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月来,澄迈县锦江镇的王女士一直为信用卡上数万元被莫名其妙透支的事耿耿于怀。 然而,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此事其实与她11岁的儿子有关。
澄迈县锦江镇居民王女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就刷卡了。 当我刷卡时,发现余额不足,还剩几十块钱。 我说这很奇怪。 我每个月还清我的信用卡。 一个价值,另一个价值,两个都完成了。
王女士说,去年10月,她去超市结账时,发现两张信用额度各为数万元的信用卡,可用额度不足100元。 王女士立即打电话给家人询问,但家人也一头雾水。 去年12月,王女士出差回来后,发现卡里的钱仍然一一莫名消失。 由于担心自己的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王女士赶紧到派出所报案。 随后,她去银行查看消费明细,发现2万多元已存入某博彩公司账户。
澄迈县锦江镇居民王女士:我后来回来问儿子,他说听不懂,就乱按,就被拘留了。 后来查了一下交易记录,发现都是充值Q币的。 我的手机网上有微信交易记录吗,付了多少钱,哪个QQ都有? (记者:之前没有发现吗?) 以前没有这样的记录。 他会在交易完成后删除这些信息。
在王女士的微信支付记录中,记者看到自去年10月以来就有腾讯充值记录,其中最小金额为20元,最大金额为2800元。 经审讯,11岁的儿子小军承认自己花钱购买了游戏设备。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都是皮肤和人物的问题。
记者:买了很多吗?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很多。
记者:大约有多少?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几十个。
记者:买了这么多还能用吗?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我不会用,当时也没多想。
小军说,去年9月,他看到同学玩王者荣耀,觉得很好玩,就拿着父亲送给他的手机,下载了王者荣耀玩游戏。 一个月后,他看到母亲的网上支付密码后,开始偷偷拿母亲的手机,给自己的游戏账号充值,购买大量的游戏装备。 他不仅刷了母亲的两张信用卡,还刷了她其他的银行卡。
澄迈县锦江镇居民王女士:腾讯帮我查了一下,花了3万多。 他还刷了我其他的卡,工行的,邮政的。 有一次,他刷了我其他的卡。 如果我的微信账号被盗了,我的邮政卡里就只剩下六十块钱了,可以三笔刷,二十块、二十块、十块。
原来,小军有两个王者荣耀游戏账号。 大账户累计充值2万多元,小账户充值千余元。 小军告诉记者,玩完王者荣耀后,他加入了一个十多人的QQ群,他还给群里很多朋友的游戏账号充值。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我们跟他们玩完后,他们就叫我跟他们一起玩。
记者:你给同学收了多少钱?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我也不记得了,就十几个人。
记者:都是班上的吗?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有同学让我帮他们充值。
记者:你不认识那些人吗?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我不认识。
记者:你班上认识多少人?
王女士的儿子小军:七八岁。
涉案游戏账号被盗,申诉难度大
小军所在的王者荣耀游戏群有十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小军班上的学生。 小军说,他平时和群里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也会给朋友钱买装备。 那么,小君在游戏中花费的钱可以退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军给游戏好友充值的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其中,小军给同学小七充值金额最大。
【电话采访】小军同学小七:上次他拿出钱说,我有一张卡,钱很多,他说我给你充了(记者:他给你充了多少钱?)两千多。
小琪说,之前和小军玩游戏时,看到小军经常购买游戏角色和皮肤。 经过询问,小军告诉他们,他有一张银行卡,里面有很多钱。 他们当时还不相信,小军当场就用银行卡的钱给他们的游戏账户充值。 之后,他们时不时就会向小军要钱,买装备。 事件发生后,有家长将小军给孩子充值的钱退还给了小军的父母。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小海妈妈离婚后,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小海。 他不知道小海什么时候开始玩王者荣耀的。 直到小军妈妈打电话,他才得知此事,赶紧把钱还了。 记者了解到,与小海同学的经历类似,小军的父亲和母亲在他年轻时就离婚了。 此后,他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母亲陪伴他的时间很少。
澄迈县锦江镇居民王女士:为了生活,他必须赚钱,没人关心他。 他家里没有人关心他。 我没有他的监护权。 从小我就负责照顾他。 如果我问他,他什么也不会做。 是啊不是,他什么也没告诉我,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王女士坦言,自己工作忙,疏于监管孩子,这也是儿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并投入了3万多元。 但她也认为,未成年儿童在平台上毫无节制地玩游戏。 消费后,经营者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随后,王女士致电游戏运营商腾讯。
腾讯方面表示,针对小君的情况,他们需要确认小君的游戏账号、微信充值、绑定的手机号码、银行卡均可以正常使用。 如果确认,他们将尽力退还所有押金。 目前,王女士已获得小军帮朋友充值的游戏账号和密码。 然而,小军充值2万余元的一个游戏账号却被盗。 只有对被盗游戏账号进行申诉,才能返还相应的充值金额。 支付。
【电话采访】腾讯QQ微信账号安全热线客服人员:那说明了一种可能,就是手机号码被泄露。 是从之前的秘密手机号改过来的,也就是他拿到验证码之后。 ,通过验证码更改此受密码保护的手机。
记者:我现在该怎么办? 我还能拿回来吗?
腾讯QQ微信帐号安全热线客服人员:抱歉,这只能让您的孩子与帐号验证码的获取者进行沟通。
由于小军的游戏账号密手机号已被变更,而王女士和小军均不知道变更后的密手机号,因此申诉暂未成功。
多管齐下,软硬结合,让安全屏障牢记在心
从频频爆出的消息来看,运营商针对未成年人推出了防沉迷设置,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这只是技术或硬件上的障碍,但真正的障碍实际上应该在孩子们的手中。 在内心深处,这个“软件”屏障需要家长、社会和孩子共同打造。 根据我们之前报道的案例,我们也梳理了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的一些特征。 我们希望能给家长一些提示,以便更好地引用他们的内容。
2017年5月,海口12岁男孩小龙仅用一个多月就将做环卫工的母亲多年来为奖励游戏主播和游戏而攒下的4万多块钱全部花光。玩手机游戏。
小龙的妈妈李女士:她平时要看店,还要上班。 以后多陪陪他,不要让他太沉迷游戏。 这对他来说可以是一个教训,他知道努力赚钱的意义。 否则,他只知道花钱,却不知道赚钱有多难。 他不理解这个概念,也不欣赏它。
2017年9月,三亚年仅6岁的小健喜欢玩《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6款游戏,其中《穿越火线》是他的最爱。 于是,他趁着父亲忙着餐馆生意,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两个小时内给游戏充值了30次,总计6000元。
小建的父亲张先生:他太忙的时候,让他收微信(钱)。 他会收微信,然后去这个角落玩。 他一天不碰手机就不行(记者:他会怎么样?)他粘着我一整天,一定要看看手机,哪怕只有两分钟,就变成了这样。
今年1月,琼中市13岁的小超在短短十天内,就用父母低保户银行卡上的1.3万块钱玩手机游戏、打赏快手主播。
小超的父亲谢孙勇:我很少跟他交流。 进入初中后,我们很少和他交流。 我们了解的不多,也不太了解他,所以都依赖他的班主任。
工作繁忙、交流少、陪伴少,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常见原因。 有的家长甚至用手机来代替自己对孩子的陪伴。 而孩子们对于父母为了赚钱养家所付出的辛苦还知之甚少,对于金钱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 所以这样的情况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此前各大游戏运营商也设置了一键封禁或防沉迷措施。 作为父母,也应该在心理层面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友第二条更新:家长应该努力引导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多给孩子读有趣的书籍,或者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网友左安世家:行业内的不规范是未成年人消费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行业不规范。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习惯。 金钱观念、价值观,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习惯更是重要。
网友喵星人:从技术角度来说,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戏并不是那么困难。 例如,游戏中的实名认证系统可以借鉴网上银行的实名认证系统。 作为存档,以后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头像认证,或者使用指纹认证。 我们来看看如何破解呢?
网友表示: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企业必须不靠谱。 他们必须从监管层面制定计划并制定规则。 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像当前打击通信网络诈骗、传销一样,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提早“亮剑”?
领导说,
你点击一个
直播主加了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