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跨境支付的历史演变,跨境支付是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最早,贵金属在国际上用于跨境支付和结算。 随后出现了纸币、现金和纸质转账的结算方式,再到现代电子转账结算阶段,跨境支付随着整个国际社会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频繁。 科学技术的变革和进步正在逐步向快速、安全、经济的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跨境支付总额达到125万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18万亿美元,可产生巨额利润。 我国跨境支付的发展历史与国际跨境支付历史的发展轨迹基本一致。 虽然整体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与传统跨境B2B贸易相比,跨境B2C贸易具有金额小、频率高、对支付速度要求高的特点。 然而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传统银行电汇通常需要3-5天才能到账,但第三方跨境支付可以实现更快的到账。 快捷支付不仅大大降低了商户汇率损失的风险,也保证了商户资金的正常运转; 同时银行电汇和汇款公司都存在手续费高、流程繁琐的痛点。 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可以通过聚合多笔小额跨境支付交易,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非常适合小额、大额的跨境支付。 商业交易。
第三方跨境支付应运而生,其发展过程依赖于跨境电商市场的变化和演化。 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贸易全球化和电子贸易。 数据显示,全球零售电商在全球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上升。 电子商务行业在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逐渐发展成熟。 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成熟运营无疑为电商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同时,加之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电商市场的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仅阿里巴巴贸易平台上就有6800万活跃中小企业,交易场景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方跨境支付的发展也受益于此。 2014年以来,全球B2C跨境电商交易额保持了28.8%的年复合增长率。 第三方跨境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 提高了用户使用频率,同时具有快捷、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不可或缺的支付渠道。
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
行业在政策鼓励下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 但与此同时,跨境支付这块大蛋糕也吸引了一些不法企业有意在合法的灰色地带经营。 无证经营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近两年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跨境支付行业的整顿力度,并陆续发表声明、出台政策。 行业的合规整顿和准备金利息收入的消失,给行业带来了一段阵痛期。 同时,也将推动行业向更深层次的技术服务和更广阔的市场探索全面转型。
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万人次,同比增长3.28%,出境旅游消费达1亿元。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旅游消费国; 在出国留学方面,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66.21万人,比2017年增加5.37万人,增长8.83%,预计2018年将达到71万人。 2019年,近年来,留学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 同时,银联国际2017年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每年海外消费至少3800亿元。 2020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出境旅游和留学市场受到重创。 不过,疫情作为突发事件,不会对这两个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产生根本性影响。 预计到2021年,旅游、留学、留学生消费市场将逐步回暖,这将继续为跨境支付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内各行业的日益发展,早期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导致我国近4000万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产品出口模式逐渐发生变化。 国内制造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向国外客户销售产品。 中国是产品的“世界工厂”。 品类丰富,价格优势,竞争力强。 与此同时,不仅跨境出口电商,游戏、金融等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海外新兴市场作为战略目标。 他们纷纷选择“走出去”寻找商机。 面对海外市场产业,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 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中小企业出海热潮必然会增加跨境交易量,推动跨境支付行业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跨境支付产业版图
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参与跨境电商零售领域,分为跨境零售出口电商和跨境零售进口电商。 不过,只有少数支付机构参与跨境B2B电子商务,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就通过支付宝提供跨境支付服务。
星星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在跨境出口零售电商领域,国内第三方跨境支付公司主要涉及收款环节,服务B端平台和商户,提供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 而收单业务则主要由国际第三方支付公司主导完成; 除传统银行外,最终参与结售汇流程的主体为30家境内可与银行合作的持牌企业。 在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和垂直支付(出国旅游、留学在线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在中国的用户数量和支付市场份额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能够争夺跨境支付C端领域。 形成双强主导格局。
2012年以来,跨境支付赛道共发生项目融资42个、融资事件95起。 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放开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使跨境支付赛道开始吸引资本的关注。 2017年资本持续注入创历史新高,融资事件共计23起,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2018年该赛道热度持续,共有18个项目获得融资,其中5个项目一年内连续获得2轮融资,分别是:、、、连连数字、金融。 然而,2019年跨境支付赛道的融资事件数量大幅下降,同时行业近三年的新公司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一方面,原因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行业目前已形成暂时饱和的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收紧和行业经营困难,资本和外界都处于观望状态,停滞不前。
跨境电子商务是第三方跨境支付发展的重要领域。 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规模达5.5万亿元。 其中,第三方跨境支付主要应用于跨境零售电商和少量跨境B2B电商领域,为商户提供收单、代收、结汇等服务。销售量。 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跨境电商的增速将逐渐放缓。 因此,在缺乏新的商业模式或新兴领域的情况下,依托跨境电商的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将很难继续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同时,由于2020年疫情全球爆发,国际物流线路严重受阻。 跨境B2B电商由于单件包裹量大,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而且,欧美多国经济低迷导致消费者购买力进一步下降。 预计跨境电商行业整体增速将大幅下滑,到2021年将逐步恢复。
第三方跨境支付公司C端在线支付主要包括跨境进口电商和垂直支付。 在这一领域,第三方跨境支付的发展受到限制。 一方面,跨境进口电商市场趋于饱和。 增速放缓,部分电商平台逐步将国内支付业务交给支付宝、微信国内终端,再自行进行后续购买和汇款; 另一方面,垂直支付领域的规模也将因单一交易的存在而逐渐萎缩。 支付金额较大,部分交易真实性无法恢复,将面临更严格的管控; 同时,2020年受疫情影响,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但由于国际物流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预计整体线上规模将呈现负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C端线下跨境支付主要以国人出境旅游时的境外线下消费为主。 支付宝和微信近年来主攻这个方向,让跨境支付更加便捷,中国人也越来越习惯出境游。 首选移动支付。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C端线下支付规模将大幅萎缩。 但随着疫情后出境旅游和留学消费市场的复苏,其增速有望恢复到较高水平,规模有望最终超过线上领域。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除了行业发展所依赖的各类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之外,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也存在诸多制约。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第三方跨境支付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除了行业发展所依赖的各类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之外,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也存在诸多制约。
相对于C端支付是用户交易行为的终点,B端支付是企业交易的起点。 B端支付可以在前端整合境内外支付渠道,在后端连接供应商和代理商,为商户提供结汇、结算、账户共享等一系列复杂环节的完整支付解决方案。 B端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交易手续费。 目前市场利率已经下跌。 部分原因是过去能够满足商户需求的服务提供商太少。 它们的增长带来了价格上涨。 但无论定价的合理性如何,一味通过价格战来抢占现有客户,必然会降低企业利润,并非长久之计。 相反,企业需要延伸更多的能力来帮助商户解决一系列跨境支付问题,而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渠道服务,比如为商户提供包括贸易服务、营销服务和资金流等在内的金融产品。 服务等,长期提高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更精准地瞄准受众群体,获取更多新客户。
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B2B交易额占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的80.5%,占比超过80%。 如此巨大的市场,让第三方支付企业近两年开始尝试涉足跨境B2B领域。 但现有规模仍较小,且不存在具有垄断地位的支付机构。 因此,每家公司都有很大的潜力。 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汇政策并不支持境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B2B业务。 未来跨境B2B是否有发展空间,仍需从政策准入、商户需求、支付公司收入、业务开展难度等角度综合判断。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应对行业风险
2019年9月30日,通过子公司美印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0%股权。本次股权变更申请已获得央行批准,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支付市场的外资。 机制。 此前,央行在2018年7号文中放宽了对外资支付机构的准入限制,明确了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并强调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统一管理方式,标志着支付机构的转变。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政策。 正式对外开放,正是在这个政策利好节点,我们迅速抓住了机遇。
手机端访问“星星茶”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