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犀牛娱乐
文|沈敏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明星“碰电”,爱奇艺邀请赵丽颖、吴亦凡、林更新代言,腾讯则火速宣布杨幂、杨洋、迪丽热巴成为VIP代言人,流量花生的战场已经从影视、音乐、游戏转向高端科技领域。
如今,明星们除了积极拥抱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巨头,也在逐渐探索一个新领域——短视频。
2018年2月1日,粉丝圈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吴亦凡入驻抖音,出任首席运营官。(吴亦凡粉丝的昵称)欣喜若狂,组团下载抖音。不过,没有了微博热搜的“炒作”,话题发酵得比较慢,似乎热度少了一些。明星代言也不再像往常一样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更像是粉丝圈小范围的自我炒作。
明星+短视频的新舆论场,是否会诞生?
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如何在短时间内俘获人们的注意力,成为所有以用户为导向的互联网公司必须攻克的难题,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微博率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渠道,但这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猖獗。
1月27日,微博被北京网信办约谈,要求停用一周,整顿热搜、热点话题榜。即将回归的热搜,是否能坚决杜绝排名造假营销?是否能高举“伟大光荣正确”旗帜,成为党的喉舌?一切拭目以待。
但此次整改对于明星、经纪公司、营销宣传公司等与微博息息相关的各方而言,无疑是一次“地震般”的打击,这是否意味着舆论场的变革将提前到来?
事实上,基于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特征,一个新兴领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那就是短视频,尤其在垂直细分领域,它正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娱乐体验的新方式。
从发布者角度,目前国内短视频内容可以分为PGC(专业制作内容)与UGC(用户生成内容)两大类,前者以美拍、秒拍、梨视频三大平台为代表;后者则以微博、快手、抖音等较为垂直的短视频平台为代表。
当微博热搜被撤下,明星营销就失去了主战场。即便是这次顶级流量明星吴亦凡代言短视频平台抖音,也没能引发全民讨论,甚至没能成为大众心中的“瓜”。可见,没有了微博热搜,推广力大打折扣。
与其消极等待热搜整改的不可预知的回归,不如主动抢占话语权,在短视频等新的社交领域发力。
其实明星与视频社交由来已久,前两年直播带货最火的时候,一大批明星开始做直播。2016年,电视剧《欢乐颂》发布会上,“国民老婆”刘涛邀请王凯、蒋欣等演员直播,为新剧做宣传;2017年,为庆祝出道四周年,他们共同拍摄时尚杂志直播,引来大批粉丝在线观看;而一些品牌则利用“直播营销”,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李宇春的水光气垫CC、井柏然的水凝保湿、唇彩等均取得了超高的销售转化率。
无论是推广影视作品、推动代言产品线上销售,还是实现粉丝经济的“福地”,网络视频凭借着快捷、便捷、精准覆盖用户等优势,成为了明星、经纪公司、宣发公司、品牌商等众多利益相关方眼中的“抢手货”,甚至可以看做是一种表达观点的工具。
吴亦凡此次加盟的抖音,是原创音乐短视频分享平台,因垂直于音乐、舞蹈等细分领域,迅速形成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抖音圈层。与从“草根”起步、风靡全民的快手不同,抖音拥有众多明星用户。
2月1日正式宣布上线首席运营官的吴亦凡,入驻抖音仅5个小时就吸粉超78万。此外,去年爆红的当红“流量小花”迪丽热巴入驻抖音仅4天,粉丝就已超570万,虽然只发了一条短视频,却收获了近500万点赞。
此外,微博“重度沉迷者”陈赫在抖音上也十分活跃,将其“神经质”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签名是“抖音玩腻了,没朋友了”。就连“百变女神”“金马影后”周冬雨、“国民女儿”关晓彤、“国民老公”熊梓淇等男女明星也纷纷入驻抖音,沉迷于美颜滤镜和想象之中。
俗话说“粉丝追偶像”,偶像走到哪里,粉丝自然追到哪里。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入驻短视频平台,这里的“环境”比起被键盘侠监视、稍有不合就引发网络暴力的微博要简单得多。或许正是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垂直化,看热闹、玩世不恭的人少了,粉丝在这里追星也能更舒服、更纯粹。
如今,微博几乎成了大部分明星作品、广告代言的“代言人”,虽然缺少了一些温度,但至少保证了不会被不法之徒利用来恶意炒作。虽然微博开通了微博故事,为明星与粉丝提供了更多互动的机会,但明星的言行无可避免地受到键盘侠“监视”的限制。
相反,在短视频平台上,明星们开始释放自己的本性,玩得不亦乐乎。与其每天号召偶像在微博上发自拍,粉丝们还不如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偶像,看偶像撕掉人格标签,展现自己的本性。何乐而不为呢?
短视频借力明星效应,不再“以我为中心”!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助力电影《前度档案3》成为票房黑马,掀起全民“向下”的UGC娱乐狂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些UGC病毒视频不仅起到了“洗脑”营销效果,为电影维持了高热度和高关注度,也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大众文化和大众娱乐的风向标,并凭借垂直社交属性,逐渐成为电影从早期宣传到后期热点的重要阵地。短视频平台也被视为影视宣传矩阵中的重要阵地。
不仅如此,为了抢占市场,短视频平台频频赞助一线卫视、BAT三大视频网站的热门电视和网络综艺节目,以短时间内以高曝光度快速吸纳新用户,可见其对年轻人市场的把握和野心。
如果将上述理解为短视频平台依靠自身优势吸引合作伙伴的一种利益交换交易,那么邀请明星加入则是看中了背后隐藏的巨大“宝藏”。短视频平台的“明星用户”策略与微博早期的运营思路颇为相似,利用明星效应快速吸粉,通过明星对粉丝与平台的深度绑定,让其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此外,有了明星的背书,更有利于短视频平台在资本市场讲好故事,从而募集资金。
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优质的内容和良好的体验是留住用户的关键,明星不仅是优质内容的提供者,更是粉丝经济这一隐形财富的创造者。当明星们开始“弃微博转短视频”,随着活跃平台的迁移,或许短视频将成为明星表达观点的下一个新风口。
明星+短视频,虽然二者可以相互借力,达到双赢的效果,但随着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监管越来越严格,短视频平台若不把握尺度,难免会步微博后尘,成为下一个监管对象。只有自律自律,不被利益诱惑,充分发挥明星的正面示范力量,正确引导粉丝和用户的舆论导向,短视频平台才能保持“健康长寿”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