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出境游继续火爆。随着移动支付在海外的不断拓展,国内游客在一些热门海外旅游购物点和机场结账时,都能看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熟悉的移动支付标识。除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京东旗下的移动支付也开始在全球扩张。
支付宝在海外扩张方面最为积极
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出海”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是复制支付技术,比如支付宝和印度。支付宝“出海”的第二个主要模式是寻找当地电子钱包作为合作伙伴,打通二维码通道。以芬兰为例,支付宝目前在芬兰的合作伙伴是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作为芬兰最大的本地电子钱包,服务当地约70万个人用户,占该国总人口的近14%。目前,芬兰已有500多家商户接入支付宝,包括超市、餐厅、出租车等,其中市中心主要街道上的商户大部分都已接入支付宝。芬兰航空也在往返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所有航线上推出了机上购物支付宝结账服务。
支付宝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功能已经接入3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家各类商户,24个国家的退税都可以到支付宝,56家机场接入支付宝提供各类服务,其中欧洲16家机场、韩国多家机场已向支付宝开通即时退税服务。
微信支付紧随其后
据了解,微信支付目前已落地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13万家海外商户,支持超过12种外币结算。
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类似,微信在海外也紧随支付宝的步伐。以日本札幌新千岁机场为例,该机场免税店近日上线了微信支付,每台收银机都用汉字清晰标注支持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的顾客可以享受微信全球国庆优惠。事实上,日本多家机场、药妆店、百货公司在去年底就已经上线支付宝。此外,今年7月,腾讯集团宣布将在欧洲发布微信支付服务,其在欧洲的合作伙伴表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游客。
百度、京东加入海外战场
除了阿里、腾讯两大支付巨头,京东金融、百度钱包今年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
9月中旬,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中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为泰国用户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在获得相关牌照后,合资公司将提供电子钱包、消费金融等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在泰国的支付、信贷、消费体验。未来,合资公司还将逐步推出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财等服务。
百度也做出大动作,7月底,百度宣布与百度金融服务集团达成战略协议,根据协议,百度将与百度金融服务集团合作,实现中国消费者与海外线上商家的跨境支付。百度的支付平台百度钱包将吸引更多全球商家加入。百度是美国eBay的全资子公司,是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
移动支付机构纷纷“出海”,根本原因是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放眼海外,移动支付市场仍是一片蓝海。而“出海”的另一个原因是国人海外购买力的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与此同时,习惯了移动支付的国人面对货币兑换、海外汇款等陌生的支付流程,难以自如地“买买买”。移动支付提供海外服务正逢其时。
当然,国内移动支付机构“出海”之后,想要成功开辟海外蓝海,还必须面对几大难题。
第一,如何实现本地化。目前,移动支付“出海”瞄准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在国外的华人,所依托的场景主要与旅游、衣食住行相关。与本土支付机构相比,软件使用习惯、使用场景还存在一定差异。
第二,如何加快向移动支付转变。在一些发达国家,信用卡支付仍占主导地位,商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还不高,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还不够习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智能手机还不够普及,也影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
第三,如何提升海外竞争力。目前,国内移动支付机构在海外多个国家尚处于早期投入阶段,无法盈利。但包括谷歌、亚马逊、软银等具有广泛全球影响力的大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领域,加速了市场布局。在盈利之前,面临激烈的竞争,移动支付机构必须具备足够强的整合度和竞争力。
第四,如何应对海外风险。国内移动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能否在海外有效复制;不同国家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步调不一,支付模式、系统更新如何配合;“走出去”的移动支付机构如何应对当地政策、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潜在的挑战。
移动支付机构想要成功“出海”并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移动支付机构需要探索更适合“出海”的路径,加强与海外公司的合作,加快本地化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妥善处理国外法律法规、支付习惯、金融基础设施、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差异,最终凭借实力和专业跨过“出海”的门槛。
本文编译自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