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型IT公司,只有十几名技术开发人员,但他们需要提供所有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 有几个独立项目需要接入在线支付,支持在线支付的方式越多越好。 如果支付宝、微信支付、易宝、银联……都支持就更好了。 老李是老王的大学同学。 在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上,老李谈到了他的公司用来解决业务问题的聚合支付解决方案。 只需要少量的对接代码就可以彻底解决支付问题。 老王高兴极了。 我很感兴趣,想和老李详细了解一下聚合支付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是将多种支付渠道聚合起来,为商户提供一次性对接服务。
聚合支付可以理解为介于“第三方支付”和有支付需求的商户之间的“第四方支付平台”。 让这些有支付需求的商户避免重复的技术与支付宝、微信、银联、元钱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同时让商户可以使用各种业务系统以及各业务的多种支付场景系统(移动支付、PC支付等)直接提供一次性对接。
移动支付是近几年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 从2007年、2008年苹果、安卓的推出,到2011、2012年移动支付的兴起,短短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被使用。 服务提供商迫使有支付需求的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来对接各种支付机构。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聚合支付实际上是必然的产物。 2015年,聚合支付成为热点话题,也是行业发展的机遇。 短短两三年时间,聚合支付服务商已不下30家。 行业格局,不少服务商已从初期的聚合支付工具发展成为基于此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汇总支付原则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聚合支付产品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1、聚合支付平台资金归集模式
该模式中,官方聚合支付平台向各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请支付账户,聚合支付平台创建支付订单,收取的资金进入聚合支付平台的第三方账户。 平台商户通过聚合支付平台的支付网关发起支付请求并完成支付后,商户账户将记入相应的收款金额,商户需要从账户中提取资金或提供其他金融服务。
2、聚合支付商户直收模式
与第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仅为商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本身的商业化能力相对较弱。 简单理解就是商户需要自行在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请账户,通过聚合支付平台配置对应第三方账户的参数,直接完成订单收款到所申请的第三方支付账户由商人。 此时聚合支付系统仅记录交易数据,平台不涉及财务问题。
第一种模式在常见的O2O场景中比较常见。 它在普通商家完全没有开发能力的前提下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大家熟悉的大众点评扫码点餐支付其实和第一种模式类似。 那么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第二种模式应该适配为有开发能力且有相关或无需求的商家提供服务。 此时,商户只需极少量的对接代码即可实现多种支付方式的接入,并将收款金额直接转入贵公司申请的第三方账户,资金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得到保障。保证很好。 此时聚合支付系统仅记录交易数据,平台不涉及财务问题。
老王详细了解聚合支付原理后,觉得自己公司的业务系统可以接入聚合支付来快速上线项目,决定采用聚合支付商户直收模式。
聚合支付场景分析
老王的公司有三个产品群,三个产品是独立的业务系统。 公司的策略只需要确保三种产品中的一种成功即可实现盈利。 这三款产品都有在线支付场景。 前期需要满足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 后期可能会开通其他第三方支付渠道(如百付宝)。 其中一种产品有PC支付和移动支付。 、APP支付场景,另外两款产品只需满足PC端支付和移动端支付,但每个产品需要单独核算统计和财务对账。
老王第一步是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联等多种支付渠道申请企业账户。 第二步,在聚合支付平台上开通商户,选择需要开通的支付通道,并配置相关第三方支付通道的参数。 三步就可以使用各种语言的SDK(可以自己写SDK)和接口文档,在业务系统中组织参数,发起支付请求。 用户完成支付后,聚合支付系统将支付指令回调至业务系统。 支付网关接口和支付回调接口可以完成多种支付通道的接入。 老王回来后,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款产品的支付接入,表示非常高兴。
聚合支付基于技术与商业价值双重视角
一段时间后,老王的三款产品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其中一款产品的新增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用户付费率,最终实现了公司的发展战略。 产品成功后,老王总结了聚合支付的技术和商业价值。
聚合支付系统让技术服务项目实现互联网产品应用,真正实现IT项目的复用,节省实际业务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接支付的成本和时间,只需一个API即可完成支付。 该系统连接所有第三方支付,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本身。 在未来的API经济时代,它提供了非常基础的技术标准服务,直接影响传统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方式,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技术趋势。
总结:这其实只是一个支付系统,但是聚合概念的引入引发了我对未来技术转化为商业能力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