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

2024-03-31
来源:网络整理

最近,罗振宇的这张照片很火。

从罗振宇的语气中,不少人读出了几分“黑幕”的趣味,人们开始好奇,罗振宇刻意隐瞒的小程序到底有什么秘密? 新浪科技就此问题询问了骆基思维,骆基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清一给出了答案:“哈哈哈哈,那是因为他在群里吹牛。”

跨岛青衣解释说,团队此前曾深入讨论过小程序的适用场景。 “现阶段,小程序基本上都是为离线使用而构建的,对于在线应用程序来说没有太大好处。 毕竟我们是一个小团队。 为了节省开发资源,我就退出了,没有这么深奥的理由。” 而他说的另一句话或许可以概括小程序的意义——小程序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未来对中国商业社会的影响不会比微信支付小,但它不是一个可以覆盖的产品。所有场景。

这也是小程序上线两周以来所有尝试过、想尝试、放弃过的开发者共同的疑问——小程序适合什么场景? 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哪些商业价值? 当最初的热情消退后,谁还在使用小程序? 使用什么样的小程序?

他们为何离开这个看似肥沃的市场?

陈曦(化名)是一家软硬件结合的IT公司员工。 微信小程序上线那天,他就被领导指派去研究这个嵌入这个拥有8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巨头的新产品。 起初,他打算用一个小程序来写一个物流项目。

“我研究了几天,然后决定放弃。” 陈曦告诉新浪科技。 从开始到放弃,这是很多小程序开发者新年第二周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小程序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受到微信的限制,不像原生应用那么自由; 如果一家公司严重依赖小程序,一旦项目出现问题被微信掉线,就需要重写原生App; 小程序有1M 体验过很多小程序后,陈曦最大的感受就是功能简单,无法推送。 有些应用程序应该很丰富,但简单的应用程序却显得毫无用处; 最重要的是,小程序不是为了获取用户。 渠道,无法享受流量红利,无法分享朋友圈,无法开箱即用留住用户,甚至无法进行模糊搜索。

一位有产品背景的知乎用户@赵佳木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几天我被身边的‘小程序脑残粉’烦死了。”

赵嘉木将小程序的鸡肋概括为6点: 1、从功能上看,小程序是App的弱化版; 2、从设计上看,小程序遵循微信统一模板; 3、从推广角度来看,二维码和社交分享是入口,没有统一的分发渠道; 4、从使用角度看,小程序寄生于微信,与微信其他功能冲突; 5、从口号来看,“即用型”适合低频工具产品; 6.从商业角度来看,技术上要遵守苹果的规则。

对于最后一点,赵嘉木还提出了一个假设:“小程序依赖于微信,微信依赖于苹果(上图)。在支付等方面,小程序无法绕过苹果的规则。但与App不同的是,苹果不能审核小程序。” 程序。 这会给微信带来很大的隐患。 如果某个小程序违反了苹果的规定,苹果是否可以直接关闭该小程序,或者直接关闭微信呢? ”

被关闭也是一些小程序的担忧。 获得的小程序被关闭后,有传言称其因知识付费且涉及虚拟物品销售而被微信叫停。 “从内部来看,这个小程序是去年10月上线的。 最初是与官方微信小程序合作。 有沟通,我们知道虚拟支付是被禁止的,这不是退出的理由。”跨岛青衣回复新浪科技。

不过,除了开发者因技术原因、场景原因、商业原因、规则等原因自愿退出小程序外,也有小程序在上线一周内就被叫停。

1月13日,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紧急叫停开户、交易等金融小程序。 接到通知后,多家金融公司的小程序被迫暂停服务。 此前国泰君安证券、华夏基金、建银基金网上开户的网上证券账户已无法搜索和显示。

那么,现在的小程序指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新浪科技向不少用户询问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小程序类别。 北京的一位小程序用户告诉新浪科技,他最常使用的小程序是“PM25空气质量指数”。 每天出门前,他都会通过小程序扫描北京的PM2.5指数,“比苹果自己的天气更详细,不需要单独下载应用程序。”

另一位用户指向另一个方向。 摩拜单车是他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小程序。 “小程序非常适合我们这样对某个App需求很低的用户,当我们突然想使用它时,可以通过二维码等方式获得相对较好的体验,然后与微信支付功能结合起来渗透服务。”

wx小程序支付_微信小程序h5支付_微信小程序支付模块教程

这两种使用行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纯线上工具和连接线下服务的工具。 在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的定义中,任何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用最高效的方法完成任务。 这个定义被很多人理解为纯在线工具服务的开发。

但从商业角度来看,纯在线工具很难找到商业模式。 一般来说,大多数纯工具产品固有的变现能力比较差。 他们的主要变现渠道包括增值产品,例如会员资格; 流量产品,如广告、电商等; 和企业服务。 但这些变现方式在微信生态中会变得困难,尤其是新应用,也很难获取新用户。

这也是跨岛轻衣在回应中提到退出小程序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小程序基本上都是为离线使用而构建的,对于在线应用程序来说并没有太大好处。”

“我们说过无数次了,离线!离线!” 火速移动CEO赵九洲在朋友圈转发一篇关于退出小程序的文章时评论道。

火速移动是面向传统企业的自动化小程序SAAS平台。 在赵九洲看来,小程序的出现实际上是与微信OS互补的重要一步。 小程序通过建立线下互动,建立新的场景生态; 小程序 程序解决业务问题; 小程序没有流量红利,只有数据红利; 小程序的重点是连接线下服务,不能采用纯线上的路径。

一位匿名知乎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小程序以扫码作为重要入口。 很明显,微信是想让你自己做线下推广,引导线下用户使用小程序。

想想你的用户来自哪里,然后努力下注。 新闻、计算器、天气、论坛等等都只是为了好玩而不去想。 现在是时候看清事实并放下它们了。 ”

不过,赵嘉木对这两个方向都表示怀疑。 工具类产品的空间有限,基本不可能出现颠覆性的产品。 至于线下场景,开发一个H5完全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而且通用性更好。 。

“也许最终,与服务号结合将是小程序的一条出路。此外,它还可能成为MVP(最小可用性)测试的工具。如果想让小程序有未来,那么小程序就必须是真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实现某些H5无法实现的功能,就看微信未来如何支持小程序了。” 赵嘉木说道。

小程序线下场景推广

事实上,早在小程序推出之前,小程序就在强调线下场景。 1月17日,腾讯公关总监在回应小程序下架一事时也指出,“我从一开始就提醒大家,不要成为流量的入口,线下才是重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些人进来了,有些人离开了,无论多么正常。有些人分手了,你还没有恋爱。”

从近两周小程序的开发和使用情况来看,曾经不认为小程序不能带来流量红利的开发者已经逐渐散去,与线下场景的融合也在慢慢推进。 这也是微信开发小程序的原因。 第一个目标是通过小程序开放平台、线下扫码导入线下流量。

然而,这个改变商家经营方式和用户消费体验的过程仍然相当缓慢。 虽然一位程序员告诉新浪科技,开发一个小程序只需要4个小时,但绝大多数商家,包括大中型商家,都不具备相关技术。 寻找外包服务已经成为那些想走小程序路线的人的选择。

新浪科技就此咨询了一家小程序外包服务商,他们给出的报价是,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如果需要完成支付功能,需要花费2.5万-3万元; 如果没有支付功能,只有订单功能,则需要花费1.5 10,000-20,000元。 一般情况下,模板可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 商家可以根据模板完善菜单。 如果程序出现Bug,服务商将提供免费维护。 如果需要增加新的功能,需要进行后续评估。 同时,服务商也会推广相应的小程序。

但到目前为止,针对餐饮商家的小程序进展仍然缓慢。 目前仅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少数商户入驻,但此类商户后续的扩张可能为微信开发新流量创造转化空间。

不仅是餐厅,早在1月11日,微信官方就提到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实时公交查询、航班进度、物流信息、医院挂号等。网友们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扫描二维码即可签到、景点、建筑讲解等

但现阶段,已经上船的开发商仍然面临着未来商业化的问题。 没有足够线下支持、找不到新业务前景的小程序可能永远停留在产品的第一个版本,不再更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