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同学们!
距离中级会计考试仅剩一周时间了!
路还很长,但我们会到达目的地。最后几天,不着急,我们一定能到达!谢谢你们的努力和坚持到现在!加油!!!
中级财务管理必知的100个公式
▲▲▲【货币的时间价值】
1. 复利未来值
2.复利现值
3. 普通年金最终价值
4. 年度偿债基金
5.普通年金现值
6. 年度资本回收
7. 预付年金未来价值
8.预付年金现值
9. 延期年金未来价值
10.递延年金的现值
(1)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相同。
(2)延期年金的计算与延期年金的期限无关。
m:第一年金的期末余额减1。
11. 永久年金的现值
12. 折扣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3. 每年多次计算利息
14. 存在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率)-1
15. 补偿余额的存在
实际利率=实际支付年利息÷实际可贷款额
16. 收集方法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17.折扣方法
实际利率=实际支付年利息÷实际可贷款额
18、加息方式
实际利率=2*名义利率
▲▲▲【优惠】
19.资产回报率
资产回报率=年收益÷投资额
20. 期望值
预期值=各种情况的回报乘以其概率然后相加
21. 投资组合资产的预期回报率
组合资产预期收益率=各资产预期收益率乘以投资比例再相加
22. 规定回报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短期国债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风险衡量指标】
23. 方差
方差 = 偏差平方乘以概率然后相加
24. 标准差
标准差 = 方差的平方根
25. 标准差率
标准偏差率 = 标准偏差 / 期望值
26. 两种资产的投资组合收益的方差
▲【成本行为分析】
27. 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y=a+bx
【提示】选择的高点和低点一定是业务量的高点和低点,而不是资金(成本)的高点和低点。
【使用】
(1)分解混合成本。
(2)利用资金习惯预测法,预测资金使用情况(逐项分析)。
▲▲▲【预算编制】
28. 预计产量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库存-预计期初产成品库存
29. 预计购买量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求量+期末材料库存-期初材料库存
30. 现金预算
(1)可供使用的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
(2)现金支出
(3)现金盈余=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
(四)现金筹集与使用情况
①期末现金盈余或赤字小于理想现金余额,表明现金不足,需筹集现金。
②期末现金盈余或赤字>理想现金余额,说明有多余的现金,需要使用现金。
(5)期末现金余额=现金盈余+筹得现金-已用现金
[注] 请注意,利息支出属于现金筹集和使用范畴,计算现金盈余或赤字时不考虑利息支出。
▲▲【31、融资租赁】
后付租金
剩余价值归出租人所有
剩余价值归承租人所有
先付房租
剩余价值归出租人所有
剩余价值归承租人所有
▲【32、可转换债券】
转换比例=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资金需求预测】
33.因子分析
资金需求量=(基期平均资金占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量)×(1±预测期销售增长率)÷(1±预测期资金周转速度变化率)
34.销售百分比法
(1)敏感资产增加
=基期敏感资产金额×销售增长率
= 销售额增加额 × 敏感资产销售比例
(2)敏感负债增加
=基期敏感负债×销售增长率
= 销售额增加 × 负债敏感度销售额百分比
(3)所需额外资金数额
= 敏感资产增加 - 敏感负债增加
(4)未分配利润
= 预期净利润 - 预期股息支付
= 预期销售额 × 净利润率 × (1-股息支付率)
=预期销售额×净利润率×利润留存率
(5)外部融资需求
=需增加资金额-留存收益
= 敏感资产增加 - 敏感负债增加 - 留存收益
35.资本习惯预测法(高低点法)
(1)a、b项
项目单位变更资金(b)
= (最高收入资本职业 - 最低收入资本职业) ÷ (最高收入 - 最低收入)
项目资金总额不变(a)
=最高收入期间资金占用-b×最高销售收入
=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金额-b×最低销售收入
(2)总资金的a=各资产项目的a-敏感负债的a
总资金的b=各资产项目的b-敏感负债的b
(3)建立资本习惯方程y=a+bx,代入业务量,预测所需的总资本。
(4)需增加资金总额=预测期已占用资金-上期已占用资金
(5)外部融资需求=所需新增资金总额-留存收益增加额
▲▲▲【资金成本计算】
36. 资金成本率
常规模式
资金成本率=年资金使用费÷(融资总额-融资成本)
【注】该公式主要用于计算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资金成本
折扣模式
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
37、银行贷款公司债券
常规模式
资金成本率=税后年利率÷融资净额
[注]公司年利息按照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计算,募集资金总额按照债券发行价格计算。
折扣模式
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
38.优先股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年度固定股息÷[发行价×(1-融资成本率)]
39. 普通股
股息增长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0、未分配利润
计算方法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相同,只是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不考虑融资成本。
41.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各单项资本成本率乘以权重再相加
▲▲▲【成本、数量、利润的基本关系】
4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额 × 贡献毛利
其中: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营业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价格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营业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价格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43. 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EBIT)
= 营业收入 - 总成本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销售量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额 × 贡献毛利 – 固定成本
= 贡献毛利 - 固定成本
=安全裕度×(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安全边际×边际贡献率
= 税后净利润÷(1-所得税率)+利息费用
【笔记】
(1)在盈亏平衡点:总收益=总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0。
(2)盈亏平衡点开工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正常业务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3)安全裕度
安全边际=实际或预期销售量-盈亏平衡销售量
安全边际=实际或预期销售额-盈亏平衡销售额
=安全裕度×单价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金额÷实际或预期销量
= 安全边际÷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盈亏平衡点开工率+安全边际率=1
(4)利润敏感性分析:敏感性系数=利润变化百分比/要素变化百分比
44、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总利润)= EBIT-I
45. 净利润
净利润=(EBIT-I)×(1-T)
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净利润-优先股股息=(EBIT-I)×(1-T)-PD
▲▲【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
46.加权平均法
核心公式:销售额×贡献毛利-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
(1)综合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销售收入占比
=∑各产品贡献毛利÷∑各产品销售收入
(2)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总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
=总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
(3)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产品销售收入率
(4)产品盈亏平衡点的营业额
= 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 该产品的单价
47. 组合单位法
核心公式: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
(1)联合单位:销售额最低比例
(2)联合单价=联合单位总收益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联合单位总变动成本
(3)综合盈亏平衡点业务量
= 总固定成本÷(联合单位价格-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4)产品盈亏平衡点的营业额
=联合盈亏平衡点营业额×一个联合单元所含产品数
48. 评分算法
核心公式: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
(1)分配固定成本(一般用边际贡献分配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分摊率=总固定成本÷各产品总分摊标准
应分摊到某产品的固定成本额=该产品分摊率×分摊标准
(2)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按单品种法计算。
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
= 应分配给产品的固定成本金额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49. 序贯法
(1)乐观安排,即按照边际贡献率从高到低对各类产品进行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率低的产品后销售、后补偿。
(2)悲观排序,即假设各商品的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序相反
50. 主产品方法
▲▲▲【杠杆系数计算】
51. 营业杠杆率(DOL)
52.财务杠杆率(DFL)
53. 总杠杆率(DTL)
▲▲▲【54、资本结构优化】
每股收益分析
平均资本成本比率
平均资本成本=个人资本成本乘以权重然后相加
公司价值分析
(1)股本成本=
(2)股本市值=净利润/股本
(3)债务资本成本=税后利息/[发行价×[1-融资利率]]
(4)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面值
(5)公司总市值=股权市值+债务市值
(6)平均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股权比率+债务资本成本×债务比率
▲▲▲【55.项目现金流】
投资期
(1)长期资产投资。(2)营运资金垫款。
营业期间
净营运现金流(NCF)
=营业收入-现金成本-所得税
=税后营业利润+非现金成本
=税后营业收入-税后现金成本+非现金成本税收减免
最后阶段
(1)固定资产销售净收入
(2)固定资产变现净损益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① 销售净收益-面值>0→销售净收益→税金支付→现金流出
② 销售净收益-面值<0 → 销售净损失 → 税金扣除 → 现金流入
(3)收回垫付的流动资金
▲▲▲【56.财务考核指标】
净现值
净现值(NPV)=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
净年金流量
年金净流量(ANCF)= 净现值÷年金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PVI)=未来净现金流现值÷原始投资现值
内部收益率
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原投资现值的折现率或使净现值=0的折现率
投资回收期
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57.项目投资计划决策】
独立投资计划
内部收益率法
相互排斥的投资选择
(1)寿命相等的项目:净现值
(2)项目寿命不等:共同寿命法(或净年金流量法)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1)当使用寿命相同时,采用净现值法。
现金流出总现值
=初始投资现值+各年度净现金流出现值-最终回收现值
在:
初始投资现值
= 新设备购置费用的现值(或因继续使用旧设备而放弃的税后净收益的现值)+ 预付营运资金
各年度净现金流出现值
= 各年度税后营业成本现值 - 各年度折旧税收抵免现值 + 税后重大修理费用现值
最终回收率现值
=设备税后净利润现值+回收营运资本现值
(2)当使用寿命不同时,采用年金成本法。
年金成本=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58.证券投资】
债券投资
债券价值
债券价值=未来利息的现值+本金偿还的现值
内部收益率
(1)插值方法
① 使得债券投资净现值=0的折现率
② 使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当前购买价格的折现率
(2)算法简单
股票投资
股票价值
(1)固定增长模型:
(2)零增长模型:
(3)分阶段增长模式:分段计算
内部收益率
▲▲▲【59.现金管理】
成本模型
最优现金持有量=最小(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库存模型
(1)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率
= 现金持有量÷2 × 机会成本率
(2)交易成本=交易次数×每笔交易成本
= 现金需求 ÷ 现金持有量 × 每笔交易成本
设(1)=(2)
(5)最优交易次数=现金需求/最优现金持有量
(6)最佳交易间隔=360÷最佳交易次数
随机模型
(1)大写字母
(3)H = 3R-2L HR = 2(RL)
▲▲【60.现金周转期】
现金转换期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营业周期-应付账款周转率
▲▲▲【61.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成本
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金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
= 日销售额 × 平均现金流转期 × 变动成本率 × 资本成本
坏账成本
= 赊销金额 × 预计坏账损失率
管理成本
信贷政策决策
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变动成本
= 销售额增加 × 贡献毛利
= 增加的销售量 × 单位贡献毛利
【注】若固定成本增加,需扣除增加的固定成本。
成本增加
(1)应收账款增加的机会成本
(2)收款成本增加
(3)坏账成本增加
(4)存货资本增加应计利息=存货增加×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5)折扣成本增加
= 新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客户比例×新现金折扣率-旧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客户比例×旧现金折扣率
增加
税前利润及亏损
税前利润或亏损增加=收入增加-成本增加
正数→新政策 负数→旧政策很愚蠢
▲▲▲【62.库存管理】
基本模型
(1)变动仓储成本=每次订货数量÷2×单位库存年仓储成本
(2)变动订货成本=年需求量/每次订货数量×每次订货成本
(3)
(5)最优订货量=年需求量/经济订货量
(6)最优仓储成本=经济订货量÷2×单位库存年仓储成本
(7)最优订货成本=最优订货数量×每笔订货成本
(8)经济订货量平均占用资本=年经济订货量÷2×单价
连续模型
保险准备金
保险准备金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日均需求量+保险准备金
缺货损失=预计单笔订单缺货数量×年订单数×每单位缺货损失
保险准备金仓储成本=保险准备金×单位仓储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
产品标准成本
产品标准成本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使用标准×价格标准)
总差额
总差额=价格差额+数量差额
63.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
差价=(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使用量
数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效率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产出下的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
成本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出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64.固定制造成本差异分析
(1)固定制造成本的实际金额
(2)固定制造成本预算=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分配率
(4)实际产出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其中: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成本预算÷预算产出下的标准工时
二差分析法: ①消费差异=(1)-(2)
②能量差=(2)-(4)
三差分析法:
①消费差异=(1)-(2)
② 产量差异=(2)-(3)
③效率差异=(3)-(4)
▲▲▲【责任中心及考核指标】
65. 成本中心
预算成本节约=实际生产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出预算责任成本×100%
66. 利润中心
贡献毛利=总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
可控边际贡献(又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边际贡献-中心经理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中心经理可控边际贡献-中心经理不可控固定成本
[注] 部门经理按可控边际贡献考核,利润中心按部门边际贡献考核。
67. 投资中心
投资回报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营运资产
剩余收益=EBIT-(平均营运资产x最低投资回报率)
其中:平均营运资产=(期初营运资产+期末营运资产)/2
▲▲▲【收益管理】
68.销售预测分析(定量分析法)(趋势预测分析法)
算术平均法
预测销量=各期实际销量总和÷期数
加权平均法
预测销量=各期实际销量乘以权重再加总
移动平均法
(1)从n个期数中选取m个期数,取后m个期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测销量。
(2)改进的移动平均法
预测销量=本期预测销量+(本期预测销量-上期预测销量)
指数平滑
预测销量=α×前期实际销量+(1-α)×前期预测销量
69.销售定价管理
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
根据市场需求定价的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法
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销售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2)边际分析定价法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付能力分析
70、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7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72. 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
73、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长期偿付能力分析
74.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75、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76.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77. 利息覆盖率=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营运能力分析】
78.周转率(次数)=周转金额÷人数
(1)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4)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价值
(5)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79. X周转天数=360÷X周转次数
▲▲▲【盈利能力分析】
80、营业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 其中: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81. 净营业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82、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8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乘数
▲▲▲【发展能力分析】
84、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100%
85、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总资产×100%
86、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87、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88、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现金流分析】
89、营业现金比率=营业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销售收入
90、每股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普通股股数
9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
92、净利润营业指标=营业净利润/净利润 其中:营业净利润=净利润-营业外净利润
93、现金营运指数=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营运活动产生的现金
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经营活动净利润+非现金支出
▲▲▲【上市公司专项财务分析指标】
94、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公司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95、每股股息=现金股息总额÷期末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96、每股净资产=期末普通股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97. 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98. 市净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与经济增加值】
99、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 净利润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权益乘数
100.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先前的建议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