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你来我往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争夺战”

2024-03-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健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大战”已经持续多年,双方的来回并不激烈。

首先,支付宝开创了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时代。 随着支付宝的裂变,蚂蚁金服成为马云手中的又一颗重磅“炸弹”; 随后微信支付以“社交”和“红包”为切入点,在支付宝一家独大的背景下,生生异军突起,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也引发了支付宝试图试水“社交”的故事但失败了。

据最新统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合计市场份额高达92.53%,几乎可以说“垄断”了整个国内移动支付市场。 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3.71%,微信支付市场份额为53.71%。 份额为38.82%。

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和“厮杀”,我们发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竞争仍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尽管支付宝一直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但对微信支付仍心存戒心。 经过这么多年的追赶,微信支付不断逼近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但两者之间似乎仍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 在增量市场越来越难以开拓的今天,谈论超越支付宝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可以预见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拉锯战还将继续,但慢慢地,我们逐渐发现它们在支付安全的维度上越来越分化:支付宝是一个垂直的金融、理财、支付平台。 在支付安全领域不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而微信支付则因其社交属性,在支付安全性和专业性方面“落后”。

你来我往,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斗争”

说到移动支付,其实可以追溯到一卡通时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招商银行率先实现一卡一网接入,网上银行成为银行业的标准。

网上银行推动了银行业完成了国内金融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为快捷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合作,开始试点移动支付业务。 这是移动支付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 这一年,以8848、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移动支付电商平台正式诞生。

然而,移动支付的早期尝试显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移动支付在这个时期只是缓慢发展。 时间来到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虽然打乱了国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但却成为阿里巴巴迅速崛起的重要机遇。 当时,中国人因为害怕非典而“不敢”出门。 这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开始流行。

今年,为了解决用户在淘宝购物时面临的支付“信任”问题,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支付宝,并以“保障交易”模式打开市场。 很快,2004年底,支付宝作为独立APP推出,阿里巴巴开始展现出将其打造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野心。

因此,从简单的“信用中介”到推出“全额赔付”制度,再到与各大银行合作,支付宝不断拓展使用场景,包括网络游戏、航空、B2C、水、电、煤炭、通讯等生活场景。 连接后,用户就可以开始养成使用支付宝的习惯。

到2008年中期,支付宝用户已发展到1亿,超过了淘宝当时的8000万用户。 当时国内网民总数才2亿多。

随后,国内各大玩家都看到了移动支付领域这块蛋糕的潜力。 在线支付、移动支付、NFC支付、短信支付等多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开始同步发展。 然而,支付宝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 在此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挑战。

2010年,淘宝、天猫交易额已达10亿,用户通过支付宝进行网银支付的障碍开始显现。 当时,需要通过密码卡、U盾等工具进行的繁琐支付流程,让支付宝最终决定推出“快捷支付功能”,支付宝从此开通了与银行的直连,进入了更快的增长期。

快捷支付已成为支付宝及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关键点。 也为后来进入市场的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辟了典范“样本”。 这最终促使支付宝成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该平台也为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百度钱包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0年底,支付宝用户数突破5.5亿。 与此同时,大量行业参与者开始进军第三方支付领域。

此后,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二维码应用支付解决方案。 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开始逐渐成为主旋律。

2013年,支付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亿,但此时这些用户大部分聚集在PC端。 支付宝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用户将流量引流到移动端。 也正是在这一年,余额宝正式上线,支付宝开始从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演变为理财工具,这也催生了“互联网金融”行业。

2014年,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已达到82.3%,而此时排名第二的腾讯财付通只有10.6%。 这几乎是支付宝的“巅峰”时刻,因为在国内第三方看来,它在支付市场上几乎是“所向披靡”。 它是开创者和建设者,更是行业的引领者。

这个时候,腾讯开始发力。

早在2005年就成立的腾讯财付通,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强势的表现。 随着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尝试不断失败,财付通只能勉强满足腾讯内部需求。 不过,随着2013年微信5.0版本的推出,微信在此版本中加入了微信支付功能。

2014年春节前夕,财付通在微信公众号上线“新年红包”,开启了微信支付的“爆发式增长”。 随着2015年微信支付与央视春晚的合作,微信红包彻底火爆。 整个互联网,抢红包、抢运气、“摇”红包,成为微信支付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同样是在2015年,微信支付凭借短暂的“爆发”和微信强大的社交关系,瞬间完成了支付宝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的事情——用户数突破1亿,微信支付开始发展。 移动社交的快车道伴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

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了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掀起了一场疯狂的网约车补贴大战。 支付宝携手快的,微信支付携手滴滴。 两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疯狂烧钱真金白银的阶段。 ,最终这场战斗随着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暂时结束。

快捷支付淘宝安全吗可靠吗_淘宝快捷支付是什么_淘宝快捷支付安全吗

2017年,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53.7%,腾讯财付通占比39.51%,从双防伪和逆向交易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

集五福、线下支付场景争夺、中小商户“收款码”、“红包密码”、“无现金日”、O2O并购……双方交流活跃。

渐渐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显露出各自难以逾越的特点:微信支付在线下场景中优势稍大。 微信支付因其社交、易用的属性,在小额、高频次的支付体验上非常出色。 它有优点; 并且随着蚂蚁金服的逐步完善,支付宝的金融、安全、专业属性越来越凸显,人们普遍倾向于使用支付宝进行大额转账和支付。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感觉更不安全?

正是因为支付宝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微信支付的社交属性不可避免,两者在支付安全体验上开始形成差异:支付宝被认为越来越专业、安全,而在相比之下,微信支付会让人感觉其安全性能逊色于竞争对手。

支付宝是一款功能齐全的支付、金融、理财工具。 包括移动支付、余额宝、花呗、借款、自由取款、信用卡还款等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 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支付宝更安全。 微信支付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不过,就实际应用体验而言,支付宝被认为更安全是有原因的。 尽管支付宝有更完善的支付、金融、理财体系,但单从拥有如此大用户量的客户服务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支付宝在安全性方面更受用户欢迎。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真正关心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上的钱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毕竟,在安全性方面,两者的品牌背书和技术积累足以保证账户安全。 但一旦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可能会产生疑问或者疑虑,支付宝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经常使用支付宝的人都知道,当我们在支付宝上遇到任何财务问题,甚至只是简单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强大”的客服功能进行询问,而支付宝客服无论是在反馈速度还是服务体验上都非常出色。非常好评,人工客服也可以轻松直连。

另一方面,使用微信支付,一旦遇到任何与资金相关的问题,不仅没有办法立即得到客服的解答,而且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微信客服” ,这就相当尴尬了。 随着微信红包、小额转账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转错账号、发错红包、被骗子骗转账等意想不到的问题。当用户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时候你只能选择报警处理。

比如曾引起热议的事件中,“一男子误通过微信转账8万元,被拒绝退款。腾讯客服:建议自行协商”。 微信支付客服的表现则相对不尽如人意。

据报道,广东的一位黄先生在使用微信支付时,不小心将钱转错了人。 通讯失败后,他被对方删除、拉黑。 但由于黄先生不知道对方的任何真实身份信息,警方、法院和法院均表示无法立案。

当然,黄先生也向腾讯官方客服寻求过帮助。 但得到的回复是:“资金已成功进入对方找零,资金一旦支付成功,将无法提现,您可以联系您的朋友协商退款。”

无奈之下,黄先生选择报警,但警方以“对方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不详,不构成立案条件”为由建议他去法院。 但到了法院,我才发现,法院也必须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才能受理案件。

用户因此陷入无法寻求帮助的困境。

和支付宝相比,先不说客服的服务态度和效果。 支付宝在转账安全方面显然更加完善。

通过微信转账时,系统只会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的字会用星号代替。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转账时无意的疏忽或粗心。 通过支付宝转账时,页面会提示“款项将实时转入对方账户,无法退款”,且转账时会在对方昵称后标注对方真实姓名。

与微信不同的是,支付宝只用星号隐藏姓氏,名字则完整显示。 它还提供了“点击此处验证”的选项(当转账达到一定金额时会自动弹出)。 用户只有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进行转账。 该系列的细节确保用户在忙碌时不会犯错误。

又如,媒体广泛报道的“重庆连续四起微信资金被盗事件”,当事人在微信求助无果后最终选择报警,而微信支付只能回复“我们深表歉意。目前,该案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诈骗罪名将退还受害人。”

“如果不幸通过商户相关信息可以追查到被盗事件,请用户尽快报警,微信支付将协助警方调查。” 这是微信的回复,而支付宝对此次事件的表态则更耐人寻味。 支付宝本身官方微博称,“如果账户遇到异常,可以通过支付宝App或支付宝App报告情况并提供相应信息。如果经过人工智能验证被盗,理赔将自动理赔,资金也将自动理赔”。将在几秒钟内记入帐户。”

“秒收”这句话,引来不少用户的积极评价。

事实上,早在2005年,支付宝就已经向用户做出了承诺,“你敢付,我就补偿”。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支付宝已经将智能、人工智能、AI融为一体。 演变为“二次补偿”。

据称,支付宝基于“二次赔偿”的AI技术,可以在用户账户出现异常后,经核实自动完成理赔流程,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赔偿金打入账户。 据网友反馈,部分用户向客服反映问题后挂断电话甚至获得了赔偿。

据支付宝安全团队介绍,支付宝上的每一笔交易都将受到智能安全系统的保护。 目前,支付宝被盗的概率低于千万分之五,领先国际同行4万倍。

更暖心的是,即使用户遭遇如此小概率的盗窃,支付宝也承诺100%全额赔偿。

据统计,在“二次赔付”服务下成功理赔的支付宝用户中,超过80%在24小时内收到理赔,特殊情况几乎不会超过3天。

有媒体曾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发起投票,让人们投票选出自己更愿意选择的支付工具。 最终的结果是,有近10万网友表示支持支付宝,支付宝也排名第一。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虽然微信支付通过强大的社交关系发展很快,抢占了很多原本属于支付宝的市场,但支付宝在安全性能上无疑比微信支付更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