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Key使用抖音才半年,有段时间上瘾了,每天玩一个多小时,但国庆期间,他一分钟都没用过,也没觉得手痒。
之前有很多文章从商业和伦理的角度分析抖音,说实话,抖音流量大,信息流广告密度大,加上成本结构(最大的成本板块可能是带宽成本),抖音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并不令人担忧,这也是“今日头条”商业模式的显著特点。
我不会在这篇文章中讨论商业模式,只想从用户第一手的角度,尽量客观的谈论这个App。
先说说我个人的喜好。我只看不拍,抖音上我只关注十几个账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宝宝;2.舞者歌手;3.明星(比如于谦身边有人就以他家宠物公园的名义开了一个账号)。另外如果看到一些关于各地风土人情、各国人物的短视频,我会多看,但一般不关注账号。
不难看出,我刷抖音并不是为了获取什么知识,与知乎、雪球不同,我刷抖音是为了放松、调节工作写作中的紧张情绪。
既然是规定,调整一刻钟就应该够了,那为什么我有时要花一个多小时呢?我想,这是因为非常了解人性。
我跑题了,守法、高质量这种东西,从生物学角度看其实是“反人类”的。新加坡因为罚款才秩序井然,连当地的旅游景点都在卖以各种罚款为主题的冰箱贴。日本的大街小巷都很干净,就是因为从小就受到全社会近乎BT的自我约束的熏陶。
网友调侃新加坡是一座“精致城市”
只有具备了这些“反人性”,我们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社会,否则,就是一个野蛮的丛林。那么什么才是符合人性的呢?展现美,掩盖丑陋,相互竞争。
对于发布短视频的用户,抖音提供了丰富的“妆容套餐”,包括各种滤镜、道具、磨皮、大眼、瘦脸等,减轻了发布者的心理负担。虚荣心人人都有。
所以有人说抖音让茶卡盐湖(青海)名声大噪。这话不无道理,滤镜过后,湖水如天,美得比画还美。很多抖音用户都去那里。但真正到了那里,却不禁感叹:哎,原来是这样啊。(盐湖的景色很挑剔季节、天气等因素)
而对于看短视频的用户,经常会看到“XX(美丽)都在抖音里”这样的评论,这说明大多数人都向往美丽,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别人的美,这也是件好事。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爆红短视频外,抖音上还有另外一类内容也获得了大量关注和点赞,那就是一些感人的小故事,比如老年人自力更生(让人不禁想到先辈)、陌生人扶老携幼、救人于危难(弥补周围社会的失落感)。
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的美好,但对于特定用户来说,却很少遇到这些场景,这与人们对于当下社会氛围的认知不一致,越能与身边的现实社会形成反差,越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这也是“成都小甜心”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视频中,一位长相甜美的成都女孩在街头采访中被问到:“男人要多少工资才能养活你?”她简单的回答“只要能请我吃饭就行”,引爆了评论区,以至于很多抖音用户,不管是真用户还是假用户,都想组团去成都找她。虽然这背后有明显的网络推手,但恰恰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雪球用户“南风车”评论称,“感觉抖音在造梦方面很厉害,它总是把最美好的事情、最美好的时刻展现给你,让你忘掉所有的烦恼,然后从梦中醒来继续努力。”
这不就是典型的麻醉效果吗?把社会上其他人离你很远的美好、简单的情绪、自我放纵、老板/老公/老师都捕捉下来,通过滤镜和道具把它们包装得更加美好,用短视频这种最具象的网络表达方式,拉近你和他们的距离,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这是一种虚幻的美,但它是建立在生活中真实的美之上的,所以让你感觉那么远又那么近,有距离的美,但又不虚幻到遥不可及。从这个角度来说,抖音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
至于抖音能火多久,我还真不好判断,这跟创作者和观看者的热情有关。抖音比其他短视频APP更火,是因为它的用户圈层,这个年龄段和地域应该是最渴望表达自己、最好奇的。
文字与短视频至少有三点不同:1、文字写作门槛低,但阅读文字门槛高,对阅读文字的要求也高(这也是我不看头条的原因之一);短视频则恰恰相反,文字写作有一定的门槛,但观看门槛很低,对视频本身的质量要求也不是太高;
2. 视频比文字更加具象,可以更充分地展现美,但也容易暴露更多缺点(比如明星素颜照),是一把双刃剑。
3、短视频难以形成社群,缺乏稳定的“势头”,但线上用文字很容易划分兴趣圈、粉丝圈。
这也是为什么明星们蜂拥到微博发图文,却很少有人开通抖音账号并持续更新的原因。因此,抖音的未来还只会停留在“陌生人配虚拟美女”的圈子里,外延也比较有限。
此外,每次打开抖音,首页上都会先出现一个直播链接,说明抖音想把短视频的巨大流量导入到直播板块。但从我的观察来看,抖音直播间的热度目前并不占优势。这也反映出一个App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用户圈层决定的,不可能“通吃”所有的业务。
至于创作者的收入,我想抖音作者们的普遍诉求,并不是希望未来能得到平台的补贴或分成。除了自娱自乐的,更多的人是想宣传自己、爆红。最近的例子有从YY平台起步、在抖音爆红的“摩登兄弟”成员刘宇宁,还有模仿港台歌手非常到位的安徽菜农姚达,他最近上了央视综艺节目,粉丝超过800万。但这些都很少见。
《草根的反击》
至于将短视频流量导流到电商的想法,正如上文所说,抖音没有足够的社群粘性和粉丝效应,这种简单导流的转化率应该不会太有效,不可能像过去微博红人发一套图文就能把衣服卖给粉丝。
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大量用户需要这种“虚拟美女”,但对未成年人应该有一定的限制。
对于个人来说,不太可能维持长期的沉迷,热情总会消退。抖音月活跃用户增速放缓也是正常的发展曲线,毕竟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亿。保持整体热度、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并不难,但想要将抖音的覆盖范围延续下去却并不容易。
【1200字】并不是说每篇文章只能有1200个字,而是说文章要用最简单的词语,最直接的逻辑去解释一件事。
Mr.Key喜欢研究商业逻辑和公司财务,关注领域包括电子商务、零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数字娱乐、海外市场IPO等。
您还将在雪球专栏、老虎证券、富途证券、新浪创世纪、虎嗅、钛媒体、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上看到该篇[1200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