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拉丁指数发布了《2018年12月微信小程序榜单》和《2018年小程序行业发展白皮书》,总结了过去一年小程序的发展变化。
2018年最后一个月,微信小游戏依然保持高位走势。 12月上榜小游戏数量为70款,进入前列的小游戏数量有所增加。 相比之下,虽然2018年小游戏总数低于其他品类小程序,占比仅为6.7%,但用户访问量占比却高达32.5%,这意味着每款小游戏的平均流量为高于其他类别。 同时,小游戏在商业化方面也具有更大的潜力。
手游选取了报告中微信小游戏的重点部分进行解读:
1、12月共有70款小游戏上榜,新游戏上榜率达42.9%
12月榜单显示,中小游戏共计70款,其中小游戏35款。 对比前两个月10月的33款游戏和11月的31款游戏,上个月上榜的小游戏数量有所增加。
此外,与其他类别的小程序相比,每月的小游戏榜单变化很大。 以12月为例,35款小游戏中,新品上榜15款,占比42.9%。 如今,微信小游戏已经达到了7000个的水平,但大多数小游戏仍然难以持续吸引微信用户的关注,用户正在迅速流失。
不过,阿拉丁报告也提到,优质小游戏的用户粘性更高,上榜时间更长。 去年1-12月的榜单中,共有11款小游戏上榜6次及以上。 比如《跳一跳》《欢乐斗地主》上榜次数达到11次,《海盗来了》也达到了8次之多(去年4月接入微信小游戏平台),新作的影响顶级迷你游戏的产品并不是很好。
12月份的榜单也显示了这一趋势。 《欢乐斗地主》实现卷土重来,夺得小游戏指数TOP1,但TOP3仍被《欢乐斗地主》、《跳跃》、《海盗来了》拿下。 其中,有12款小游戏在小程序榜单中排名出现下滑。 随着小游戏门槛的提升,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头部小游戏主导玩法潮流,放置、合成表现突出。
从游戏类型来看,上榜的大部分都是轻游戏,而重度游戏几乎很难上榜。 阿拉丁报告显示,12月小游戏榜单中,休闲游戏占比76%,智力游戏占比10%,棋牌游戏占比8%。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小程序榜单中虽然只有5款棋牌游戏,包括《欢乐斗地主》、《天天斗地主真人版》、《土游斗地主》、《土游四川麻将》和《指尖四川麻将》 ”,但该品类的平均阿拉丁指数最高,相比休闲品类,其用户粘性更强。
事实上,从微信小游戏的用户属性来看,棋牌游戏在其中具有相当的优势。 首先,从年龄分布来看,30-39岁的用户比例最高超过30%,与桌游、卡牌游戏的目标用户重合度较高; 而从地域上看,小游戏用户城市下沉趋势明显,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高达62.4%,这也有利于本土棋牌游戏的发展。
总体而言,微信小游戏虽然崇尚创意为先,但多品类在平台上发布还需要一段时间,且上榜产品同质化程度仍较高。 例如,排行榜上的70个小游戏中,有6个猜谜游戏和9个消除游戏。 当某种玩法流行并得到市场验证后,很快就会出现多种同质化的小游戏。
比如最近风头正劲的放置合成小游戏,只需点击合对即可升级,在微信朋友群里疯传。 12月,《我要当皇帝》《全民养坤》《坤神变》《我要一只猫》等上榜,成为新一代热门小游戏。
玩法虽然简单,但从题材来看,从巨鲲、猫到宫殿,题材的选择还是相当有针对性的。 在微信小游戏这种更短、更快的传播路径中,这种玩法相当有效。 比如“起步顺利,吞噬升级”。 这种曾经风靡手游购买市场的广告素材,也在微信小游戏中走红。 虽然平台不同,但用户属性总是相似的。 此类小游戏以其独特的图标和广告素材成功赢得了众多用户。
3、去中心化原则下,广告组件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过去一年,微信小游戏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 阿拉丁年报显示,目前微信小游戏市场规模已增至60亿,机型超过7000款。 小游戏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均日使用时长达到13分钟。 用户习惯已经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微信小游戏正式从流量红利转向产品红利。 从最初的打击分享滥用、限制小程序跳转数量,到鼓励创意小游戏的输出,纯流量玩法在小游戏生态中进一步受到攻击。 在微信小游戏坚持的去中心化原则下,产品本身更受关注。
阿拉丁报告还显示,2018年,小游戏活跃用户场景入口发生较大变化。 通过分享获取用户的方式大幅下降至6%,小程序之间的跳转比例上升至40.4%。 在共享玩法的限制下,早期积累用户的开发者具有优势。
未来,广告组件将成为获取流量的新方式。 小游戏活跃用户场景入口TOP5中,“小程序广告组件”从11月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 小游戏的广告业务未来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