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遭遇恶意下单300多万律师:需谨慎

2024-03-29
来源:网络整理

封面新闻记者苟春

扫描二维码点餐现已成为大多数商家便捷的点餐方式。 很多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打卡拍照。 然而,不小心将一些订单支付二维码拍进照片中分享,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因无意分享二维码而恶意下单的事件屡见不鲜。 随着网络生活中出现“恶搞令”,其背后涉及哪些法律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提醒。 11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博主分享了桌号,并用点餐二维码拍照发布到网上。图片来源网络

某博主分享一张图片,收到超过300万条恶意订单。

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各地“恶意指令”事件屡屡发生。

例如,去年北京的一位博主在餐厅就餐时,因为桌号特殊,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拍了一张照片,却没有注意到照片中包含了点餐的二维码。

网友远程订餐量突破300万份 图源网络

因为这张打卡照,网友们疯了,纷纷远程扫描二维码下单。 订单金额飙升至300万以上,直到餐厅发现并迅速关闭了二维码。 据涉事餐厅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确实有不少网友在为这一桌点餐。 餐厅后台显示,订单金额超过300万元,部分菜品已经准备好。 后来才发现,这是网友恶作剧。 最终博主只支付了结账时实际消费的金额。

第三方支付拍照_三方拍照支付怎么弄_三方拍照支付怎么操作

还有一位陕西铜川的女士,正在吃火锅并拍照发到朋友圈。 她不小心拍到了桌子上的订单码,被恶意下了2万多元的订单。 店家称,“她发了我们的订单码,然后她的朋友把订单码发给了很多群。” 服务员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与顾客核实,最终取消了他没有点的菜,只付了200多。

网友讲述线下被恶意下单的经历。社交平台截图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在吃火锅时被恶意点餐。 但上述案例中并非将订单二维码分享给他人的行为,而是恶意扫码的行为。 命令。

律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对于此类事件造成的损失,我们该如何承担责任? 商家和顾客可以做什么?

四川易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晓明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因此,网友或路人“主动”扫描二维码为顾客点餐,违背了顾客的真实意图。 除非顾客事先委托或者事后追认,订货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不能为顾客成立。

林晓明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被诈骗的商户可以请求撤销,并追究行为人的过错。 如果造成损失,商家可以要求恶意、虚假为顾客下单的网友或路人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网友或者路人可以代为下单,就意味着相关信息可能已经泄露。一方面,我们个人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侵权线索, “如果我们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报警等。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侵犯造成的损失扩大。”他说。

同时,他建议商家设置合理的订购流程。 每桌二维码只能同时锁定一到两个手机号码进行点餐,并需要顾客确认,从而更好地保障顾客的利益,减少商家的麻烦。 。 相关平台也可以建立相应机制,防止类似情况发生,避免损失。 例如,下单者需先向商家或第三方平台支付相应金额,对于恶意下单或虚假下单的,将实施扣分等惩戒措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