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经济时报新京报讯(记者 唐福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在北京发布了《2017中国移动消费者调查》报告。 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移动支付全球领先者,并开始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输出。
德勤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更加频繁地使用移动支付,超过50%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支付进行各种活动。 金融活动是移动支付最常使用的领域; 用户尤其喜欢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每月使用手机购物、浏览购物网站的用户比例已超过80%。 支付场景中,店内支付最为频繁,每月有81%的用户使用这种方式;零售商提供的扫码支付位居支付方式之首,有51%的用户使用。
德勤中国电信行业领先合伙人林国恩表示:“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扩大覆盖场景,尤其是众多分散的小商铺的覆盖,让以支付宝、微信为核心的零售商能够成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移动支付市场。 重要的。”
德勤表示,移动支付在境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渗透和拓展同样重要。 多样化移动支付场景、提高支付稳定性和速度,甚至引入生物识别技术衍生出独立于手机的支付方式,都是激励消费者增加使用的关键。
同时,报告还强调,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 近70%的智能手机配备了指纹识别。 在此基础上,超过50%的用户使用指纹识别进行在线授权,80%的交易用于解锁设备。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与密码不同,因为它们是唯一且永久的。 一旦泄露,无法通过变更消除风险。 因此,科技公司和手机厂商在推广生物识别技术的同时,必须特别注重对用户生物特征的保护。 这不仅需要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支持,比如活体生物监测系统、采集多角度数据、支持更多类型的生物识别方式、加强手机监管等,还需要培养用户的信任度。生物特征识别的认可,让用户习惯使用生物特征进行授权和交易。
在设备层面,报告认为未来仍将由智能手机主导。 无论是在保有率还是购买意愿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明显高于新兴数码产品(如运动手环、智能手表、便携式游戏机等)。 其中,智能手机拥有率达到89%,用户更换智能手机的频率居高不下。 愿意在明年更换手机的用户比例高达63%,凸显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性。
林国恩表示,智能手机一直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费者从“参数掌控”转向“体验为主”,更加关注产品能否解决自身需求。 强大的机器学习功能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也为行业各个领域创造了更多机会。 而持续创新依然是智能手机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德勤建议,一方面,手机厂商可以进一步优化原有技术,解决用户痛点,比如解决手机内存不足、双摄像头的问题,优化充电技术,通过快速解决手机续航问题等。收费; 另一方面,加快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发展,学习、人脸识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5G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报告认为,除了增强设备智能化和设备间联动外,企业还必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对设备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密,利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实现实时安全预警。 ,推动主动数据安全防御,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构建恶意代码识别特征,而不是等待病毒传播后再升级病毒库。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定期提醒消费者了解设备的安全功能,及时升级系统。
主编丨毛景辉 编辑丨曹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