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野蛮生长3月活突破700万,这是怎么做到的?

2024-03-27
来源:网络整理

在底部导航的“发现”菜单中,您可以搜索挑战主题、观看挑战主题的视频、参与挑战并开始制作视频。 发布时会默认添加该挑战主题。

以下是恢复抖音功能的流程:

那么大家对于抖音的功能和玩法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里我将其信息结构还原一下:

2、谁都在玩抖音?

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年3月份抖音用户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某数据分析平台)

可以看到,女性用户占比91.36%,24岁以下用户占比74.35%。 看来抖音确实受到年轻女性用户的青睐。 抖音产品经理王小伟也透露,目前85%以上的用户出生于1995年或2000年,这与抖音最初的定位“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相符。

2、抖音的野蛮生长

今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突破700万,同年5月,日均视频观看次数突破1亿,同年8月,日均视频观看次数突破10亿。 抖音上线仅两年,为何能如此疯狂增长? 接下来笔者将从产品和运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产品的抛光

1)全方位抄袭?

说到产品,就不得不说一下另外一款和抖音非常相似的短视频产品。 是的,它是.ly。 这是一款诞生于海外的短视频产品。 2014年10月正式上线App,并于2015年7月登上美国App排行榜榜首,其背后是来自上海的团队。

拥有2亿+全球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2000万,.ly可以说是一款优秀且相对成熟的产品。 2016年底,这样的兄弟姐妹.ly横空出世,坐不住了。 .ly联合创始人杨鲁豫也向媒体承认,“(抖音)确实各个方面都抄袭,从产品设计到运营策略。” 。 真的是全面抄袭吗? 事实上,通过对比两款产品的架构、功能流程、玩法,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抖音的抄袭率达到了90%以上。

但在这里我想先针对这个音乐短视频的几个核心产品设计提出几个问题:

(猜测的答案都是以.ly为例)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傻。 是的,之前提到抖音,音乐是视频制作的首选,可以直接开始拍摄,但无论是抖音还是.ly,都定位为音乐短视频,所以引导用户使用音乐拍摄是必要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市面上的短视频产品可以制作的视频长度从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特别是,美拍有4种时长模式,可以制作长达5分钟的视频,但为什么.ly我选择了固定的15秒模式。 笔者在此猜测.ly是一款情感产品。 安迪·沃霍尔(导演、艺术家,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表示,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 15 分钟,那么 .ly 可能希望每个用户出名 15 秒。 其次,.ly定位为音乐短视频。 一首歌的副歌部分一般会持续十到二十秒,所以用这部分作为背景音乐恰到好处。

第三个问题,这也是我觉得设计非常精妙的一点。 目前市场上的短视频大多以视频流的形式呈现,这意味着用户需要进行额外的点击操作才能观看。 .ly的首页自动全屏播放,这意味着一进入产品就可以立即看到视频内容,并且可以通过上下滑动切换视频。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于用户来说远比点击观看来得愉快。 另外,作者只是对.ly进行推测。 它在海外推出时面对的用户大部分是欧美用户。 与中国人的社交特点不同,欧美用户喜欢更直接的方式,这种“凸脸”的视频内容呈现方式更受海外用户欢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质疑这样的设计是否有什么缺点。 如果用户想选择性观看怎么办? 笔者认为这里的播放设计与视频的15秒有关。 15秒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即使看完视频觉得无聊,也不会浪费时间上下滚动切换,推荐算法也会根据用户平时的观看行为做出更精准的个性化推荐。 “关注”选项卡仅显示最近更新的视频,您也可以前往个人主页浏览所有作品。 因此,全屏播放并不会影响用户的选择性观看需求。

所以现在不难看出,这些功能点也是.ly产品设计的核心,并且在抖音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抖音不一样

不得不说,抖音抄袭.ly确实不遗余力,但抖音本身没有打磨产品吗?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产品细节来谈谈抖音的差异(我目前使用的抖音是iOS版本V1.6.2)。

.ly的主页只有两个选项卡:“关注”和“已选择”。 抖音加入了基于LBS的功能“附近”,这无疑增强了其社交属性。 而且,“附近的人”已经是国内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标配功能。 添加“附近”标签可以让用户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用户的作品更容易曝光。

点击.ly中的制作按钮,首先会弹出一个选择框。 再次点击选择音乐即可进入音乐选择。 而抖音则处理得更直接。 点击制作,进入音乐选择界面,弱化本地视频上传,直接开始拍摄。 这对于用户来说会更有启发性,帮助他们更快形成使用习惯。 还可以在抖音中收藏音乐(.ly没有此功能),方便用户查找。

这个功能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按住拍摄按钮时,可以随意移动拍摄按钮,但视频不会中断。 这样的处理确实略微提升了操作体验。 毕竟,固定的中间按钮位置可能并不适合每个用户。 休息位置可以改变,以便用户找到最佳的拍摄姿势。

抖音将视频处理的特效分类:滤镜效果和时间效果。 其中,滤镜效果有迷幻、炫酷、毛刺风格等6种,时间效果有3种(时间反转、重复、慢动作)。 相比.ly的5种特效(其中一种需要先分享到微博),抖音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让用户可以尝试创作更多风格的视频。

此功能在 .ly 中不可用。 可能.ly没有创建草稿箱,是因为考虑了15秒短视频的即时性和海外用户的特点。 但草稿箱无疑给了用户更多的便利,尤其是对于一些追求内容质量的视频制作者来说。 他们可以拍摄多个视频并将它们保存在草稿箱中进行比较并发布最好的视频。

抖音怕巷子香酒是真的吗_酒香不怕巷子深抖音_酒香也怕巷子深演讲

与.ly将所有消息放在一个列表中相比,抖音的消息分类看起来更加清晰,并且分类入口下方是不包含系统消息的入口,因此官方推送仍然可以直接到达用户,可以说一石二鸟。

所以综上所述,抖音虽然抄袭了.ly的核心功能,但在后续的产品打磨过程中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不得不承认,抖音不仅吸收了.ly的精髓,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构建。 进一步优化。

2.优秀的运营

产品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如今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 产品的运营和推广是拉动增长、维持活跃度的必要手段,抖音也不例外。

如果你看看抖音的迭代过程,你会发现抖音的前身是A.me。 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时尚、高端,但用户对此并不了解,无法形成符号。 2016年12月,A.me正式更名为“抖音”,更加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面向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 简单粗暴、易于理解的名称更容易在用户心中形成符号,这也为后续的运营和推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抖音的推送通知中,我总是时不时地收到抖音助手的消息提醒。 画风是这样的。

事实上,这些都是抖音官方推出的挑战话题。 其中大多是时下网络热门话题,如“祝你好运,今晚吃鸡”、“心形手势舞”等。 点击推送按钮即可看到众多参与挑战的用户发布的视频,激发用户参与挑战的兴趣。 它不断激励和引导用户创作内容,“挑战”二字潜移默化地激起了用户竞争和获胜的欲望。 通过这样的操作动作,官方大大提高了用户粘性。

抖音虽然走的是UGC路线,但也引入了大张伟、周笔畅、胡彦斌、杜海涛等一些明星来支持。 事实上,利用名人属性可以快速带动一批粉丝用户的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抖音的主要方式。 可见,明星发布作品的频率并不像在微博上那么频繁。 如果依赖明星用户,当明星离开平台时,用户活跃度就会急剧下降。 因此,明星加持只是抖音的辅助手段,主要目的是提升其品牌形象。

这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各短视频播放器在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投入。 今年,无论是网络综艺还是电视综艺,短视频玩家都投入巨资。 在抖音的上线名单中,《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是最引人注目的名字。 前两档是今年夏天最火的网络综艺,后两档来自湖南。 卫视老牌综艺节目。 在这4档节目中,笔者觉得最符合抖音产品调性的就是《中国有嘻哈》。 抖音的迷幻酷感与嘻哈音乐的酷感完美结合。 节目期间,抖音还邀请了一些人气选手(万磁王、小白等)入驻平台,还推出了#中国有街舞大赛#挑战活动,使得抖音在此期间的流量激增(日均下载量) 8月份突破10万)。 据悉,《中国有嘻哈》抖音的首发售价为2500万,从产出效果来看,还是值得的。

事实上,依靠应用商店和搜索引擎推广APP的传统方式的流量获取成本已经暴涨。 热门综艺为互联网APP冷启动和引流提供了新的可能,对打造品牌也很有帮助。

前文提到的抖音助手,除了推送挑战话题外,还会时不时推送线下活动的消息。 邀请抖音达人发起并参与线下活动,如城市派对、IDOU之夜周年庆典等。 笔者认为这个逻辑与网红节类似。 其实这些抖音达人也算得上是网红了,他们渴望更多的关注和成就感。 那么线下活动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带来更多的曝光、粉丝互动、网红之间的交流。 这增加了这些主要内容制作者继续创作的动力。

3.小结

抖音的疯狂增长之路并不仅仅依靠其强大的母公司今日头条。 它的产品不仅是抄袭,而且还抄袭了本质,并且进行了很多优化; 其运营有主有辅,线上线下,推广效果还不错。 钱。 这就是为什么抖音在短短两年内就给出了这个惊人的答案。

3.收购.ly,下一步挑战巨头?

计划今年回归国内市场打击“山寨”的.ly,已更名为muse,日前突然传出将被今日头条全面收购。 当时,.ly 的估值接近 10 亿美元。 这一重要消息也预示着今日头条将拥有火山视频、抖音、.ly三个UGC型短视频社区。 有了这三段短视频,今日头条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资源整合、产品优化

今日头条收购.ly后,将成为首个进军海外市场的短视频播放器。 .ly的主要用户仍然是海外用户。 另一方面,国内巨头快手拥有6亿用户,但其中大部分是国内用户。 尽管快手早已计划出海,但这一次却被今日头条有机可乘。 除了用户资源之外,.ly和抖音还可以公然互相“抄袭”。 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抖音做得很好,.ly可以用来迭代。 至于一些抖音还没有实现的功能,比如私信,可以有力加深用户联系,抖音也可以用它来迭代。

决战速度快的玩家,小心追击者

.ly被今日头条全资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对快手的挑战。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似乎对短视频情有独钟,而他的目标显然就是来自腾讯的快手。 不得不说,今年3月获得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投资的快手势不可挡,开始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其在线综合渠道的广告投入并不亚于抖音。 抖音也在1.6.0版本开始内测直播功能。 你对“短视频+直播”很熟悉吗?

笔者感觉一出“三侠大战吕布”的大戏即将上演。 如今张一鸣不仅拥有几乎是快手翻版却被诟病为“低端版快手”的火山视频,还有音乐短视频领域的领头羊抖音。 银机网绝对有能力对抗快手。 这也是张一鸣野心的体现。 多次拒绝BAT巨头收购的张一鸣只是想打破目前的互联网格局,所以“今日头条式短视频”+今日头条就是一个机会。

另外,笔者认为,在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要小心身后的追赶者。 市场上有很多追随者。 其中值得一提的产品是一款名为“太妃糖短视频”的产品。 如果说抖音在各个方面抄袭了.ly,那么这部上线仅6个月的太妃糖短视频则在各个方面抄袭了抖音和.ly。 这个产品也很聪明,吸收了很多抖音和.ly的精华,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成长系统、金太妃奖励、60秒视频模式),而且还可以直接在冷启动阶段使用。 俞灏明、太妃糖短视频等明星平台也聚集了众多优质内容生产的用户,但其用户基础尚未见分晓。

事实上,完全抄袭的不仅仅是产品。 类似的产品如小卡秀的黄卡、腾讯的、美拍的优溪等都将目光瞄准了音乐短视频领域。 因此,抖音不仅要追赶巨头,还要小心后面小团体的超车。

4。结论:

作为短视频风暴中的一匹黑马,抖音经历过质疑,也收获过认可。 而对于目前处于1.6版本阶段的抖音来说,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商业化之路也必须开始探索。 2017年是短视频元年。 这个快乐的地方有很多BAT玩家,也有像抖音这样的突然崛起的人。 我相信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未来将会更加激烈。 我期待抖音的“抖音”到底。 。

后记

前面两篇文章(传送门:快手产品分析、竞品分析实战案例)都是以书面形式写的。 这次的抖音产品分析更加纸质化、口语化。 这也算是作者的一次尝试。 不知道你更喜欢哪种风格。 欢迎您提出意见和交流。 还是那句老话。 希望各位产品朋友能够在产品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