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中汇支付因违反法律制度被罚超千万元

2024-03-22
来源:网络整理

央行天津分行目前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支付”)因违反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处以1000万元以上罚款。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是支付机构今年以来收到的第三张数千万元罚款。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支付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行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情况来看,严格监管已是常态,一些典型的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也频频出现。”还有二方清关等,都已经办理好了。”

2016年至今已发出18张罚单

处罚公告显示,中汇支付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罚款1399万元。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众汇支付成立于2009年9月,从事独立第三方支付业务。 业务涉及B2C和B2B,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支付解决方案。 据悉,中汇支付于2013年1月获得支付牌照,并于2018年成功换牌,有效期至2023年1月5日,可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汇支付第一次收到罚款。 据支付搜索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汇支付已收到18次罚款。其中,2021年被罚款1次,2019年被罚款2次,2018年被罚款6次,2017年被罚款5次,2016年被罚款4次。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多次被罚款。

支付牌照信息显示,中汇支付于2013年1月获得支付牌照,业务范围包括全国互联网支付及银行卡收单业务。 然而,2016年1月5日,该公司互联网支付牌照被吊销。 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厦门、宁波、大连等12个省(区、市)银行卡收单业务已停止。 目前,众汇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覆盖四川、陕西、北京、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不含宁波)、福建(不含厦门)、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市。其他地方。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小睿表示,目前监管对支付市场乱象保持高压态势,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款密集开出。 随着顶层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和监管技术的进步,违反制度规定的“小动作”已经不能再被掩盖。

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2021年10月12日,中汇支付的风险级别为高风险。 其中,自身风险近千条,外围风险164条,历史风险158条,预警提醒239条。 资料显示,该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公司。 共办理案件28起,均未履行,不履行率为100%。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中汇支付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8次。 理由包括“尽管有履行能力却拒绝履行有效法律文件确定的义务”、“违反财产申报制度”等,同时该公司还被法院列为消费者限制对象。 其相关限制消费对象包括陈苏平、尹宏伟等。其中,陈苏平为中汇支付执行董事兼经理。

鉴于中汇支付存在的诸多问题,业界也对其未来牌照能否顺利续牌进行了讨论。

苏晓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牌照数量来看,支付行业目前正处于动态清算过程中,优胜劣汰加速。 中汇支付能否续约,还需持续观察其表现。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累犯的“累犯”机构续签的可能性较小。

黄大志认为,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严重的违规行为,公司经营正常,换证应该没有问题。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预付卡牌照是被取消牌照最多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基本没有业务的公司。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支付行业优胜劣汰的格局正在加剧。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截至目前,已有42家支付机构主动或被动退出市场,271张支付牌照缩水至229张。

“支付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动态的清算过程。未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严格的监管下,这种清算过程可能会持续下去。” 黄大志说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