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答帖)骑行去西藏、铁杵磨成针,手挖地球

2024-03-12
来源:网络整理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趁热回答”

最近总是在抖音上看到一些热门视频。

徒步进藏,自驾去西藏,

铁杵磨成针,土用手挖。 。 。 WHAT THE F(王德发)。 。 。

这些年这些新闻看多了,不少人把这些现象吐槽进了新的“四大风俗”系列

“骑车去西藏”

“辞掉工作去旅行”

“城市开放咖啡馆”

“丽江开客栈”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每一次,总是让我想起多年来对去西藏的各种幻想。

那一年,在异国他乡(浙江)打工时,我无意中爱上了骑自行车。 我从自行车经销商那里买了一辆自行车,参加了一些自行车俱乐部的活动,结交了一群热爱自行车的朋友。 一大群骑自行车的人,几十上百人,围绕着郊区和小农场,一起骑行,一起野餐,一起玩耍。

那时,我经常聚在一起听一些老骑行者谈论西藏,谈论318、怒江72拐、布达拉宫、唐古拉山,各种骑行攻略、路线、几月进藏。 这是更合适的。 到了要封山的时候,听得心醉神迷。 当时我就恨不得第二天就可以请假,收拾东西立刻出发。

那些年我想过去西藏,但是后来,,,,我一直没有成行。 现在回想起来,我感到有些遗憾。 但同时,我也有一点幸运。 毕竟,每年进藏人员中存在太多的事故和不确定的安全环境因素。 但终究还是无法突破自己内心的束缚。

近两年,《逃离北上广4小时》很火。 虽然是一次营销活动,但为什么“一次带你走的旅行”这样的话题至今仍是热门话题,听着就想吐? “我想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真的可以就此离开吗? “不行,双十一刚刚过去,你的花呗还清了吗?房贷、车贷呢?老人孩子等谁来照顾。”

事实上,真正能走出去的人还是极少数。 我们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 我们只能躺在家里刷手机点赞,或者在心里鄙视“俗气”。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快,工作压力也大。 每个人都想离开令人窒息的城市,逃到一个远离快节奏、远离城市的环境; 静静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

你能逃脱吗? 你能放下一切,不顾自己的安危出去吗?

是的你可以。 出去并不代表你要放下什么,那只是你心魔的担忧和你自己的犹豫。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中心! 选择去哪里取决于你能到达的半径,是西藏、泰国、欧洲游、马尔代夫,还是郊区公园景区。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最终的圆心永远是在家里,你能走的直径,每个人能画的圆的大小都不同,但它们都是精彩的,都是你独有的。

希望在朋友圈、抖音里,我们不再总是看别人的故事。

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浪漫,做一个更加自律高效的自己,当周末假期的风向大家吹来的时候,你也可以轻快地飘起来,飘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和大家一起享受你的心中。 属于自己的时间。

马上就要到年底了。 希望大家不要感叹,“那一年,我也想去西藏,我也想去XXX,但是后来……”而是“今年读了很多书”,“我去了XXX”今年” ”。

加油,别羡慕别人公司的年终奖XXX。

加油,过年的时候不要有七大妈八大姨在你身边问工作和感情。

来吧,我想在年终同学聚会上见到你的前女友。

加油,别让自己随时担心油价涨了多少,跌了多少。

以前,我很喜欢“进步”这个词,喜欢自己有活力。

如今,人们最常想到的词是“自律”。

你抱怨的是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旅游,没有赚钱等等。或者也许你在体制内感觉非常稳定,但所谓的稳定并不能安抚你内心的“不稳定”。 一切都源于自律。 自律的人会让你更自由。 什么是自由? 就随心所欲地爱?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自由来自自律,自由就是说“不”的能力。

如今,“行万里路”、“阅无数人”,浏览抖音很容易,但“读万卷书”却不容易;

还是需要你自己去体会。 别太在意哪个明星又背叛你了,渣男。 。 。

别人都骗过你了,你呢?

问问自己,你想去哪里?

你在等的人在这里吗?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