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给王建林1亿元,赌的就是O2O

2024-03-22
来源:网络整理

关于电商零售行业和传统零售行业,曾经有过著名的“亿元对赌”。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和大连万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一致认为:到2022年,如果电子商务零售业占到中国整个零售市场份额的50%。 王健林将给马云1亿元人民币。 否则,马云就给王健林一亿。 这个赌注是关于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更有价值。

现在是什么状况? 2014年8月,万达联合腾讯、百度在香港注册万达电商,从线下走向线上。 2015年8月,阿里巴巴斥资283亿元入股苏宁,重点关注其1700多家线下门店的价值。 ,从线上到线下的布局。 显然,两大巨头同时把目光投向了线上线下O2O的融合。 赌注的答案可能是O2O。

除了电商零售和传统零售外,同时拥有线上(苏宁易购)和线下实体店的苏宁还开发了第三种商业模式:O2O(到)互联网零售。

对此,张近东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互联网+”时代的020,就是基于行业性质和核心能力,深度整合线上线下各方面最优势的要素资源。 目前,苏宁易购线上位居行业前三,线下门店超过1700家,位居行业第一。 “两条腿走路”的苏宁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零售企业O2O的典型代表。

在苏宁打造的互联网零售生态中,金融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消费粘性的同时,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顺利实施。

从O2O模式到O2O金融

在“互联网+”、“+互联网”引发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同时,通过“金融+”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已成为新趋势。 在“金融+”的过程中,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往往决定了其差异化的金融模式:互联网企业主打互联网金融,而O2O企业则选择O2O金融,其业务布局明显不同(见表1)。

作为不涉及商品价值利益分配、只收取服务费的纯平台模式,阿里巴巴建立了“平台、金融、数据”的金融架构。 依托阿里小贷一整套的小额贷款新技术和完善的风控手段,阿里小贷等产品相继开发出来。

与阿里巴巴不同的是,京东庞大的自营业务聚集了大量的大中小微供应商。 2015年第一季度,京东在中国自营B2C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为56.3%。 围绕这些供应商,京东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苏宁云商务是O2O模式的代表,旗下苏宁金融坚定地走在O2O金融之路上。 如表1所示,与纯平台模式相比,自营+平台模式在金融业务布局中增加了服务商的供应链融资和保理业务,没有发生明显的模式变化。 在O2O模式中,因为线下渠道更多,线下客户覆盖范围更多,产品和服务的线下环节也更多。 这“两个多”引发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创新。

O2O金融实践初显成效

为了满足生态链普惠金融的需求,苏宁顺势介入金融业务。 为客户提供专业、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 2011年1月,苏宁成立第三方支付公司易付宝; 2013年,正式推出针对苏宁供应商的全流程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入供应链采购、收货、对账、结算等环节,充分满足供应商的需求。 各节点的资金需求; 2014年1月,顺应第三方支付余额理财趋势,推出苏宁理财。 此外,苏宁保险、苏宁众筹、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都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打造客户体验的需要。

在金融O2O模式的大力支持下,苏宁金融完成了支付账户、投资理财、消费贷款、企业贷款、商业保理、保险、众筹、储值卡等业务线的布局,并创建了苏宁易付、零钱宝、定期理财、任意支付等一系列产品(见表2)。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020模式,要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首先要过三个关卡:客户基础、消费场景、突破生态天花板。

基于互联网在中国零售业逐步发展的趋势,张近东构建了“三阶段理论”的商业模式:第一是传统电子商务阶段;第二是传统电子商务阶段;第三是传统电子商务阶段。 二是020零售阶段; 三是全价值互联网阶段。 他认为,第三阶段将触及零售行业的本质:多年来积累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将有利于传统零售行业实现全面互联网化。 在资金流互联网方面,通过将内部资金流社会化成“金融云”,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供应商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苏宁支付易付宝莫名扣款_苏宁易支付_苏宁易购的易支付在哪

具体来说,苏宁金融首先拿下第三方支付“易付宝”。 通过“易付宝”的资金对接,加上信息流、物流,形成苏宁的020闭环。 随后在苏宁金控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的消费金融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 “如意支付”是苏宁金融消费公司开业后推出的首款产品。

家住南京的朱女士即将结婚。 她通过苏宁“如意付”装修了自己的婚房。 在对比了阿里巴巴的“花呗”和“京东白条”后,朱女士最终选择了“玩玩支付”。 她表示,“如意付”信用额度较高,购物贷支持除虚拟商品外的所有苏宁实体店和苏宁易购。 同时,“如意支付”还支持新百、洋河、先测等特约商户。 ,她觉得用起来非常方便。 不过,不少人对此仍感到不解,提出疑问:新婚庆装饰并不是苏宁的消费渠道,为何“如意付”要探索这一领域?

苏宁金融拥有2亿用户的客户群,拥有充足的客户基础和大数据积累。 与创新型企业不同,苏宁拥有资金、客户和流量优势。 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潜在客户不是问题。 关键是如何把非金融客户转化为金融客户。 苏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有顾客但没有消费场景,业务就不会增长。 场景金融就是将“高端”金融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 消费场景涉及资金支付,可延伸至消费贷款、沉淀资金理财等需求。 与金融业务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场景。 例如,苏宁“易付宝+本地生活”模式的推广,实现了所有用户支付场景的覆盖。 苏宁的“任意支付”是拓展外部金融场景的尝试。 其最高信用额度可达20万元,比“京东白条”(最高1.5万元)和阿里的“花呗”(最高3万元)更有效,比如家装、校园、教育、旅游、租房等。 消费场景,这也让它突破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天花板。

目前,人穗福已向近2000万人发放授信,累计授信金额近千亿元; 苏宁易付宝拥有超过1.3亿注册会员,交易规模超过1300亿元。

O2O金融能走多远?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红艳认为,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难满足金融客户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金融O2O模式实现了更广泛人群的覆盖,也实现了产品、服务和风控的融合,可以解决纯互联网金融无法解决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重新定义了金融O2O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 具体表现是:

一是打通线上线下产品和服务流程。 以苏宁理财产品为例,客户可以自由选择线上或线下渠道下单,购买同等利率的产品,并在线下享受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和售后咨询服务。 对于信贷产品,客户可以选择纯在线流程申请任意支付或企业贷款产品; 然后通过线下补充材料增加金额。 对于按照监管要求需要面谈的业务,线下渠道可以有效解决纯线上渠道在新业务拓展中面临的合规问题。

二是线上线下数据融合。 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线上线下渠道的客户数据积累不再割裂,不仅丰富了数据维度,也为精准营销提供了数据支撑。

最后是线上线下风险管理的融合。 O2O模式下的金融公司,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线上业务大数据积累和完整的客户风控画像,另一方面拥有线下业务的人工验证(比如对公司三表、三个产品,三个流)和信息完成。 优势,辅以与主流评级机构、数据公司的全面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

对于一般行业来说,成功基本上是靠规模化来实现的,但对于金融公司来说却并非如此。 风险控制是最后的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吴晓秋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二次脱媒”的新金融业,其风险来源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和突变,风险类型更加丰富。复杂的。 近年来,绝大多数的很多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失败了,能够真正发展壮大的少之又少。 风险控制对于苏宁金融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薛红艳认为,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如果风险控制不到位,“兴也突然,灭亡也突然”。 规模越大,问题就越大。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尤其是通过了前三级的企业,必须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不得存在短板。 敬畏风险、谨慎行事、如履薄冰,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有的态度。

据了解,苏宁金控采用银行级风险控制体系,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建立集中、独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培育“全面风险意识、尽职调查、合规管理”。风险意识、风险量化意识、收益意识 建立包括风险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在内的先进风险文化,构建适应O2O金融发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欺诈的高风险,苏宁金融基于丰富的大数据积累和反欺诈模型,有效实施了损失前预防、监控和合规控制。 通过多维度的风控模型和丰富的风控规则集,全面判断交易风险,事前预防损失; 通过数据加密传输、安全控制、数字证书、跨行业跨平台联防联控、海量黑名单数据库,共同打击网络诈骗、监控止损; 通过专业的风控团队和丰富的反欺诈经验,可以快速识别和处理风险事件,制定技术规范、风险监控、开发安全产品、快速赔偿、保险理赔等措施。 努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力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企业“金融+”仍是新兴发展业态,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但作为银行业务的补充,有效推动了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苏宁金融的O2O模式来源于苏宁自身的转型发展实践。 其发展路径的普遍性和普遍性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最终检验,但其引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创新的意义已经显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