迫感,最终卖方妥协、降价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与其在最后一刻以白菜价出售,不如在当前行情较好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