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事关天花板突围对支付巨头的未尽事宜

2024-04-01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银联联合40余家银行隆重发布二维码支付2.0版本,旨在赢回趋于固化的线下二维码支付市场竞争。 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巨头来说,现在的舞台似乎“没有时间”迎接挑战。

一方面,在线下二维码支付方面,第三方支付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领先优势,不再与银联同级竞争。 银联和银行正处于利用补贴培养用户支付习惯的阶段。 他们要做的是提高二维码产品对用户的渗透率; 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说,用户习惯已经养成,用户渗透率也有所提高。 没有太多的空间可以挖掘,也没有必要与银联“竞争”。

另一方面,跨境支付成为支付巨头争夺的新战场。 具有战略意义,他们实在没时间去操心。 今天我们聚焦跨境支付,主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解读。 如有未尽事宜,欢迎留言(订阅号:红燕微语)沟通。

跨境支付与天花板突破有关

对于支付巨头来说,国内市场“小额、普惠”的监管定位已经明确。 就普惠领域而言,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小额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的渗透率正在快速逼近天花板。 既然增长的需求是永恒的,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出海。 就像国产智能手机布局海外市场一样,尽快赢得跨境支付战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具体来说,支付巨头布局跨境支付市场至少有三个故事:

一是利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买买买”的良好口碑,抓住布局境外支付场景的良好时机,率先在热门领域开辟突破。中国人的旅游地区和城市。 跨境支付网络的建立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国内用户的支付体验和粘性。

其次,随着海外支付场景布局的完善,支付工具的本土化和渗透也有故事可讲。 毕竟手头有大量的支付场景,拓展海外本地用户自然会顺利很多。 支付工具预计将提高海外本地市场的渗透率。

第三,支付工具作为账户的基础,可以渗透本地用户,为后续信贷、理财等金融服务的国际化提供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外支付只是金融集团出海的前线,整个集团的国际化才是长远目标。

基因相关,拓展跨境支付的两种方式

与制造企业走出去,直接把产品卖给外国人不同,金融企业在出海时往往采取跟进策略,跟随国内客户走出国门,然后慢慢在海外扎根。 就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宏观战略层面也是如此,但具体策略有所不同。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两家公司对于整个跨境支付业务的推广策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由各自的产品定位差异决定的。

支付宝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服务平台和支付工具。 在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过程中,支付宝追求的是支付本身,有一个更纯粹的目的,那就是追求支付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本地化渗透。

除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外,考虑到监管等多种因素,他们也更愿意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与本土支付工具合作。 整体来看,是“推广自有APP+收购本地支付工具”双管齐下的模式。 腾讯科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信息请参见下表。

微信支付一直是微信生态中的支付工具。 早在2014年8月,微信支付就宣布推出“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将原有的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上。通过移动电商门户、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与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了一整套闭环的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之后微信支付的布局也基本遵循了这个思路。 腾讯在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综合业绩时,总裁刘炽平曾提到“支付业务处于发展初期,我们的目标是使其能够为腾讯生态系统的成员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这可以看作是证据。

因此,就微信支付而言,在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过程中,某种意义上也是围绕“微信生态圈”展开的。 其目的可以看作是为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伴随着微信的国际化和国际化。 从战略角度来看,更多的是跟随国内用户的跨境出行,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

相比之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种策略并没有明显区别。 它们只是基于各自产品定位的最佳选择。

支付工具只有融入消费场景和生态才能被用户使用。 支付宝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支付工具。 在拓展海外本地化用户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如何融入当地消费场景和生态的问题。 作为一种外部支付工具,被本地化消费生态系统所接受的工具面临着监管和使用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并购成为了最便捷的方式。

对于微信支付来说,微信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 微信支付是这个生态系统中唯一的支付工具。 只要海外本地化用户成为微信用户,就必然成为微信生态中的微信支付用户。 因此,只要海外本地居民接受微信,就可以接受微信支付。

相比之下,并购方式虽然速度快,但存在产品转型和协作问题; 依靠微信自身的生态,看似缓慢,实则相对稳定。 从长远来看,很难区分好与坏。

银联跨境支付地位受到挑战,三巨头初具规模

在第三方支付介入之前,跨境支付市场一直由银联主导。 自2004年启动国际化战略以来,沿着港澳-亚太-欧美市场的路径,跟随中国游客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6年10月,银联卡受理网络已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万家线下商户,200万台ATM可以使用银联卡提取现金。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消费者可使用银联卡在欧洲近220万家商户进行消费,约占欧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商户的70%。 美国几乎所有ATM机都可以使用银联卡提取现金,超过80%的商户可以使用银联卡提取现金。 银联信用卡消费。

在国内线下支付市场逆袭之后,第三方支付开始进军跨境支付市场,这无疑动了银联的奶酪。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银联在发布二维码新产品时,强调了其跨境布局,即“境内外通”。银联国际正在积极推动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大利亚等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

这一次,银联的反应无疑是迅速的。 不过,在支付巨头全力推进跨境支付的同时,银联正在推动二维码产品境内外双线布局。

未来跨境支付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还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三大巨头已经初具规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