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入华首先联合银联,深的银行喜爱,不喜勿喷

2024-03-21
来源:网络整理

我多次听说Pay等各类支付蜂拥而至,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这些支付方是否获得了央行的支付牌照? 他们需要央行的支付牌照吗? 现在我们以Pay为例简单说明一下。 我个人理解,所以如果你不喜欢它,请不要抱怨。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国内三大Pay、Pay、 Pay(传闻)都没有支付牌照。 下面重点讨论是否有必要,主要从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央行支付牌照的业务范围:(1)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 (2)银行卡获取; (3)网上支付( )。 获得支付牌照的两个核心监管点是:客户支付准备金监管和运营标准监管。 这三个范围首先排除第一个范围。 各种支付不发行预付卡(先充值后消费的卡)。 至于2和3,Pay的线上线下表现在消费者眼中似乎与这些业务类别一致,但它没有支付牌照。 详细内容分以下两点进行说明。

第二:支付线下端。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Pay进入中国时,首先与银联联手,深受银行喜爱。 核心原因在于Pay仅充当银行账户的卡管理功能,将手机变成了钱包。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Pay在支付中不涉及资金转账。 通过银联网络开通支付资金结算。 从这一点来看,Pay仅提供入口功能(简化刷卡步骤,让支付更便捷),而核心的支付资金划转是直接清算和结算,由银联和银行完成。 这样,下端的Pay 就不受央行支付牌照的监管,不需要取得牌照。

第三:支付线顶部。 这一点是比较隐蔽的。 由于目前支持Pay的网上商户大多将Pay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其他快捷支付方式置于同一界面,因此消费者很容易认为Pay也是第三方快捷支付方式。 。 事实上,在线支付和线下一样,只是提供了支付的入口功能(简化了跳转网关支付的步骤,让支付更加便捷)。 我们可以大致理解,此时的Pay就是银行卡网关支付对网上商户的统一。 入口后,后续支付资金的划转和结算也将由银联相关银行网络完成(个人猜测可能是央行超网或银联电子代理)。 这样一来,Pay不参与支付资金的划转和结算,Pay自然也不受央行支付牌照的监管,也不需要取得牌照。

综上所述,Pay等支付如果采用现行模式,则无需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但如果想参与支付资金的划转和清算,牌照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有执照并不一定是好事。 毕竟监管更加规范、严格,持牌成本增加。 如果对支付场景的适应性不强,发展就会困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