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苹果发布15Pro空间视频拍摄,3D内容格式转换

2024-04-03
来源:网络整理

2023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上,15 Pro系列带来了一个彩蛋特色——空间视频拍摄。

该功能将与Pro进行生态联动,不仅提升Pro的用户生活场景,也为明年Pro的销售做好铺垫。

随着iOS 17.2 beta 2的推出,我们终于得以一睹“太空视频”的真面目。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15 Pro空间视频拍摄、3D内容格式转换以及基于市场主流XR硬件的体验来推测未来的行业趋势。

太空视频拍摄要求:50cm左右距离,内存占用2倍

在iOS 17.2 beta 2中,空间视频录制功能需要用户主动激活。 在主“设置”应用程序中,打开“相机”选项,然后打开“格式”,然后将“ for Pro”选项切换为“开”。

当您打开相机应用程序并将其切换到视频拍摄模式时,您会在左下角看到一个小的Pro耳机图标。 点击它打开它(它会变成黄色),然后将其旋转到横向进行拍摄。

来源:VR陀螺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太空视频的拍摄参数中分辨率和是固定设置,无法修改。 拍摄物体的太空视频时,要求手机镜头与物体的最近距离至少在50厘米左右——这类似于开启“人像模式”时,需要更长的距离才能获得更多的距离。信息。 。

空间视频的拍摄需要使用15 Pro的主摄镜头+广角镜头。 两个镜头一起使用,最终形成具有“景深”效果的空间视频。 当然,这样的拍摄和内容也会增加它的内存占用。

VR陀螺仪实测发现,一分钟的空间视频拍摄会占用120M。 相比之下,相同规格参数下,普通视频拍摄在60M左右。 为了区别传统的2D视频。 空间视频拍摄完成后,视频左上角会出现空间视频指示符“空间”。 文件后缀与普通视频一致,都是MOV。

来源:VR陀螺仪

其他方面,与普通视频相比,空间视频在颜色描述文件上也有具体的区别,表示为“HD(1-1-1)”,而普通视频则表示为“BT.2020 HLG(9-18)” -9) )”,这是一组有趣的数据对比。

相关信息显示:HD(1-1-1)和BT.2020 HLG(9-18-9)是两个不同的颜色描述文件,它们的颜色空间标签、传输特性和矩阵系数都不同。 HD(1-1-1)是标准Rec.709文件,它是广播电视行业使用的色彩空间标准。 其色域较窄,但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上。

相比之下,BT.2020 HLG (9-18-9) 是 ITU-R BT.2020 标准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新的高动态范围 (HDR) 视频标准,具有更宽的色域和更高的亮度级别,旨在实现更多逼真的图像效果。

也就是说,在相同分辨率下,空间视频使用的颜色描述文件略逊于普通视频的“部分参数”。 采用高清(1-1-1)可能是出于对空间视频的效果、效率、准确性和一致性的考虑,这需要专业人士进一步讨论。

看完了太空视频的拍摄流程及其基本参数格式,我们再来看看太空视频的播放。 空间视频最初设置为仅在 Pro 上体验。 不过,@开发的第三方软件可以将空间视频转换为更常见的3D视频格式,例如SBS,以便在其他支持3D的设备上播放。

图片来源:VR陀螺空间视频+第三方软件,体验比Pro还多

“空间视频包含适合你眼睛的双向图像。如果可以将这些图像投影到相应的眼镜中,就会产生3D效果。” 在简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关于空间视频原理的解释。

这也意味着,只要是能够“实现双目分离图像”的设备,都可以播放空间视频,而且不限于 Pro。

来源:VR陀螺仪

目前支持2D模式、平行眼模式、模式三种播放模式,用户可以在播放界面调整视频参数(画面缩放、瞳距校正)在手机上观看。

通过“斗鸡眼”的方法,确实可以看到3D效果,但确实眼睛有点不舒服。 幸运的是,它支持将空间视频导出为其他3D格式,目前包括半角左右格式(HSBS)、全角左右格式(FSBS)、半高上下格式(HOU)和全高上下格式 (FOU)。

视频导出接口有“水平视差调整”应用功能。 据悉,空间视频可能包含“元数据”。 开启后,输出的视频图像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视差效果,但会丢失少量的屏幕内容(通常小于5%)。

还有一个称为 V2 的元数据选项。 据介绍,开启后,元数据(st3d box)将被写入输出文件中,这可以帮助识别视频的3D格式和布局。 该元数据支持HSBS和HOU格式,但上传到它的视频平台可能不完全支持。 例如,目前仅支持HSBS。

来源:VR陀螺仪

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后,我们终于可以在VR耳机和XR眼镜上体验空间视频了。

体验部分:空间层次,从设备到内容

(1)3自带播放器体验太空视频

通过3的文件管理器,您可以打开以上四种格式的3D视频,只需在播放器右下角选择即可。

来源:VR陀螺仪

“景深效果、距离感、3D感”,打开功能键的那一刻,你就能真正体验到 Pro所宣扬的空间视频的魅力。 笔者也真正理解了它所蕴含的“空间”的视觉意义,即三维感。 肉眼可以明显感觉到物体前后的距离,层次也比较清晰。 尤其是当人左右移动时,效果更加明显。

(PS,亲们,请不要放大屏幕,仔细看,你都快晕了,屏幕上全是雪花,“沉浸感十足”,我想吐。)

来源:VR陀螺仪

空间视频虽然没有360°/180°全景视频那样的超大屏幕,但小屏幕尺寸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足够高的清晰度,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体验3D的魅力。 整体立体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然而,当我体验经过V2元数据优化的视频时,我会发现视频画面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略有失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太空视频时,一定要注意拍摄物体本身的物理空间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差异,这样最终的3D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正如苹果所宣传的那样,它可以记录人们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场景活动,或者更好的3D拍摄物体。

来源:VR陀螺仪

从一些体验过Pro的开发者那里,笔者听到了“15 Pro的空间视频拍摄效果更好”的反馈——在3的空间视频体验中。

(2)PICO 4:基于《太空西洋镜》的经验

当然,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体验太空视频最好的VR设备可能还是人性化的PICO 4。笔者也使用PICO 4进行了简单的体验,不过这次主要使用了一款名为“ ”软件的设备,感谢业内朋友的推荐。

《太空西洋镜》是一款可以浏览太空照片、太空视频、调节瞳距的播放器软件。 它是由开发者@()创建的。 该软件与 PICO 和平台兼容。

与3的MR环境不同,《太空西洋镜》提供了沉浸式的“模拟室内”虚拟环境。 实际体验会发现,它的UI似乎是高度模拟Pro的,注重简单的美观。

来源:VR陀螺仪

从上面笔者导入的太空视频中,其实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而且手臂似乎是在人像模式下被添加为“特写”的。 然而,这种体验并不完美。 当笔者放大播放器画面时,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由于镜头的移动,可以看到空间视频的边缘有明显的畸变——这应该是手机拍摄本身的一些限制。 。

有业内朋友指出, Pro的UI界面边缘有磨砂玻璃模糊,播放空间视频时,边缘处的畸变看不出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心机)设计。

来源:VR陀螺仪

(三)和分体式XR眼镜体验

除了VR耳机之外,XR眼镜还支持空间视频播放。 笔者主要用测试了创新的BB方案分体眼镜。 由于15 Pro配备了USB-C接口,眼镜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连接手机,播放空间视频更加方便。 不需要像VR耳机那样需要电脑作为中转站来传输文件。

分体式XR眼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这不利于笔者记录素材。 只能通过手机摄像头进行二次拍摄。 以下图片仅供参考,太空视频体验请以实际体验为准。

市场上很多XR眼镜都支持3D格式的视频播放,但仅限左右格式,即HSBS和FSBS。 XR眼镜直接与手机连接后,即可打开3D视频。 注意:XR 眼镜通常默认投影 2D 显示。 如果需要播放3D视频,可以长按 Air Plus的左拨轮按钮或Air的亮度按钮4秒。

来源:VR陀螺仪

与VR耳机的空间视频播放相比,基于分体式XR眼镜上的体验,可以说是固定大屏。 虽然它不具备像 6DoF 那样自由走动和从不同角度观察的能力,但 3D 的立体体验仍然是深刻的、值得体验的。

另外,在实际体验中,在XR眼镜上播放半宽左右格式(HSBS)时,会感觉屏幕被截掉了一半,所以本就近视的笔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体验3D,非常不舒服。 不舒服。

从PGC到UGC,手机3D拍摄未来或成标配

空间视频的出现给视频内容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新的变化。

过去,3D拍摄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只有影视制作公司或专业机构和摄影师才能完成。 成本高,播放方式也有限。 这导致了3D视频内容的供给相对匮乏,主要是PGC(专业制作内容),而UGC(用户生成内容)几乎不存在,也很少流通。

15 Pro空间视频拍摄功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状,降低了手机3D拍摄的门槛,让普通用户轻松拍摄三维逼真的视频,有利于推动UGC的发展。 空间视频的UGC不仅可以丰富视频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和参与度。

用户可以用空间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旅行、工作等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们还可以利用空间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想象等,让观众有一种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感觉。 正如笔者之前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新的内容展示形式兴起的背后,可能会有新的大平台不断涌现,打造XR版的“抖音”神话。

来源:互联网

苹果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在15 Pro系列对空间视频拍摄的支持下,相信其他手机厂商也不会放过它。 从布局到实施只是时间问题。

据最新消息,国内手机巨头华为将于明年推出VR眼镜产品,定位为对标苹果Pro的高端旗舰产品。 它们将配备旗舰处理器,具有内部风扇驱动的冷却模块,并支持外部电池。 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移动体验部门近日确认,其XR设备将于明年12月量产,初步产量(出货量)定为3万台。

其他手机厂商,包括OPPO、vivo、荣耀等也纷纷采取了相关行动。 基于手机的3D拍摄可能会成为未来三年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功能指标,而XR硬件也将在这段内容积累过程中逐步拓展和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