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夜:小程序技术发展史(pptx)

2024-05-27
来源:网络整理

幻灯片:

小程序技术发展史.pptx演讲稿:开场

大家好,我是雪鼎喵君,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程序技术的发展史。

小程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微信小程序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生态,拥有数百万开发者,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连苹果也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平台。小程序是前端开发的一个子领域,小程序应用更准确的说是混合模式的应用,也就是应用程序。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程序技术的发展历史。

黎明之前:光应用

很早以前,2013年,百度就基于H5技术推出了轻应用。百度开创性地扩展原生能力,补充JS API,让应用能够调用语音、相机、定位等能力,让应用无需下载就能搜索、能用。轻应用创造了一种机制,可以将移动搜索的海量长尾需求分摊给开发者,同时为用户打造一整套优质的搜索即服务的体验。

微信团队于2015年1月9日在微信公众平台向开发者开放了微信网页开发工具包( JS-SDK),开发者不仅可以在网页端使用微信的拍照、选图、语音、位置等基础能力,还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分享、扫一扫、卡券、支付等微信独有能力,为微信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页体验。

微信小程序公开课实战开发08_2020微信公开课pro_微信公开课小程序怎么操作

即便如此,我们通过轻应用的形式获得了更多的能力,并达到了它发展的巅峰。但由于其天然的缺陷,我们仍然会遇到白屏、卡顿等性能问题,这些问题对用户体验影响很大。如果一个网页不能在 3 秒内打开,用户很可能会放弃使用它。同样,手机端轻应用模式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我们仍在黑暗中前行,守望星空。

混乱开始:申请号

随后,2015年,360和合作伙伴在360手机助手中嵌入了客户端引擎,实现了名为“360微应用”的流式应用,可以实现应用秒开。流式应用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想象成流媒体,可以边播放边播放。流式应用将之前应用中运行在客户端的JS代码打包后先发布到服务器,制定流式加载协议,手机引擎动态下载这些JS代码到本地,实现了应用的下载和运行。流式应用采用了解决方案,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所以在性能和用户体验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实现秒开。

随后在2016年1月11日,张小龙罕见亮相微信公开课,公布了微信小程序号计划。用户关注小程序号就如同安装App一样,省去了安装、下载、卸载等一系列操作。对于那些不常用的软件,完全可以用“小程序号”代替;此外,用户也免去了时不时下载软件更新包的麻烦。

大家终于在漆黑的夜空中看到了一束光亮(狗头)。

世界的开始:小程序

2016年9月21日,微信宣布将旗下应用号更名为小程序,并面向首批开发者进行内测。经过四个多月的测试,小程序于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然而,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小程序,很多企业都持怀疑态度。小程序是一种抛弃国际标准组织W3C的DOM和标准的新的应用形态,因此开发者只能用小程序的开发标准重新实现之前的功能,传统的轮子无法直接复用,也没有那么多成熟的框架和组件库,一切都处于粗糙的状态,所以一开始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直到2017年12月28日,微信更新的6.6.1版本开放了小游戏,启动页重点突出小游戏“跳一跳”,才彻底引爆了小程序这个产品。 这背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各大公司也纷纷跟进,押注小程序赛道。

鸟瞰:云原生小程序

当小程序和无服务器模式结合会发生什么?2018年,微信团队与腾讯云团队合作,开放了小程序云开发能力。这是一次非常吸引人的能力升级。小程序云开发是为开发者提供“云函数”、“云数据库”、“云文件存储”等服务,并把这些能力封装成具体的接口,用wx..xxx来调用。传统的开发模式,小程序的开发至少需要两个人参与,但借助云开发能力,前端也能写后端,无需购买服务器,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应用的成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小程序的全栈开发,并快速上线。而且程序通信采用微信私链协议,安全性毋庸置疑。小程序开发进入了新阶段。

结论

如今,大部分头部公司都已经进入小程序市场,经过大家的努力,各种框架、组件库、轮子层出不穷,方便了开发者,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给开发者带来了更多的流量,提高了变现效率,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技术生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