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石晨、王斌报道:“大家好!这里是乌都电商兰海高速乌都服务区直播间。”随着主播宋春雨的开场白,一场新的卖货直播拉开帷幕。
宋春雨是兰海高速武都服务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在服务区旅游信息中心、橄榄体验中心向消费者介绍武都区的美景、美食以及武都橄榄油。直播带货只是她的兼职。宋春雨开心地说:“通过直播带货,可以推销武都区的农产品,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很喜欢这份兼职。”宋春雨的电商之旅,只是甘肃陇南武都区电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12月26日,是武都人打破纪录的一天,打破了全市无高速公路的纪录,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国家高速公路网G75线——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陇南武都关子沟段正式通车,这也是甘肃与四川首次开通高速公路,武都至四川广元、成都等地全线实现高速公路贯通,打通了西北与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新通道。
长期以来,武都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武都境内高山密布,谷深深,层峦叠嶂的山脉犹如一道屏障,将武都与外界隔绝。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的两个地方,往往要绕山行驶几个小时。
“要想致富,先修路”。为改变武都贫困落后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把交通发展摆在了首位,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定点帮扶、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实施的契机,全区驶入交通发展的快车道,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支撑贫困群众“小康梦”。
近年来,武都区以电子商务这个“金钥匙”打开深山老林“空间屏障”,把空间上的浩瀚山河变成网络上触手可及的东西。按照“生在大山里、立在脱贫攻坚上、成在创新上、值在改造人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还为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倒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打开了“开关”。
玉河镇孙家湾村村民贾玉华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武都区电商中心组织的电商直播培训,对直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她开始在家钻研直播技巧,很快便开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玉河绿茶、土蜂蜜等农产品,积累了一大批“粉丝”和“回头客”。
2020年3月接受央视专访后,贾玉华成为远近闻名的“玉河茶姑娘”。如今,她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直播带货也成了她的新职业。同时,她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优先以高于市场价5%-10%的收购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全村“功不可没”的“功臣”。
如今在武都,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型为“新农民”,用“一块屏幕”展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包装出货的全过程,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武都原生农产品的“前世今生”。
电商网络的支撑是日益便捷的物流体系,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成为支撑强大物流体系的必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就像是撑起“一道屏障”的双臂,给年轻人、村庄、地区带来变化。
为破解物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武都区不断深化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和网络体系建设,加大资金、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点建设,不断提升电商与快递高效融合水平。
“我们现在已经开通了5条城乡货运线路,覆盖26个乡镇,实行每个乡镇每天早上发车、晚上返回,往返12小时的模式。通过我们的多渠道销售,企业仓储成本降低30%,物流快递成本降低20%,货物可以从区级仓储中心当天或次日送达乡镇、村级配送站,在提高配送时效的同时,解决了外销产品向下配送‘最后一公里’、农村产品向上配送‘第一公里’的物流难题。”东盛宜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春清说。
山里武都与电商碰撞以来,历经一次次风雨,这场“考验”已成长为在互联网中搏击风雨的武都智慧、武都力量、武都模式。据统计,截至2020年,武都区共开通网店2077家,电商交易总额约57.6亿元。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入驻商家396家,平台服务网店线上销售额达10亿元,电商人才得到培养。
今后,我们沿着公路到武都,不仅能看到沿途的美景,还能看到为乡村振兴献身、在田间忙碌劳作的“新农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在自家门口找到“诗意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