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已至,夏末将至,网络上的一些老朋友也纷纷和我们告别。
易趣网宣布将于8月12日关闭其网站服务器。
说到eBay,很多人可能无法立即做出反应。
它是中国第一个C2C电子商务平台,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交易的平台,类似于我们日常使用的淘宝。
在淘宝发展起来之前,2003年,易趣网占据了全国90%的市场,可以说是绝对的强势。
对于追求时尚的网民来说,他们的第一次网购经历可能是在 eBay 上。
然而,如今其关闭的消息传出,再次看着它的网站界面,不禁感叹时代变了。
网站界面复古风很浓,橱窗里的产品至少都有十年的历史了,推荐的手机品牌有诺基亚、香肠。
每当吉哥点击一个产品时,都会显示该链接无效。
看来eBay官网目前的功能是发布关闭公告。
eBay的首页虽然看上去惨淡、落寞,但其实它的开端是华丽的,是完美的。
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曾是哈佛高材生,自幼聪明伶俐。
25岁回国创办eBay,一炮走红,几年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吉兄的重点助手在线:重要年份,1999年。
世纪之交带来了无数机遇,互联网电商领域亦是如此。
马云也在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邵逸波则创办了易趣。
当时马云还要为融资发愁,但易趣网却不同,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了路易威登、国外电商巨头eBay的投资。
请大家记住有关 eBay 的这一点,因为我稍后会对此进行测试。
其实,易趣的做法跟eBay很像,都是C2C业务,一个个人开的小店,通过网络把商品卖给另一个个人。
这对于当时国内的网友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所以要尝试一下。
随着易趣的成长,思维也变得更加开放。
从开通24小时热线,到收购5291移动直销网站,我们逐步改变人们的购物观念,从电话热线到网上只需轻轻点击鼠标......
事实上,在易趣最巅峰的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并没有做和易趣同样的事情。
阿里巴巴瞄准的是B2B,主要是企业之间的交易。
两家公司原本并无任何关联,但由于业务竞争,始终互相警惕。
特别是在2003年,eBay花巨资收购易趣网之后,马云开始有所动作。
从此,易趣网变成了“eBay易趣网”,在中国,一个本土化的购物网站“淘宝”也悄然诞生。
二者的终极对决已经开启,且看互联网商战到底有多精彩。
这是一场结果已为人所知的竞争,eBay易趣网多年前就已彻底败北,今年的倒闭也不过是遥遥的回响。
淘宝当时采用的策略,从各个方面,包括卖家、买家,以及整个购物流程,都碾压了eBay。
双方的互动有太多的细节,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在购物平台上,有卖家,有买家,还有整个交易过程。
在吸引卖家方面,淘宝首先做的就是“免费”。
当时在 eBay 上,小店主必须付费才能上架产品。
淘宝就摆摆手说,不用了,都是免费的。
更令人惊喜的是,eBay店主还会收到淘宝的邮件,支持他们一键迁移店铺。
店主只需注册一个淘宝账号,淘宝会负责其余的产品、店铺设置等事宜。
经过这么多的反复,许多 eBay 店主都心动了。为什么不用不花钱、不费力气,再开辟一个销售渠道呢?
eBay不但没有警惕,反而加大力度,2005年就把佣金率提高到8%,这谁顶得住啊?
直到 2006 年,eBay 才改变主意并免除了费用。
喵喵喵?已经几年了,太晚了。
还有一个很感人的小细节,也是淘宝首次实现的。
就是打通做生意的沟通渠道,我们现在已经很习惯了,想咨询客服就点那个小客服图标,商户端就用阿里旺旺。
一个小的软件可以带来很大的变化。
eBay易趣网采用的是国外老的系统,比较死板。
一是不能讨价还价,二是买了东西之后才可以和店主交谈......想想看,是不是每一分都是miss?
线下买东西都要跟店家讨价还价,网上买东西更是没有定数,不让顾客先咨询,真的很不人道。
支付宝的出现,让顾客更加放心了。
2003年支付宝上线,改进了担保方式,让大家购物更加便捷。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亲身经历。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
网购的主要渠道之一仍然是淘宝。
看看 eBay,它仍然没有赶上。
尽管他们后来意识到需要合作,但仍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好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连接已经建立;卖家的付款方式也确定了;现在我们的网购流程就到了如何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了。
这都无法避开“快递”环节。
一开始网购的邮费很贵,不像现在邮费全免,一次订单要花十几二十块钱。
2005年,淘宝开始寻找快递公司合作,而圆通速递接受了淘宝的合作意向。
就这样,快递费逐渐被压低了,你可以说是包含在商品成本里,也可以说物流公司注重量,反正商品详情页上写着“包邮”,你就会放心的买。
从各方面来看,一种被网民广泛接受的网络购物方式已经建立。
相反,在eBay上,购物体验仍然不太便捷。
刚打开eBay易趣网网站就收到了无数的投诉。
易趣网不是被 eBay 收购了吗?我不知道当他们把整个网站搬到美国服务器时,他们的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醒醒吧,维护有时滞,买家和卖家的需求都得不到及时响应,所以访问eBay的人越来越少了。
消费者闭着眼睛就能回答“去哪里买”这个选择题。
于是,淘宝才刚刚成立,不到两年就宣布“打败”了易趣。
2005年,eBay的份额从60%下降到30%。
国内第一的宝座并不稳固。
吉哥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淘宝宣布打败易趣时,易趣却不承认。
这种有些傲慢的商业模式注定会格格不入。
随着市场份额不断下滑,eBay开始向海外购物迈进。
但别说提升用户体验了,就连最基本的提现功能也卡住了……
而且说到海外购物,热门和小众的APP也很多,真的不缺。
eBay 的存在变得越来越不引人注目,直到没有人再提及它。
它经历过辉煌、竞争、衰落,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痕迹。
这难道不是传说吗?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没有良好的体验,一切都是徒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