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度境外消费者来沪交易量增长13倍

2024-03-25
来源:网络整理

手机畅游中国已成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新趋势。

支付宝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年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海外消费者通过11个中外“支付宝”到访上海的交易额增长了13倍。 申城跨境活跃商户数量增长五倍。

移动支付成为入境消费“通用语言”

3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高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有望进一步提高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和商旅服务。

位于“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上的第一食品店是外国人来上海必去的地方。 上海特区新推出的“上海美食单”,专门为海外消费者推荐。 大白兔太妃糖、咸味冰淇淋、蝴蝶蛋糕等尽显“有朋自远方来上海吃美食”,用中、英、泰、马来文书写的“欢迎光临”大大拉近了与海外消费者的距离。

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行政总监赵晔表示,在市商委的指导下,商户普遍加强了对海外消费者的支付和营销培训。

“现在海外顾客来我们上海一号食品不仅可以使用支付宝,还可以直接使用在家乡习惯的移动支付,非常方便、熟悉。在龙年,境外游客到店购物热情更高,今年1月,境外游客到店消费同比增长242%。

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蚂蚁集团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持续优化针对境内老年人和外国人的支付服务。

其中,在服务来华境外人士方面,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互联网络、海外钱包等多方合作,完成了两套基于“境外卡绑定”和“境外卡绑定”的便捷移动支付。 “外包内部使用”。 为了增加和优化海外用户的消费,单笔交易限额从原来的1000美元提高到最高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额从最高1000美元提高到美元。 。

近期,支付宝App还试点了14种语言的新翻译服务。 除原有的中文和英文外,还增加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马来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俄文、土耳其文。 、印尼语、韩语、日语、泰语、越南语等语言翻译。

海外三大“支付宝”入境消费额最大

泰国2000后Oppa对“带着手机去远方旅行”非常满意。 3月1日起,中泰正式进入“双向免签时代”,便利的政策让她可以尽快踏上“随时旅行”的旅程。

这次免费去上海,她发现从浦东机场一路用手机打车、去便利店买水、去面店吃面、去南京路购物,让她的消费感觉更自由。 “我姐姐想去中国开一家泰国餐厅,这次我回去就告诉她,在中国做生意很容易,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目前,通过+跨境支付服务,可在国内直接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的10家境外“支付宝”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n Go(马来西亚)、Pay(韩国)、MPay(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蒙古)、Pay(新加坡)、华侨银行(新加坡)、Pay(韩国)、Toss Pay(韩国)、(泰国)等

数据显示,2023年入境旅游移动支付最受欢迎的三大消费场景是:餐饮、交通、超市。 到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交易的三大海外电子钱包将是:香港、马来西亚、'n Go、泰国。

图片说明:支付宝近日推出多语言服务,方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 浦东机场+服务台平均每天接待30个订单。

“移动支付将便利入境游客在中国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体验。今年,在多国双向免签政策利好下,我们服务台平均接到咨询30余条。”每天查询量最高可达50个。” + 浦东机场服务台现场负责人袁泉说。

2023年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等单位支持下,上海机场集团、蚂蚁集团牵头在浦东机场设立入境便捷支付体验服务台。 提供双语服务,让海外客人“入乡随俗”,在落地后的“第一公里”学会如何使用移动支付。

图片说明:浦东机场+服务台接待入境游客询问如何使用移动支付,平均每天有30单订单。

蚂蚁集团国际业务群+中国跨境线下业务总监李硕表示,年初香港版“支付宝”率先在上海乘坐公交、轮渡后,通过+“外包内用”解决方案支持的钱包且使用场景将不断扩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钱包来到中国能够扫码支付,更多海外游客与中国商家的心理距离将大大缩短。 一方面,游客可以数字化地享受中国的精彩生活,另一方面,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小商店可以轻松转型为“跨国商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