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歌曲走红网络,90 后小伙陈柯宇让生僻字不再生僻

2024-06-19
来源:网络整理

“魃魈魁鬾魑魅魍魉,又双又叒叕,火炎炎燚……孤单单的,勾结在一起的……”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近日,由苏州90后青年陈克宇作词作曲的歌曲《生僻字》走红网络。陈克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首歌里有70多个生僻字,创作灵感来源于网络热词“又双又叒叕”。他希望通过歌曲,让更多人了解汉字文化,让生僻字不再生僻。

一首《生僻字》走红网络

就连陈可宇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去年11月14日发布的原创歌曲《不凡人物》在一年多后会突然爆红网络,引发众多媒体和网友转发评论。“今年12月4日,我在抖音上发了自己唱《不凡人物》的视频,没想到一下子就爆红了。”

目前,陈可宇的《生僻字》在抖音上已获得超过250万个赞、近8万条评论,微博上相关视频的观看量已超过400万。不少网友转发时都会加上这样的推荐:“这首歌不看拼音肯定唱不出来,你要不要试试?”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视频中看到,陈克宇坐在钢琴前,手拿麦克风,面对镜头演唱。与一般的歌曲视频不同,这段视频不仅有歌词,还为歌词中生僻字提供了拼音,方便观众识别。

《生僻字》爆红后,不少网友表示知识点过于密集,要听好几遍才能全部认出来。也有网友称其为“史上最难填词的歌曲”。一位目前就读高中的网友表示,这样的歌曲对高考语文考试很有帮助。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质疑,称歌词中有些字并不生僻,像“娉婷袅娜、噬肆滂沱”等也算生僻字,让人心痛。也有网友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表示,这样的歌词简直就是生僻字堆砌,没有任何意义。

灵感来自流行词“又双叒叕”

陈克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生僻字》歌曲中出现的生僻字多达70多个,歌曲创作灵感来源于网络流行语“又双叒叕”。

陈克宇介绍,2017年初,他在看新闻时发现,很多网友会用“怎么又出现‘又双叒叕’了”这句话来形容常见的新闻现象。“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虽然明白网友想表达什么,但不知道最后两个字怎么读,就特意查了字典,才知道这两个字是这样读的。”

陈克宇认为,很多人跟他一样,可能对“叒叕”等生僻字的读音不太熟悉,但经常看到或使用这些字。“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用这些生僻字创作一首歌曲,一方面让大人认识这些字,另一方面让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学习这些字。”

北青报记者在陈可宇发布歌曲的音乐平台上看到,陈可宇在歌曲发布时还为这首歌添加了如下推荐:“再也不用说‘再、再、再’了!‘叒若四声’、‘叕卓二声’!这首歌里有70多个生僻字!我不知道这首歌会不会火,但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听到这些传播中华文化正能量的歌曲!”

选择稀有角色时考虑共同点

陈可宇创作《生僻字》这首歌花了半年时间。“副歌很早就完成了,但歌词里的生僻字花了更多时间。”从构思到歌曲完成,陈可宇特意收集了200多个生僻字,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70多个。“我选的生僻字大多是单词、成语,我特意去掉了特别生僻、生活中用不到的字。留下的那些是比较生僻的,但也能看到、能用到的。”

陈克宇说,创作歌词时,也要考虑押韵的问题,“这些生僻字,会是两个字一韵,或者四个字一韵,我也会把结构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这样大家就能认出来。”

歌曲走红后,有网友批评,称只是生僻字的笨拙组合,毫无意义。陈可宇却不以为意,说:“这首歌的意义,就是让人们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这些生僻字。”

陈可宇告诉《北京青年报》,他经常看到网友和粉丝对他作品的评论。“有位高中生留言说,他们的语文老师让他们学这首歌。现在,他把歌里那些生僻字都认识了。我想,这也是《生僻字》的意义之一。”

(记者 李涛)

对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