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点
聚美优品私有化今日正式宣布。
4月15日上午9点30分,聚美优品发布公告,宣布完成私有化,成为买方集团旗下的私人控股公司,并将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与2016年的私有化危机相比,聚美优品的私有化操作可以说是极其高效的:
至此,聚美优品长达四年的私有化系列终于落下帷幕。 陈欧如愿以偿,将成立四年后于2014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聚美优品带出了纽交所。
2014年,陈欧、徐小平、韩庚等参加聚美优品上线仪式
与私有化问题纠缠的四年,就是聚美优品电商业务衰落的四年。
聚美优品曾经是电商行业的领头羊。 创始人陈欧的一句“我为自己说话”火遍网络。 在公司业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聚美优品成立仅四年就成功赴美。 一经推出市场,就受到了市场的好评。
戏剧性的是,上市没多久,聚美优品就遭遇了假货危机,股价持续下跌。 随后的转型失败进一步打击了公司业绩。 2016年,陈欧首次提出私有化要约,但由于收购价远低于发行价,私有化进程遭遇各种阻力。 次年,陈欧撤回私有化要约。
首次私有化尝试严重损害了聚美优品的声誉,陈欧也跌下了“创业偶像”的神坛。 此后,聚美优品业绩崩盘,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如今,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个曾经鼎鼎大名的电商平台了。
由于业绩缺乏起色,投资者对聚美优品逐渐失去信心。 与2016年的私有化相比,陈欧这次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近十年来,聚美优品起飞后迅速下滑,争议不断。 新时代伊始,这一幕终于落下帷幕。
从平步青云到被忽视
聚美优品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无论是在电商行业还是在资本市场。
2010年3月,陈欧与斯坦福大学学生戴雨森、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刘辉共同创立了聚美优品。 当时,该品牌仍名为团美网,主营业务为“化妆品团购”。 同年9月,团美网正式更名为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很幸运,自诞生以来就掀起了两波浪潮——电商和团购。 当时,中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大小小的平台不断涌现。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 同年,如今已成长为小巨头的美团刚刚成立。 很快,移动互联网史上著名的“千团大战”即将爆发。
成立一年后,聚美优品总销售额突破5亿元。 联合创始人戴宇森曾表示,聚美优品早期的成功首先是通过广告和营销,赶上了团购潮流,然后又赶上了移动潮流。
聚美优品顺势而为,业绩暴涨。 三年时间,其市场份额提升至22.1%,牢牢确立了中国第一美妆电商的地位。 2014年5月16日,成立仅四年的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 开盘价27.25美元,较发行价22美元上涨23.86%,市值达38亿美元。 这立即引起了轰动。
聚美优品团队在挂牌现场
好景不长,在经历了辉煌时刻后,聚美优品开始走下坡路。
上市后不久,聚美优品供应商亿鹏恒业被曝在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手表。 此外,聚美优品的主营业务美妆产品也被曝出假货风险。 对于聚美优品上的大牌美妆旗舰店,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均表示未授权聚美优品销售。
尽管陈欧强调服装、手表只是边缘业务,否认美妆产品存在问题,甚至表示“假货要花上百万”,但市场和用户并不认可。 到2014年12月,上市仅7个月的聚美优品股价已不足13美元,市值缩水一半。
“假货”已经成为聚美优品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了挽救局面,聚美优品砍掉了部分第三方业务,转为自营业务。 同时推出全球直购“速递免税店”业务。 。
“平台自营+全球直采”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聚美优品打消了用户的疑虑,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自营模式下,聚美优品的运营成本增加,从第三方业务获得的佣金减少,利润也大幅下降。 其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为3.08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 倍,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1%。 财报发布三天后,聚美优品股价从16.7美元跌至9.8美元。
2016年4月,我国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实施新税制。 在聚美优品的“快递免税店”全球买手体系下,产品的清关成本将大幅增加,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 对于准备押注跨境电商的陈欧来说,这无异于一记耳光。
与此同时,电商行业的现状也在发生变化。 “小而美”的垂直电商规模效应不足,流量成本较高。 面对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的挤压,差异化优势已不复存在。 。 不利因素堆积如山,加上随后未能转型“外表经济”,聚美优品业绩持续下滑。 2016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营收从63亿元下降至43亿元,活跃用户从1540万下降至1070万。
易观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聚美优品在国内网络零售B2C市场份额仅为0.1%。 这位曾经的电商明星现在已经没有存在感了,市值一直维持在2亿美元左右。
“网红”陈欧跌落神坛
与公司业绩类似,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的个人声誉也经历过起伏。 在聚美优品走红的那些年,陈欧是公司的“流量经理”。 在公司营销方面,陈欧健另辟蹊径,拍摄了一系列名为《我为自己说话》的广告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陈欧体”的模仿热潮,为聚美优品带来了大量流量。
凭借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学历,他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 2014年,陈欧是那个时代眼中的创业偶像。 但和他创办的公司一样,在人气最盛的时候,陈欧迎来了自己的名声。 危机期间,他在新加坡的创业简历被揭露造假,他的明星光环开始黯淡。
饱受假货和简历造假之苦,聚美优品股价一路走低。
2016年2月,陈欧认为聚美优品被市场严重低估,于是联合创始人戴宇森、大股东红杉资本等提出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将公司私有化。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舆论对陈欧的评价彻底转为负面。
与陈欧当时给出的7美元/ADS的私有化价格相比,与聚美优品当时5.8美元/ADS的市场价格相比,溢价率约为21%。 但由于距离公司上市还不到两年,私有化价格仅为IPO发行价22美元的三分之一,IPO新股东难以接受亏损近三分之二的坏消息。不到两年的时间。
陈欧提出的私有化要求招致了大量批评。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直接称呼陈欧为“陈七派”。 愤怒的中小股东联名抗议陈欧和红杉资本故意低价私有化。 此事甚至上交给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尽管一波三折,私有化最终还是没有完成。 2017年11月,陈欧撤回私有化要约。
私有化危机严重损害了聚美优品在资本市场的声誉,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今年1月,陈欧再次提出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股ADS 20美元的价格购买买方团尚未持有的股份。 但事实上,在1月12日陈欧发出私有化要约的前一个交易日,聚美优品收盘价为17.43/ADS,其溢价率仅为14.7%,甚至低于2016年的私有化要约。提供21%的溢价。
在舆论场上,陈欧再次受到质疑。 有股东称,他“开着联合收割机割韭菜”。 这一次,“陈七牌”变成了“陈良快”。
这几年,陈欧受到的质疑不仅仅是私有化问题。 随着电商业务持续低迷,陈欧涉足影视剧、进军智能家居、投资共享充电宝。 他所涉及的领域与聚美优品类似。 主营业务与此无关。 尽管陈欧将这一操作称为“多元化策略”,但在投资者和市场看来,这更像是盲目追势的“不务正业”。
然而,幸运再次降临到陈欧身上。
充电宝的故事已经准备好了
在聚美优品电商业务受挫的同时,陈欧投资的街电共享充电宝公司却在快速发展。 该业务于2018年5月实现规模盈利,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 主要收入来源是设备租赁和广告。 但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的产品成本、折旧损失、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要低得多。 虽然共享单车正在烧钱推广、生产和推出新自行车,并组建团队维持秩序,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担忧要少得多。
除了成本优势外,共享充电宝还通过与芝麻信用、微信支付的合作,形成了免押金租赁的共同模式,避免了最终压垮ofo的押金困境。 据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无信用免押金订单比例已达95.4%。
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以街店为首的“服务及其他”板块收入帮助公司实现收入9.29亿元,占集团总业务收入的21.7%,而这一比例在2017年为仅3.1%。
街店与聚美优品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注意。 财报显示,2017年5月,聚美优品以3亿元收购街店多数股权,随后又从街店非控股股东手中收购。 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优品持有街店股权82.07%,远高于2017年5月投资之初的60%。
从营收结构来看,聚美优品越来越不像一家电商公司,而更像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 它拥有的街道电力是一项很好的资产。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街电以40.5%的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小电、魔声、来电分别占比23.6%、20.9%和11.7%分别。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预计将突破3亿,这意味着街电产生的收入占比可能会更高。
以电商概念上市的聚美优品,目前已将主要营收转向共享充电宝业务。 可以预见,聚美优品私有化完成后,公司在新业务投资和企业决策上将更加灵活。
三年多来,共享充电宝行业经历了资本涌入和行业洗牌的爆发期,资源逐渐向头部倾斜,形成了目前的“三电一兽”(路边电、来电、小电力,怪物)。 充电)模式。 2018年,街店宣布在部分城市实现盈利,成为共享经济领域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 2019年初,街店COO何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龙头企业基本已经盈利。
与日渐式微的电商业务相比,街头电子的未来显然更具吸引力。 此时私有化完成,陈欧转移战场的目的非常明显。
除了充电宝,陈欧的“网红”布局也浮出水面。 在A股上市公司35互联收购上海万瑞这家拥有700多个网红IP、5亿粉丝的MCN公司的案例中,陈欧也出现在收购标的背后。
不可否认,陈欧的赶风意识依然敏锐。
几年前押注的共享充电宝风潮如今已经成为陈欧腾诺的B计划。然而谁也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充电宝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美团选择顺势而为。 。 对于街店来说,眼下显然不会轻松,但对于已经完成聚美优品私有化的陈欧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
本文来源于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