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晒照不慎拍到点餐码被人恶意下单至40多万

2024-03-29
来源:网络整理

扫描二维码点餐现已成为大多数商家便捷的点餐方式。 很多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打卡拍照。 然而,不小心将一些订单支付二维码拍进照片中分享,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近日,来自云南昆明的王女士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糟糕的事情:拍照时,她不小心拍到了桌子上的点餐二维码,结果有人恶意点餐40万多元。

视频截图

女子不慎拍下订购码,被恶意订购

“23号晚上是我同学的生日,我们去吃火锅。一开始我只是想分享酥油茶和其他菜,然后我拍了酥油茶的照片,不小心带了订单代码。” 11月25日,记者联系到王女士,她表示,因为这一举动,朋友圈里的点餐二维码不知道是谁扫码订餐的。

订单金额达数万元,火锅店工作人员与王女士等人核实情况。 意识到不对劲后,她删除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她说:“但可能是图片已经保存了,还在下订单,店家也没办法,系统无法关闭,所以只能给我们换一个空桌号。下的订单是在该桌号不会附带菜肴。”

据王女士介绍,他们的“朋友”给他们下了43万多元的订单,后来又下了60万多元的订单。 最终,他们支付了初始订单的应付金额。 “大家一定要记住,发朋友圈的时候不要出示二维码,无脑的人太多了,做无聊的事情。”她说。

第三方支付拍照_三方拍照支付怎么弄_三方拍照支付怎么操作

王女士将自己的这段奇特经历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 有网友表示,扫二维码点餐虽然方便,但也涉及很多风险。

律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针对这样的事件,如果造成损失,该如何追究责任? 商家和顾客可以做什么?

四川易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晓明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因此,网友“主动”扫描二维码为顾客下单,违背了顾客的真实意图。 除非顾客事先委托或者事后追认,订货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不能为顾客成立。

林晓明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被诈骗的商户可以请求撤销,并追究行为人的过错。 如果造成损失,商家可以要求恶意、虚假为顾客下单的网友或路人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网友或者路人可以代为下单,就意味着相关信息可能已经泄露。一方面,我们个人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侵权线索, “如果我们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报警等。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侵犯造成的损失扩大。”他说。

同时,他建议商家设置合理的订购流程。 每桌二维码只能同时锁定一到两个手机号码进行点餐,并需要顾客确认,从而更好地保障顾客的利益,减少商家的麻烦。 。 相关平台也可以建立相应机制,防止类似情况发生,避免损失。 例如,下单者需先向商家或第三方平台支付相应金额,对于恶意下单或虚假下单的,将实施扣分等惩戒措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