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司马相如在《谏猎经》中说:智者未生就有先见之明,智者以看不见来避免危险。 危险往往隐藏在隐秘的小地方,发生在人们忽视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进化成为人类的“电子器官”。 移动支付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到我们不能不依赖它。 但与此同时,手机信息泄露、诈骗、盗用等问题也长期出现在报纸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智能化,用户隐私的保护越来越值得关注。 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屏幕解锁,成为隔离个人隐私的第一道防护墙。
常见的手机解锁方式大致分为指纹、人脸、虹膜、密码数字、图形图案等。从用户体验和易用性的角度来看,人脸解锁随着全面屏显示的兴起而越来越受欢迎,而指纹解锁仍然是绝对主流。 从技术分类上,分为电容式指纹和光学指纹(也称屏内指纹)。 。 将以上指纹解锁方式结合得最好、隐私保护最全面的无疑是华为手机。
4月12日,华为超级旗舰手机华为保时捷版在国内正式发布。 它在工艺、设计、材料和规格方面都具有最高品质。 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壕圈”中走红,受到高端精英用户的青睐。
除了麒麟970、全球首发机身存储、4000万+2000万+800万像素徕卡三镜头等顶级配置外,华为保时捷版还首次采用双面指纹——前置屏幕指纹以及用于解锁的后置指纹。 两侧均可解锁。 再加上面部识别,华为手机是全球第一家将这三种解锁方式集成到一部手机中的厂商。 一触一扫,三种解锁方式随心所欲。
屏内指纹的加入,保证了华为超级旗舰华为保时捷版的全面屏一体化,体验相当完美。 当你拿起手机时,指纹识别区域会自动亮起,并且通过左右拇指在屏幕上滑动来巧妙地选择屏内指纹的位置。 金色线条交汇,一键解锁。 还支持手指悬停唤醒屏幕,大大增加便利性。
前后指纹的结合并不是功能的堆叠,而是华为保时捷版为特定高端用户带来的便利。 一方面考虑到汽车用户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增加解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对而言,高端用户普遍更看重隐私,这也是前后指纹的设计初衷之一。
据了解,华为保时捷版的前后双指纹可用于指纹支付。 同时,指纹也可以自由设置,采用双指纹、双空间设计。 例如,主人可以在前屏设置指纹进入日常使用的主空间,并展示给其他人; 将背面指纹设置为专属私密空间,保护敏感信息,避免泄露和尴尬。 而且正反面均可设置5种不同的指纹,适用场景极其丰富。
在私密空间中,主人的所有通讯录、短信、应用程序、相册等数据均独立于原有手机系统空间。 设置私人空间后,华为保时捷版可以像新手机一样创建一个系统空间,与原来的手机系统空间是相互独立的。 当手机屏幕关闭时,主人可以通过设置的指纹直接解锁并进入。 如果他想切换到主空间,只需关闭屏幕并使用不同的对应指纹解锁即可,既安全又方便。
当然,华为保时捷版将前后指纹与隐私空间巧妙结合,只是华为在手机上重视隐私和安全保护的一个例子。
打开手机“设置”-“安全与隐私”,你会看到手机盾、支付保护中心、隐私空间、应用锁、文件保险箱等一系列安全防护功能。 通过内置inSE安全芯片和手机盾功能,华为保时捷版实现了金融级的安全防护。
在PC时代,我们习惯使用USB盾来保护大额支付和转账。 随着智能手机开始取代PC的各种功能,移动支付成为主流,谁来保护我们的支付安全?
2017年10月,华为手机在业界率先推出内置手机护罩的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华为手机也成为首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移动支付可信环境”认证的厂商。 简单来说,拥有这样一款自带U盾的手机,相当于给移动支付加了一把锁,安全级别与现有的PC端U盾相同。 中国建设银行、支付宝、徽商银行、金城银行成为首批上线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晋商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也已进入公测阶段,即将正式上线全面商用。
一般情况下,普通手机将密码、指纹等认证信息存储在机身存储中,与平时保存的图片、视频位于同一位置。 它们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并导致隐私泄露。
过去传统的eSE(嵌入式安全芯片)是将安全芯片植入到手机中,通过手机硬件芯片层面的隔离保护来保护手机的安全。 但从硬件角度来看,这种分离式芯片方案更容易被破解,丢失的手机还可能被黑客暴力拆解,盗取用户信息。
为了彻底解决移动支付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华为手机首先提出了inSE安全解决方案,将敏感信息写入独立的安全芯片中,实现真正的硬件级安全,然后将安全芯片集成到处理器中。 可以更好地防止来自物理层面的攻击,安全性更高。
从华为Mate 9实现inSE芯片加密、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盾率先通过央行测试,到华为保时捷版前后指纹打开隐私空间,华为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我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过程。 这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成本投入,而且与外观、性能、拍照等卖点相比,并不容易被用户注意到。 但从华为手机的角度来看,用户隐私和安全与吸引眼球的产品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