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靠谱阿星
(1)
工信部提出“互联网平台需按照规定解锁URL链接”。 我当时在朋友圈评论说,这是“移动互联网十年未曾发生的变革”。
为什么? 因为自从4G上网和手机APP出现以来,大家都在“争夺地盘”,尤其是各大巨头都在打造自己的流量闭环领地,使得产品研发和运营策略以及相应的投资部署都是围绕着它是基于自身交通版图的大前提而发展起来的。
这也导致了互联网上的竞争似乎是“公开的”。 用户可以选择下载或跳转到各种APP。 但每个产品分属不同派别,内部系统封闭; 产品通常是相互关联的。 前提需要有一定的投资所有权关系。
这是每个公司生态位的护城河或“战略壁垒”。
今天的网络链接是禁止互相阻塞的。 这确实是打着信息开放、用户体验旗号的一项相当尖锐的“反垄断”举措。 应该说,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互联网产品的健康发展,依靠各自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优势取胜,让他们不再依赖融资。
(2)
但从微观层面来看,事情就没那么容易了。
例如,淘宝的购物链接被分享到微信上。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此前开发的图片+文字淘宝密码复制格式将逐渐作为更简单的链接进行共享。 这是否意味着淘宝拥有腾讯的社交流量资源? 这是怎么回事? 不必要。 因为微信本身也屏蔽了拼多多的链接和社交分享,所以想要解封淘宝,也就解封拼多多,而拼多多的团购折扣模式其实更有利于社交场景下的交易转化。 。
再比如,在网络链路的安全性能方面,我们看到了工信部要求的“合规链路”的解封。 如何提高各个产品网络链路的安全水平,都需要技术上的调整和升级。 尤其是微信,一直是用户的私人空间,流量都是熟人或者半熟人。 其在朋友圈的转发主要是来自公众号的链接。 网站解封后,很多都会来自互联网。 平台浏览器、APP、各类官方网站的链接需要重新建立识别、解析和访问标准,以屏蔽一些存在安全访问问题或禁止访问的URL。
我们不能一下子从闭环的产品系统变成没有网络防御(链路级防火墙)的状态,这最终会影响用户体验。
又比如,公众号文章编辑的URL链接本身一般需要公众号内发布的链接才能访问。 即使有一些外部链接,通常也会添加在“阅读原文”中; 目前规定URL之间可以互相访问,那么公众号平台发布的文章是否应该开放给其他外部链接URL呢? 当网络文章的链接发布时,短视频发布的链接是否也应该发布? 应发布长在线视频的链接。 我们是否也应该容忍爱奇艺、优酷等在线视频链接?
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百度搜索图片和文字链接主要来自于百度百家账号发布的内容。 还需要显示公众号图片和文字才能在百度搜索吗? 所以搜狗搜索和百度的优势已经缩小了。 是否会强化某些品类的垄断地位?
那我们就打开想象,想象一下,很多信息终端中的搜索内容主要是基于自己的产品矩阵。 例如,今日头条的搜索结果一般会优先考虑今日头条、微头条、抖音火山短视频、西瓜视频的内容,而链接打开后,即使是百家号、微博、快手、快手的相关内容视频账号可以搜索到,平台还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准备时间优先考虑自己的内容。
否则,各家企业都会将对方的流量池视为自己的扩张领地,甚至采取相对狼性的方式来争夺流量,这会给一些具有一定产品优势的平台增添一些竞争干扰。
我们以抖音爱好电商为例或许能解释得更清楚。 与传统电商相比,爱好电商其实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字节跳动其实并没有过度宣传自己的直播。 实力,更突出的是抖音的内容生态优势; 但如果开通了相应的链接,是否意味着商家可以选择放置来自京东、淘宝或者拼多多的购物链接,而不必开小黄车搭建自己的抖音展柜呢?
快手也是如此。
可见,解封链接封杀并不是简单地窃取大佬的流量; 这实际上是对整个互联网竞争格局的新考验。
(3)
这也是为什么工信部强调解决方案必须“分步、分阶段”。 也应该充分估计到相关整改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惯的跳跃规则其实已经变得“水到渠成”。 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流量竞争,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这两天我一直在尝试淘宝的购物链接是否支持朋友圈分享。 我发现即使淘宝商品链接不能直接在朋友圈分享,但仍然存在很多规避机制。 例如,有的商家会直接要求消费者添加微信,而由于旺旺也有添加微信的屏蔽词,因此很多商家会邮寄促销卡,引导用户分享评论截图、添加微信领取红包,这也符合微信运营需求。 另外,阿里巴巴本身也有社交电商淘小铺等,开启链接屏蔽实际上会让淘宝客模式受到朋友的欢迎。
事实上,微信此前的平台规则已经对诱导分享、签到等进行了规制,使得很多签到模式基本都沦落到了小程序的范围。 如何在营销信息与社交氛围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将是对内容平台的一大考验。
至于工信部互解解除合规环节封堵,实际上应该是打破各平台流量壁垒的反垄断措施,不应止步于封堵网络链接; 事实上,对于巨头来说,各种系统的放开,其实是一个难得的平台产品扩张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无路可走,又无路可走”。另一个村庄有光明的未来”,站了一会儿,然后得到了一颗糖果。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最底层的资源一直是流量。 如何获得流量一直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来购买和导入,然后精准匹配流量。 用户粘性依赖于算法来提高匹配度。
开放网络链接的一大隐患是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这在大数据营销时代并不难理解。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需要一个可以在朋友圈中访问的链接,则可以将其放在朋友圈中。 如果点击好友关系链进行恢复,然后结合用户的手机号访问微信ID或者一些H5购买链接,就可以获取该用户在不同平台的用户数据,然后与自己的平台结合起来算法体系形成更全面准确的用户画像,可以提高产品销售的转化率。 对于一个开放的平台来说,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实际上比简单地对外开放对用户来说更有利。
当然,对于腾讯来说,他们应该庆幸视频号终于启动了,否则链接开放后对付抖音会更有挑战性。 对于腾讯来说,可能需要逐步将其内部的流量沟通转变为各产品获取外部流量、争夺用户的模式。 这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总之,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网络链接的开放可能是有步骤的、有计划的、渐进的开放,这远比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解锁平台要好。 是为了更加开放、高效的信息流通,这对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