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境支付:第三方支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拥有巨大的电子支付市场。依托巨大的跨境交易市场,很多周边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跨境物流、仓储租赁、第三方支付等。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一方面,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出现下滑;另一方面,跨境贸易蓬勃发展,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跨境支付业务这个相对新兴的市场。
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退出跨境支付业务。两年后,支付宝与全球两大知名信用卡发卡机构VISA和万事达签署合作协议,港澳台地区持卡人可通过支付宝完成内地网上消费支付。截至目前,支付宝已支持36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业务和18种货币的货币结算。
作为官方银行,银联在跨境支付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2004年银联就在香港、澳门开通了跨境支付服务,目前已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底,腾讯财付通与美国运通合作,建立以美国、英国业务为主的跨境网上支付网络,境内用户可通过美国运通的购物平台在美国、英国的购物网站上消费。目前,微信跨境支付支持25个国家和地区、9种主要货币。
二、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
由于跨境支付涉及外汇管理,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支付公司必须与合作银行系统对接,并将支付消费信息录入国家相关系统。这一规定也要求跨境支付公司必须按规定办事,严格落实政策要求。
此外,与银行系统的对接可能造成支付过程中银行交易数据的泄露,因此确保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成为建立和完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前提。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支付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境担保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现行规定仅涵盖对外担保和内贷外保,并未涉及其他类型的跨境担保,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五个转变”为指导思想,调整管理思路,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及时发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推动担保项下资本项目可兑换。
3.跨境支付流程
境内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通过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支付方式包括购汇支付、收汇支付:
(1)境内消费者在海外购物网站购物时,需要以当地货币结算,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我们可以完成以人民币支付。第三方支付公司为境内消费者提供的以人民币购物、外汇结算的服务,称为外汇购汇支付。
(2)与购汇支付相对,境内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向境外商家收取货款,境外消费者以外币支付,款项转入境内账户,以人民币结算。第三方支付公司为境内企业提供的这种结算服务,称为外汇代收支付。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购汇、收汇过程中发生的币种兑换及支付流程应当由支付机构的合作银行完成。
4.跨境支付公司
目前,获得跨境支付业务牌照的公司共有30家,每家公司能办理的业务范围不尽相同,大部分支付公司集中在货物贸易、留学、酒店、机票等业务上,而仅有鑫盛支付、联动优势、爱农驿站支持8种以上业务类型,覆盖国际交通、旅游、国际展会等更多领域的跨境支付。虽然持牌支付公司不多,但有的公司并未正式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有的公司仅服务于集团内部,真正获得牌照对外提供服务的跨境支付公司寥寥无几,彼此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费率、服务等方面,业务是否合规开展才是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从华南到华东,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自身违规行为陆续被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查处,被处以罚款甚至被暂停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资格。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超范围经营跨境支付业务、未按规定审核接入商户背景、未按规定审核客户身份信息、超出交易限额办理跨境支付、未按规定采集业务订单信息、未按规定提交异常情况报告等。因此,合规经营不仅能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还能促进业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