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苏宁近期多次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 这是媒体炒作还是危机?
罗杰| 文本
最近一段时间,刚满30岁的苏宁遇到了很多麻烦。
12月10日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一则信息引发苏宁股权质押争议——苏宁控股集团创始人张近东等人将苏宁控股全部股权质押给淘宝,借款10亿元。 这一数额与苏宁控股集团的注册资本完全相同。 此外,张近东还将其持有的苏宁置业65%股权质押给淘宝中国。
据“红钻财经”统计,除苏宁控股质押的股权外,目前苏宁易购旗下上市公司18.06%的股份被质押。 这种股权质押被资本市场解读为负面信号。 12月11日,苏宁易购股价下跌5.53%,收于8.2元。
这并不是苏宁近期的第一条负面消息。 今年11月底,有市场人士指出,苏宁面临高达千亿的短期债务缺口,资金链随时可能崩溃。 12月初,市场消息指出,苏宁集团资金链断裂,渤海银行贷款违约,民生银行、建行撤贷,苏宁正在通过民间渠道筹集资金。
是小题大做还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红钻财经》查阅苏宁易购三季度财报发现,张近东、苏宁电器、陈金峰、金明已质押14.08%的股份,其中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更多10%以上的股份。 陈金峰和金明两位高管已质押了几乎全部苏宁易购股份。 如果按照苏宁易购12月11日收盘价8.2元计算,则意味着质押股份市值为107.5亿元。
12月1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消息显示,苏宁控股集团三大股东已于12月4日将苏宁控股全部股权质押给淘宝(中国)软件公司,苏宁控股持有苏宁易购持有3.98%股权。 % 的股份。 苏宁控股三大股东分别为张近东、张康阳父子、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三人持股比例分别为51%、39%、10%。
如果从目前整体股权质押情况来看,则意味着苏宁易购目前有18.06%的股份被质押。 虽然分为几个实体,但不难看出这些股权质押都是张近东授意的。 陈金峰、金明均为苏宁易购高管,苏宁电器、苏宁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张近东。 近东。
股权质押确实是资本市场上非常常见的融资方式。 其优点是,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时,股票具有看涨价值,大股东质押股权以获得资金。 股权质押是一种限制较低的融资方式,但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那么股权质押就是一种“套现”的手段。 后期股价容易暴跌。 从目前苏宁易购质押股权的比例来看,还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但也很难保证张近东在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会继续选择股权质押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
股权质押的消息确实让资本市场有些担忧。 对此,苏宁易购选择澄清,称股权质押属于正常商业合作,对苏宁易购战略发展和正常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对于此前报道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苏宁也回应“不实”。
另一方面,苏宁易购开始用自有资金提前赎回债券,向外界宣告其流动性不存在问题。 12月12日,苏宁易购公告称,已于12月10日使用自有资金以现金赎回2018年发行的7期3-5年期债券,债券赎回总额为20亿。 元元。
此外,12月11日,苏宁表示,15苏宁01债券将于12月16日开始兑付债券本金和最后一期年息,本次债券发行金额高达100亿元。
这一系列事件让人觉得外界可能在为苏宁股份质押做文章,但苏宁目前的财务状况真的像他们的反应那么平静吗?
事实上,从苏宁易购的流动性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的短期债务问题从2019年就开始浮现。2018年之前,苏宁易购的流动比率在1.4左右,但到了2019年,跌至0.996,到了第三季度今年直接跌至0.975的水平。
流动比率用于衡量公司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变现现金以偿还负债的能力。 该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从另一数据分析,苏宁易购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上升,从2016年的49%上升到2019年的63.21%,到今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61.55%。
至于外界所说的千亿短期债务,今年三季度苏宁易购的流动负债已达到1099.67亿元的水平。 2019年末,苏宁易购流动负债为1212.57亿元,而苏宁易购的债务也以流动负债为主,占负债总额的80.77%。
截至2020年9月末,苏宁合并负债总计1361亿元。 有息债务规模超70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80.97亿元,应付票据247.9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16亿元,长期借款62.48亿元、应付债券79.95亿元。
截至2020年9月末,苏宁易购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6.27亿元,而母公司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5.2亿元,加起来只有211.47亿元。 确实是处于不同的情况。 一种富足的状态。
销售、销售、销售的利润记录
10月31日,苏宁易购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苏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至1808.6亿元,净利润大幅下滑同比增长95.4%至5.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应收账款并未大幅增长,但苏宁近年来的“烧钱”速度似乎有些惊人。
2017年至2019年,苏宁易购经营净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19年高达178.65亿元,但今年前三季度仍为负,较之前有所改善,为负24.29亿元。 苏宁易购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经营资金周转效率,优化账期和支付方式,加强供应商合作,因此经营现金流发生了变化。
除了烧钱速度惊人之外,苏宁的赚钱能力似乎也不是很好。 所谓利润成绩单的背后,无非是通过倒卖资产来填补而已。
2014年,苏宁易购向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售11家门店物业,贡献净利润19.77亿元。 然而,苏宁易购当年的净利润仅为8.67亿元。 2015年,苏宁易购又向华夏资本出售14家门店物业,贡献净利润10.41亿元。 同年,苏宁易购净利润8.72亿元; 2015年,苏宁易购将苏宁易购出售给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境外子公司出售PPTV全部68.08%股权,净利润13.55亿元。
2016年,苏宁易购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仅为7亿元。 但其通过出售6处供应链仓储物业的房屋所有权及相应土地使用权获得净利润3.94亿元,还通过出售子公司北京京潮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净利润9.88亿元。
2017年、2018年,苏宁易购通过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份获得净利润超过140亿元; 2018年,又将旗下五家公司全部股权出售给“苏宁深创创投-云翔仓储物流设施一期基金”。 2018年财报中,苏宁易购利润飙升至133亿元。
2019年,苏宁易购将苏宁小店100%股权出售给张近东儿子张康阳旗下的公司,为公司贡献净利润35.7亿元。 它还剥离了长期亏损的苏宁小店; 同年,通过向张近东名下多家公司出售苏宁金控17.85%新股,使公司净利润增加98.57亿元,而同年净利润仅为98亿元。
可见,这几年,苏宁易购通过资产出售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如果剔除这些资产出售获得的净利润,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并不如预期。 然后赚钱。
为激进扩张奠定基础
在外界眼中,张近东是一位“高调”、激进的企业家。 “沃尔玛太重,亚马逊太轻,苏宁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这是张近东201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雄心勃勃地说的。
2011年6月,张近东提出“重塑苏宁”,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与实体店平起平坐的虚拟苏宁。 张近东希望苏宁能够成为“沃尔玛+亚马逊”,线上线下虚实结合。 长远目标方面,预计到2020年,苏宁总营业额将达到6800亿元,其中3000亿元来自苏宁易购,另外3500亿元来自门店。
不过,从张近东的买卖节奏和他提到的目标来看,很难看出他对实现目标有多大把握。
2019年新年集体聚会上,张近东向员工宣布了好消息:收购37家万达百货店。 苏宁和万达都是内地大型民营企业。 张近东和王健林一样,喜欢“买买买”。 在过去的发展中,他们在主营业务之外进行了多次投资和收购,不断拓展业务版图。
张近东斥资27亿从王健林手中收购这些资产,被视为其全场景智慧零售布局的重要一步。 但最终,这次收购只给苏宁带来了14亿的商誉值。 ,并没有让张近东更接近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了收购万达百货外,苏宁还在2019年斥资48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 此外,与零售行业相关的快递行业也是张近东的收购目标。 例如,2017年,他斥资42.5亿元完成了对天天快递的收购。 然而被苏宁收购的天天快递不但没能逃脱亏损的命运,亏损还逐年扩大。 2018年和2019年分别亏损13亿元和18亿元。
除了零售领域,苏宁在文娱领域也大举收购。 2013年,苏宁斥资2.5亿美元收购PPTV; 2016年,苏宁以19.6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68.5%的股权,随后又以3.2亿美元收购龙珠直播。
苏宁也尝试发展房地产业务,但其对恒大的战略投资却因A股上市失败而落空。 尽管苏宁在五星级酒店、写字楼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本轮股权质押风波中,苏宁置地65%的股份也被质押给了淘宝。
粗略统计,苏宁这几年在“买买买”上的花费接近400亿。 但如前所述,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甚微。 边买边卖成为苏宁实现盈利的主要手段。 。
如今,张近东设定的十年期限即将到来。 2020年前三季度,苏宁易购营收1808.6亿元,同比下降10.02%。 距离当时设定的3000亿元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距离。
结论
个人性格决定个人命运,企业家的性格也将决定企业的命运。 从张近东的公开演讲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有想法、有努力的企业家,但除了诗和远方,他脚下的路也非常重要。
苏宁今年已经30岁了。 尽管苏宁确实比国美等传统家电连锁更快地进行了战略转型,但互联网时代却如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如今,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扭亏为盈,如果苏宁不尽快摆脱债务困境,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等待苏宁的可能是其他年轻平台迎头赶上,最终被淹没在风尘之中。时代。
有梦想固然好,但实现它确实需要足够的策略、耐心和勇气。 希望张老板能认清未来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