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科普,嘉宾们共同探讨了支付领域的创新与安全。 他们分享了对彼此的联系以及支付领域的发展的看法。
研讨会上,《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当前支付清算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 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清算体系也在快速变革,尤其是零售支付工具领域,各种创新让人眼花缭乱;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对支付清算的强有力监管将是未来几年的政策基调,支付市场的规范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期限任务。
《报告》强调,作为上述“跷跷板”的支点,“强监管”比“严监管”有更丰富的内涵。 正是监管真正抓住了行业发展的“底线”和“天花板”,更好地服务于行业。 赋能,也是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演变不断优化监管思路的必然要求。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范双文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支付系统的组织者、监管者、重要的建设者和运营者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支付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积极的结果。 制度建设方面,启动研究起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 市场开放方面,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引》,完成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法律体系建设。 在重要的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支付服务市场监管方面,持续打击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在谈到支付创新和安全问题时,范双文强调,安全和创新应该相辅相成,不可忽视。 支付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安全是重中之重。 范双文表示,需要关注支付行业垄断形成对支付市场安全的影响,关注支付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表示,支付结算是现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核心平台。 支付清算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它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地揭示金融运行的数量特征和聚合状况,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经济金融分析功能。 也就是说,支付清算的各项指标能够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
“2017年,强监管、降杠杆、防风险是我国金融业的主旋律,相应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影响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也体现在支付领域。和结算数据。”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结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成炼也提到,最明显的是支付结算金额增速放缓。 同样,创造 GDP 所需的支付清算交易的平均金额也显示出下降的迹象。 “降杠杆”压缩了金融体系资金自循环空间的同时,也导致支付结算数据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区域资本流动来看,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特别是北京、上海在全国资本流动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随着新一轮金融业开放,支付领域的开放也在稳步推进。 Visa大中华区总裁余雪莉表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将实现快速强劲发展。 中国银联总裁助理胡英强调,支付市场的系统规范将促进我国支付行业的整顿和健康发展; 支付行业创新合作将带动我国支付市场升级、共赢发展。
对于金融科技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贞表示,金融科技推动了我国支付服务的全球化、个性化。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与支付结算深度融合,提高支付效率、丰富支付场景、创新支付业态。
“高效的支付服务助力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坚守安全底线。” 支付宝副总经理王作刚表示,从支付宝的实际体验来看,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的支付。 服务的根本保证。 在技术的帮助下,移动支付在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有能力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王卫东表示,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风险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交易方式的修改升级和混合余额补偿等方面。 他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智库决策作用,行业各方共同构建合规经营环境。
本文来自金融时报-中国财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