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平台资金托管业务的竞争中,银行显然是后来者。 账户托管在银行的、有我贷等平台表示,新系统将于3月份上线,届时所有资金交易渠道将切换至银行渠道,第三方支付渠道将逐步被取代。
“该行拥有基金托管资质,有独立的基金托管部门,基金托管经验丰富。而且,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可信度更高。” 九斗鱼CEO郭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我们正在与香港最大的独立本土银行东亚银行就资金托管方案进行进一步沟通。
银行大力介入P2P托管蓝海
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巨大的利润冲动是银行进军P2P基金托管蓝海的动力。
不久前,中国民生银行推出了“网上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九木盒子、人人贷等P2P公司是该系统的首批用户。 民生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张长林透露,民生银行资金托管平台是在监管部门鼓励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组建的,在筹备过程中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指导。
除民生银行外,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率先为P2P机构开立资金托管账户。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范双文公开表示,P2P资金托管应在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容易造成风险传导和风险溢价。 这两种风险叠加,可能将行业风险放大数倍。 业内人士认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银行介入P2P平台资金托管,一方面可以为网贷平台高风险借贷提供有力的增信,另一方面也有望逐步解决多发“资金逃逸”的行业困境。
监管部门表示,鼓励P2P平台将资金托管在银行; 对于银行来说,基金托管业务不占用资金,还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利润增长和转型的蓝海。
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4年底,P2P行业累计交易额达2528亿元,是2013年的2.39倍。互联网金融专业人士预测,三年内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相比第三方支付,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芳认为,银行更适合P2P资金托管。 据悉,金鑫网正在就资金托管问题积极与银行联系。
据记者了解,P2P平台之所以更愿意选择银行,是希望借助银行为平台提供增信。 另外,通过与银行合作,很容易满足银监会对P2P行业的监管要求。
从某种角度来看,P2P平台在银行开立风险准备金账户是双方更深层次合作、实现资金托管的预演。
此前,九斗鱼已在东亚银行开设风险准备金账户,每笔发放贷款提取1%作为风险准备金存入风险准备金账户。 该账户受到东亚银行严格监管。 一旦九斗鱼平台出现逾期项目,东亚银行监管的风险准备金将硬性支付给投资者。
绝无巧合。 2月12日,该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宣布将与浦发银行开展一系列深度合作,并就交易资金体系对接、风险准备金计划等达成合作意向。
胡欣总经理表示,浦发银行将开设风险准备金专用账户。 风险准备金项目初始启动资金为5000万元。 此后,风险准备金金额将增加至1亿元。
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问题
P2P平台片面依赖银行托管资金的背后,折射出平台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的隐忧担忧。
2014年9月,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鹏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大的风险是市场定位问题和资金托管问题。 核心问题是做好资金托管工作。
安丹芳直言对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本身并不规范,央行也在票据催收等问题上对其进行了处罚。 传统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的托管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第三方资金托管业务尚不具备相应的托管资质; 其次,托管流程的规范性、合规性无法确定。 即使P2P平台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托管,大部分都是由支付公司按照P2P平台的指令支付。 经营中,自我放纵、虚假标签、跑路等问题很难杜绝。”
据了解,目前P2P平台存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所有资金均统一存入以支付公司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 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不反映在银行系统中。 即使支付公司挪用,银行也无法有效筛查。 这是监管者最担心的。
郭鹏直言,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商业主体,本身也存在运营风险。 一旦破产,P2P平台就会受到牵连。 按照目前的模式,一个平台只能固定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一旦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现系统问题,P2P平台的业务就会停止,给平台用户造成损失。
“相对而言,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风控能力、托管经验都比第三方支付好,不会因为某项业务而产生系统性风险。” 郭鹏坦言,基金托管业务是他主动寻求帮助的。 银行靠拢,一方面是向监管合规靠拢,另一方面是完善平台的“增信”。
2014年12月,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跑路”危机,无疑加剧了P2P的担忧。 2015年1月6日,央行上海总部表示,上海长高存在严重经营违规行为,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上海畅购或将成为国内首家破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也持保留态度。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运营危机或者破产的情况,但从目前支付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这种概率还是存在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概率并不小。 ”范爽文说道。
监管盲区“放着不管”
但由于细则尚未出台,P2P行业资金托管仍是监管盲点。 监管层并没有硬性规定平台资金必须托管。 目前还不清楚托管人应该放在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公司。
但作为提高“增信”的手段,从资金安全角度考虑,部分平台选择第三方支付开展资金托管业务。 还有很多大平台没有资金托管。 从监管部门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基金托管是未来大势所趋。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所有跑平台均未通过第三方资金托管进行运营。 鉴于此,P2P行业希望尽快出台资金托管相关监管规则,防止机构出现“被信任、被忽视”的尴尬。
2014年,虽然不少平台都在探索与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托管合作,但真正落实银行托管的平台屈指可数。 大多数银行只是“不在乎”。 托管范围也仅限于平台风险准备金,并非全部贷款资金。 这意味着,当平台投资者遭遇赎回风险时,银行只会动用P2P平台的托管准备金进行赔偿,而不会转移资金和对可能出现的权属纠纷负责。
“现在还处于资金托管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平台都是采用托管的方式,而不是进行资金监管。从某种角度来说,委托与否并没有多大意义。” 郭鹏正在努力探索,希望与东亚银行共同开发出安全、稳定、高效、有价值的托管解决方案。
近日,九斗鱼与东亚银行正式启动资本监管战略合作。 东亚银行与耀盛中国签署《基金管理协议》。 协议签署后,投资者在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九豆鱼(药生中国子公司)上的资金账户将受到东亚银行的监管。 此举将以实际行动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郭鹏表示,监管部门应尽快明确托管服务的内涵。 “托管不仅仅是管理现金流,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如何披露贷款信息、如何判断借款人贷款的真实性等。”
此外,任何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想要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并通过监管部门的检测和认定,才可以从事业务。
安丹房还表示,如果最终确定资金托管是P2P的标准,那么法律应该规定配套托管机构(银行或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义务和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应明确规定监管义务及相关责任。 避免再次出现保管人不关心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P2P平台与银行合作并不意味着银行会照顾P2P平台。 银行托管可以解决欺诈问题,减少虚假报价和资金池的发生,但无法解决市场风险问题,仍然需要依赖平台自身的风控能力。
从P2P平台的角度来看,如果监管部门没有硬性规定,选择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资金托管机构也与托管成本有关。
某P2P平台负责人预计,银行托管成本将高于第三方支付。 此前,26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第三方支付托管成本更加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