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的人请远离双11,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不管你有多聪明,都会被阿里巴巴坑。
2009年,天猫(当时名为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双十一”搞促销活动,最初的出发点只是想打造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人们记住淘宝商城,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如今已经成为电商消费节日的代名词,2016年更是创下了单日交易额1207亿的佳绩。
据悉,阿里巴巴将2017年双11的销售目标定为1500亿元,而全天目标的60%-80%,也就是900亿至1200亿元,必须在开场两小时内完成,而去年双11的全天销售额就达到1200亿元。
阿里巴巴能做到1500亿吗?又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运筹学会将在接下来一个月打造“2017阿里巴巴双11运营系列专题”,把复杂庞大的双11运营思路分解成清晰的线索,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本次专题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将研究电商大促中最重要的折扣策略,并结合阿里巴巴官方发布的《双11攻略》对今年的双11进行分析:
有哪些方式能让用户疯狂购物?
今年最重要的推广方式是什么?
与往年相比,促销策略有哪些变化?
让用户疯狂消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针对用户的逐利心理,设置获利工具(阿里官方称之为折扣工具),可以是虚拟的电子优惠券,也可以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实物(举个例子),只要能满足用户需求,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折扣工具。
比如很多公众号都会有活动,关注者可以免费获得一份资料包,在这么简单的活动中,资料包就是一个优惠工具(可以认为是一种知识服务)。
阿里巴巴的折扣工具按照流量覆盖范围分为:平台级折扣工具,全平台任何行业、商家、商品均可使用;行业级折扣工具,只能针对单个特定行业的商家和商品使用;商家级折扣工具,只能针对单个店铺的商品使用。
平台级优惠工具,存款通胀是主角
为了更好地实现2017年双十一1500亿交易额,让用户更有购买意愿,优惠策略相较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定金通胀”升级为平台级优惠工具。(“定金通胀”优惠工具是指买家交纳定金后,按照一定通胀比例享受高于定金金额的抵扣优惠,2016年还只是行业级优惠工具。)
从目前双11预售主会场来看,除部分进口商品、阿里智能产品外,其他商品几乎全部支持定金扩容,其中家电会场最高扩容倍数达20倍。预售主会场将“定金扩容”作为商品、商家、分会场的推荐逻辑。
相比优惠券、折扣券,定金膨胀不仅可以帮助商家清楚自己需要准备多少库存、哪些城市的哪些仓库需要备更多的库存,还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折扣工具兑现率。
1)预付定金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购物经历:双十一,你看中了一件很好看的羽绒服,而之前抢到的优惠券列表里正好有“满1000元立减100元”的优惠券。双十一需要付款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抱怨“妈的,双十一也没便宜多少”,会觉得没占到什么便宜,花了1000元,却得到100元的优惠,感觉少了点。在消费心理学里,这叫“比例偏差”。
你在抱怨商家没诚意,其实商家为了百元优惠是血本无归的,优惠券让商家处于被动地位,要么做大折扣消除用户“比例偏见”,提高兑换率以量取胜,要么接受优惠券的兑换率,让出市场份额。
“押金膨胀”的折扣工具可以很好的弥补全额折扣券价值“比例偏差”的弊端,实现用户觉得捡了便宜、商家赚得更多钱的双赢局面。
我们以购买一件羽绒服为例,这款羽绒服支持20元100元的预购,这时候用户就会感觉自己用20元换了100元,“20元换100元的体验”会让用户觉得这是一笔特别划算的买卖。(相比1000元以上购买立减100元,用户实际多花了20元。)
另外,双十一“定金膨胀”这个折扣工具的尾款支付比例肯定会比优惠券的兑现率高,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强化你的购买冲动,很多商家还推出了前N个付尾款的订单赠送礼品的活动。)
人们做一件事情,不仅看它未来的投入产出,还会看过去自己付出了多少,付出越多,越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投入,我们把这种有趣又不合理的心理称之为“沉没成本”。
当你在双十一犹豫不决要不要买东西的时候,预先支付的20元会起到心理作用,你会说服自己“不能让那20元浪费,这件羽绒服其实很不错”,然后你可能会再花900元买下这件羽绒服。
2017年,阿里巴巴将“押金膨胀”作为主要折扣工具覆盖了整个平台,很快它就成为所有电商平台举办大促的标配,任何与交易相关的产品推荐都会关注这种新型的折扣方式。
2)火炬红包
目前,天猫已针对双11上线了平台级优惠工具,除了“存款膨胀”外,另一个工具是“火炬红包”(无使用门槛,但只能在双11当天使用)。
10月19日15点至11月10日(双十一晚会结束),活动期间,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红包点亮、帮助他人点亮、到店寻红包等方式,最终通过邀请好友点亮红包、互相抽红包、充值红包等方式获得点亮的火炬红包,还可以参与奖金池(总价值2.5亿元,全部来自赞助双十一晚会的品牌商家),领取双十一超级红包。从运营价值来看,其主要功能是吸引新用户,尤其是来自拥有7亿日活用户的微信。目前,我已经看到不少“火炬红包互亮”微信群。
3)团体红包、购物津贴
另外两大平台级优惠工具“团战红包”和“购物津贴”也将分别于10月25日和11月1日上线。
以前的“团战红包”简单理解就是团购返利,买家在APP内创建采购团,一起购买某家店铺的商品达到一定金额,商家会返还一定金额的优惠券(仅限双十一活动)。这个新玩法比较复杂,具体细节主要以最终参与形式为准。
后面这个“购物返利”乍一看好像是挺给力的东西,但其实是阿里巴巴前几年重点发力的跨店行业优惠券派送,这部分是天猫自己做的利润让利(比如之前天猫热训节运动户外产品399-80元,可以跨店使用)。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全平台的优惠券使用张数将不受限制,最终总额度(总折扣)会显示在你的账户中,可以和店铺优惠券叠加使用(先算店铺优惠券再算购物额度)。可以通过游戏等多种渠道发放,使用方式依然是每消费X元抵扣Y元(比如400-50),不设上限,支持跨店支付。(8:1,如果阿里巴巴要把交易规模逼到1500亿,按照60%的抵扣率,至少要发放近200亿的购物额度。)
去中心化商户级折扣工具,折扣券为标配
店铺优惠券是商家提升单均价和流量转化率的有效方式,金额的设置关键是要达到提升单均价的目的,同时让用户感觉这个门槛很容易达到。
所以在具体设置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店铺的平均客单价来设置店铺折扣券的最低使用额度,客单价应该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客单价,这样数据才更准确。知道了客单价之后,如果想提高客单价,就要把优惠券的最低使用额度设置得大于店铺的最低客单价。
比如说,如果顾客平均消费金额为256.04元,那么我们可以将使用优惠券的最低门槛设置为299元,从而达到增加顾客消费金额的目的。
但大家都知道,买家想要达到使用优惠券的最低门槛时,价格往往高于299元,而且可能在299元以上,接近400元,所以我们需要设置二级优惠券,将门槛设置为399元,可能会鼓励买家购买更多。当然,优惠券的金额也要加大,比如购买满299元立减20元,购买满399元立减50元,购买满599元立减100元。慢慢来,切记不要把区间设置过大,如果买家很难达到,就会适得其反。
行业级优惠工具,花呗免息,无创新
平台级优惠工具的下一级,是行业级的“优惠工具”——花呗分期免息。指的是支持“买家使用花呗分期购物免手续费”的功能,手续费由卖家或平台承担;俗称“分期免息”,因为太过常见,只满足大宗交易的需求,这里就不分析了。
好了,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2017年阿里巴巴双11的促销策略:
1)将“押金膨胀”优惠工具升级为平台级工具,是预售期间的核心促销手段。
2)使用“火炬红包”优惠工具获取微信渠道新用户。
3)将门店级折扣工具去中心化,让商家可以自行配置优惠券等工具。
4)继续使用平台级的“减免券”,并更名为“零花钱券”,提高用户好感度。
5)“花呗免息”优惠工具将降级,“全额退款券”或将被取消。
总体来说,今年双十一,阿里巴巴把消费者心理发挥到了极致(建议大家买之前仔细算一下优惠力度),除了大力推广可以消除用户价格“比例偏差”的押金膨胀工具外,其实在发放各类优惠工具上也用了不少花样。
阅读更多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