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是什么?张小龙全面解析,将成下一个时代重心

2024-06-21
来源:网络整理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这种新形态将对谁产生影响?张小龙用了一个多小时做了全面分析。

文|翟文婷

在广州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带着“小程序”亮相。

这款酝酿了近一年的新品,终于要在 1 月 9 日正式上市。张小龙在演讲中不止一次提到,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产品还没完成的时候就对外公布,他非常在意打破常规,因为他想给团队施加更大的压力,做出一款足够让他们惊喜的产品。

简单来说,小程序就是运行在其他程序之上的程序,是一种全新的应用形态,使用后无需下载、无需卸载。张小龙认为,这种新形态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时代的焦点。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在一堂公开课上,他就提出要做一个服务平台。当时他就想,“如果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就像找到一个APP,进入它就像使用一个APP,它不发送任何东西,只是静静地存在在那里,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不是更好吗?”

当时他想做一个新的方向,但没有确定的名字和形式。直到小程序确定下来,邀请了200多家公司进行测试。上周,小程序功能的更多信息被公开。据说,现在有1万多名小程序开发者。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这种新形态将对谁产生影响?张小龙用了一个多小时做了全面分析。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实录:

我平时参加的活动不多,去年的公开课是我第一次亮相,宣布推出应用号,准备投入公众号以外的新服务形态。

大家应该都知道微信的历史,我们很少会提前向外界透露一个还没有开发出来的功能或者形式,一般都是等开发出来了再发布,给大家一个惊喜。小程序是个特例,我们提前向外界公布了。

这次准备的时候,我翻看相册,找到一张大概一年前拍的照片。当时我在会议室和同事讨论申请号,讨论的很激烈,我说,拍张照留念吧。背板上的字,申请号,下面一行字有些模糊,是发射日期。那是2016年1月9日。

照片上的人对你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对我来说他很熟悉,很亲切。从我们确定​​发布日期到现在,这是我们第一次预告我们要做什么。这个晚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讨论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关系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有一个新的能力,不只是订阅和推送消息,这个新的能力更像是一个应用的能力。微信一位年轻的开发者说,我们开发的一些接口可以做到,应用的基本元素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接口来实现。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操心去拓展公众号了,而是跳出公众号,创造一个全新的形态,这就是小程序。

“用完再丢掉有多重要?”

在讲小程序之前,我先解释一下我在去年公开课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去年的公开课上,我提出了一个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的概念,我当时就说,一个好的工具或者软件,应该是用户用了就能走的。很多业内人士都笑我们,因为微信有足够大的用户体量和粘性才能这么说。对于很多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用户不走,如何让他们保持粘性。

在我看来,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才能导致这个结果。任何工具都是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任务,微信也不例外。最高效的方式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用户一旦完成了任务,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不应该在产品里停留。这就是用过即离开的意义。

在一次毕业生培训会上,有人问我:“微信的战略是什么?”我说:“微信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它做好。”有的同事不太理解:“它只是一个工具吗?”他们认为微信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平台。

但我不这么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我们之所以从原始人进化到智慧人,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做工具。但是工具有好有坏,我们希望做一个好的工具,但这很难。如果要做一个平台,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理念会贯穿每一个产品。

最近有外界包括腾讯联合创始人Tony告诉我们,微信团队保持着一种非常克制的态度去做事情。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在微信这样一个产品上非常克制。其实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我有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克制自己,那是一种自我克制。但我不认为在做这些决定的时候,要克制自己或者砍掉一些东西。相反,我们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理性是最重要的考量。有时候放弃并不是很克制,我们做的少,是因为我们做不好很多事情,很多决定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没有效果,如果坚持去做,那是不合理的,而不是为了克制而去做。我们希望在微信或者微信相关的产品里,我们希望展现出什么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什么是用户需要的。

“用完即走”的理念将贯穿微信的各个方面,我们会尽力帮助用户缩短使用时间,而不是让用户的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功能上。用户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很多,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在微信上花费多少时间,取决于他们有多少时间可以花在事情上。

很多同事也在问,春节期间我们有什么红包活动。我经常在内部说,微信作为工具,不应该有太多的喜庆操作,因为工具是日常用的,不只是过节才用。我们做摇一摇红包,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微信红包。今年不一定非要做类似的活动,微信摇一摇红包任务已经完成了。希望同事们春节期间能多陪陪家人。

另外一个问题是微信如何帮助用户做决策。对于微信平台来说,甚至没有一个集中的入口来告诉用户应该点什么样的内容,在一小部分用户眼里,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做任何产品,都要有所取舍,我们更多是按照产品理念来做产品,这是我们用得上去的产品理念。

“什么是小程序?”

现在我们就进入正题,分享一下我对小程序的理解和思考。

照片里的小程序上线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想好名字,也没有给它一个完整的定义,只是觉得它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第一次做之前就公布了,希望给团队多一点压力。既然公布了,就一定要做好。这一年来我们有很多碰撞和反思,小程序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样子。此前我们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内测,还没有向公众讲清楚小程序是什么、怎么用。我们怎么看待小程序?

我在这个时候讲小程序的故事,也很激动。了解我经历的人都知道,我把自己当成一个程序员,过去长期写程序,那个经历很宝贵。用一种编程语言去创造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世界。很多程序员都有一个梦想,除了写程序,能不能写一个程序来运行程序?通常这个就是操作系统。但我觉得我们没能力做出一个操作系统,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做出一个运行程序的程序。今天我就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来回顾一下PC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Dos到无法连接互联网,我都经历过。互联网有一个特别伟大的发明,就是3w协议。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网站,可以被大量的人访问。我们可以通过网站提供服务。在PC互联网时代,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浏览器,我们访问的绝大部分服务都是由浏览器网站提供的。

移动时代,电脑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上一代人因为输入法的问题没法用PC,而智能手机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每个人都能上网,人们获取服务的方式也从PC过渡到了移动端。

移动化之后,人们将如何访问互联网,或者通过什么设备访问互联网?这个可能很难想象。我个人想到像眼镜这样的设备,当它变得非常智能的时候,屏幕会非常大,十年后,一个非常大的屏幕可以投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会戴上这样的一副眼镜,里面运行着什么样的系统?

我想这里的眼镜系统肯定会和现在的不一样。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更多的是我眼睛看哪里,应用程序就在那里。我看到房间里有一盏灯,想打开或关闭它。当我通过智能眼镜看到它时,就会出现一个虚拟开关,我甚至可以通过眼镜来控制它。这个开关是一个出现在物理对象上的应用程序。

广州微信app开发公司哪家好_广州开发微信小程序哪些公司好_广州小程序开发公司服务

在这样的虚拟未来眼镜里,应用是完全不同的形式,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我们看到任何具体的东西,里面都包含着它的信息和处理。

这是我对应用未来的期许,未来我相信应用是无处不在,随时都可以使用的。

小程序内测的时候,我给公关部写了一段话,讲什么是小程序。当时写的是,小程序就是不用下载安装,就可以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只要扫一扫或者搜索,就可以打开应用。也体现了即用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担心是否要安装太多应用。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却无需安装或卸载。

当然,我不确定未来会不会像智能眼镜那样,但应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个移动设备。我曾经写过,手机是人类四肢的延伸。PC不是。就像我只有两只手,手机是我的第三只手,或者说是延伸,可以帮助我接触更大的世界。

我们可以感知双手可以触及到的周围环境,这也是手机应用更加丰富的原因。PC上你无法扫描二维码,这是手机和PC真正的区别。智能眼镜时代会有很大的区别,所见即所得,是更先进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我们现在只能通过触摸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一样。

小程序首先是无需安装,这对于现在的程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程序管理,可以让你看到哪些程序占用了多少空间,哪些程序容易出现问题。智能手机让这个过程变得轻量了,但你还是需要下载安装后才能使用,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可能很多用户都没有想过,是不是根本就不需要安装程序?小程序无需安装,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信息触手可及。20年前,我读到一本书,比尔盖茨提出信息要触手可及。我很佩服他,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就写了这样一本书。现在想起来,我非常开心,很多年以后,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信息触手可及。在PC时代,信息很难做到触手可及。

当我们手里有一部智能手机的时候,获取它应该是很容易的。获取的方式可能没有智能眼镜那么智能,但我们可以通过相机扫描等方式获取。比如我可以直接扫描一盏灯来启动它。类似于博物馆里的场景,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内容前获取当前物体背后的信息。对于小程序来说,你只需要用手扫描一下就可以启动它。

第三,用完即走。在餐厅点餐时,不需要下载他们的应用程序,只需扫描二维码排队点餐即可。吃完饭后,你不需要卸载它。只要当它不存在就行。

四、他的服务我已经访问过,不需要卸载管理。

通过以上四点,小程序在概念上和过去的应用程序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更灵活的组织形式。你可能知道小程序是一种比现有应用程序更灵活、更容易使用的形式。但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呢?

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并不是想改变应用的现有方式。相反,我们肯定是想满足某种特定需求,而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只是想改变应用的现有方式。

PC时代,没有互联网,企业很难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任何企业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把自己的服务放到网上,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在PC互联网,改变的不是更多服务的出现,而是更多网站的出现。

当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那些通过网站提供服务的公司就想,是不是应该做一个移动端的APP来提供服务,然后推荐用户下载呢?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这些公司想象的那样,用户获得了更便捷的使用方式,但是使用起来也更加困难了。

用户每天只愿意使用几个APP,而不是更多APP。这跟PC上可以从一个网站跳转到另一个网站有很大不同。移动设备上打开浏览器的频率越来越低。移动化给企业提出了很大的问题。很多企业发现在智能手机时代,通过一个网站提供所有服务,不如PC时代那么好,转移到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觉得公众号出来之后,这是比网站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

但公众号也有缺陷,需要把重点放在吸引更多用户订阅,给来餐厅的人推送消息上。公众号变成了客服和消息推送者,网站不能给用户推送消息,所以不会骚扰用户,但可以让需要服务的人轻松联系到它。这样的载体需求强烈,是市场空白。

小程序在哪里?如果这么多公司想把他们的服务搬到线上,那机会就很多了。

前段时间去深圳机场,看到很多广告牌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80%都是二维码,就是微信公众号二维码。PC时代,上面都是网址,这是标配。这让我很开心。现在,公众号二维码已经取代了网址,成为广告牌的标配。

但让我不开心的是,要成为他的订阅者,你需要收到他的推送信息。广告牌不应该在底部显示订阅号,而应该立即显示服务链接,类似小程序的形式,在那里你可以体验你的服务或了解广告背后的信息。这个使命应该由小程序来实现。

2012年5月23日,我在微信朋友圈发文: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

当时公众号还没有上线,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在构思这样一个东西。PC时代,我们是通过网站来获取服务的,所以搜索框在那个时候尤为重要。智能手机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线下获取服务,在现在的手机技术下,扫描二维码是获取服务最好的方式。

二维码在微信里一直都很重要,扫一扫是非常基础的功能,也是最基础的触达周边的方式。本质上我们希望用户在手机上就能快速体验服务,不像网站那么复杂,也不像下载APP那么麻烦。

「关于小程序问答」

我们只是把小程序的开发界面灰化了,很多人都关心小程序在微信的哪里,怎么用,去哪里开发小程序。

1、小程序入口在哪里?

其实微信是没有入口的。很多人说既然小程序要上线了,我们就应该第一个上去拿流量红利。很抱歉让大家失望了。公众号是没有入口的,如果一个用户没有订阅过,就没有公众号的入口。小程序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运行过小程序,就没有这个入口。这个跟前面说的一些产品概念,去中心化,有些关联。在微信里,你看不到中心化的入口,比如排序、推荐等功能的存在。我们的入口不是微信,而是一个二维码。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用户会从哪里开始使用小程序。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从扫二维码开始使用。前不久我跟一个合作公司交流,他们想知道小程序的发布时间,因为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相关的场景。公交车票不是电子票,人们去汽车站买票然后坐车。他们希望小程序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汽车站放一个二维码,这样就不会出现售票大厅的问题了。类似的想法还有很多。

至少在早期阶段,我们会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更多的地方,就像早期的公众号一样。

第二,是否会有一个类似商店的地方来下载小程序?

其实不会有,我们没有下载的流程,所以不存在。我想在里面浏览、找小程序,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没有小程序商店,也不想分发应用,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也不会给小程序做分类排名推荐。

对于推荐,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推荐用户感兴趣的账号呢?我们从来不这么做。在微信里,我们考虑过机器推荐和人的社交推荐的区别。朋友圈是社交推荐,你看很多文章,你的朋友就是推荐人,系统可能没有你朋友那么好,系统只会强化你的偏好,不断从你的历史中学习。我们不会因为你用了一个学英语的小APP,就一直给你推荐学英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