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凯伟、胡慧娟
自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微信小程序人气持续高涨,短短一年时间,已拥有1.7亿用户,为近9亿微信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随着创业者的不断涌入,目前上线小程序数量已达58万个,第三方平台数量已超过2300个,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说到微信小程序,大家都会想到微信上的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没错,它确实解决了人们当前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一些困难和障碍,也就是消除了当前手机APP泛滥的问题,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它的便捷、流畅、开放。
但任何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都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会给人们带来便利,但也会为一些不法之徒在其躲藏期间,以各种隐蔽的手段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便利。目前的微信小程序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近期,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相继发文披露微信小程序合租房、诈骗、“黑贷”、假货、色情等新闻,让刚刚驶入发展快车道、高歌猛进的小程序陷入是非漩涡,也给行业发展蒙上阴影,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平台,如果在微信小程序迅猛发展之际,不出台相应的监管规则,微信小程序将陷入准入门槛过低、盲目无序扩张的困境,也必然导致微信小程序鱼龙混杂,让公众难以辨别合法与非法,众多消费者将受到假货、现金贷、赌博、嫖娼等陷阱的伤害,甚至会遭受生命财产的损失。
据新华社1月31日报道,非法现金贷以小程序形式伪装发起,持续从事个人无抵押贷款、黑户新贷、即借即贷等非法贷款业务,金额从200元到10万元不等,均宣称“放贷简便快捷”,导致不少人落入高利贷陷阱;又如,一些社交软件和平台成为招妓的有效渠道,直接助长了色情行业的猖獗;还有通过微信小程序开设“赌博场所”,导致不少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显然,微信小程序上述严重问题与微信小程序发展平台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息息相关,甚至逃脱不了主观故意放纵的嫌疑:首先,微信小程序运行一年多,作为微信监管平台,至今尚未出台一套完整的监管运营规则。比如微信官方只对小程序功能和内容进行审核,具体的消费环节则无监管。相比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运营,微信小程序存在诸多监管漏洞,让各类“改头换面”的违法微信小程序混迹其中、活跃其中,让行业发展实际处于灰色地带,一直处于监管边缘。
二是准入门槛过低,导致非法微信小程序泛滥,比如很多不法分子只花几十元、最多几百元就可以上线一个自己的小程序,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参与违法行为的人越来越多,受害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是经营理念存在一定问题,即“一手软一手硬”,即开发和推广力度大,但监管薄弱、滞后。这与“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种理念的制约下,监管体系的建立和监管手段必然会受到损害。
第四,与维护自身小群体的利益有关。微信小程序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让微信开发平台获得了巨大的行业发展红利;如果从始至终严格监管,建立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则,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行业必然会损失不少利益。由此可见,不难理解,由于监管的放松,微信小程序陷入了如今的“野蛮”生长状态。
因此,当前无论是互联网监管部门还是微信小程序发展平台,都应充分认识到监管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引导微信小程序走上健康规范的轨道,这块科技“蛋糕”就会变成“有毒食品”,不仅会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毒瘤”,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道德,也最终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最终为社会所唾弃。
显然,“先发展后治理”或“先发展后监管”的道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成为一条死路,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技术创新,都不会被人民群众接受,更不会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认可。我们不能再允许微信小程序在跨越监管红线的同时继续作恶了!
基于此,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微信小程序的监管基础:第一,微信发展平台应树立大局意识,坚持“监管先行”、“监管是发展最可靠保障”的行业发展理念,破除小团体牟利的思想,将监管纳入行业发展的首要目标。第二,网络平台应积极形成行业监管机制,完善小程序审批流程,提高小程序开发监管和准入门槛。
同时,平台运营者要承担更大监管责任,加强对开发者的约束,建立虚假信息识别制度,及时发现、屏蔽违法微信小程序,堵塞漏洞。三是建立社会监管联动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铲除滋生违法微信小程序的“网络土壤”。
一是与工商、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协作平台,共享信息,提高对非法微信小程序的精准打击能力,让其得不到喘息的机会。二是平台要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手段、便捷的举报渠道,加大内部打击力度,将平台上的违法行为一网打尽。
三是通过舆情媒体宣传微信小程序常识,提高公众辨别正规、非正规微信小程序的能力,让公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断绝与非正规小程序的接触;并建立举报机制,呼吁公众对违法小程序进行举报,形成对微信小程序的高压社会监督态势,让违法小程序无处遁形。
最后,应推动相关法律尽快出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包括完善开发者实名制、建立多重违法者“黑名单”、加强小程序核心内容审核的技术手段、建立小程序分级分类制度等,真正引导微信小程序发展走上法治的轨道,最终杜绝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净化微信小程序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