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条视频时长只有15秒左右,但抖音的成瘾性如此之强,一旦陷入其中,几天之内就无法自拔。据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近半年来,抖音平均每个用户每天的观看时长达到20.27分钟。
「智道」()告诉你为何能成为流量怪兽。
(东方IC/图)
“像一片海草,海草,海草,随着海浪摇曳……”每天晚上宿舍关灯前,2000年出生的大一新生陆千兮都会躺在床上,打开一款名为“抖音”的音乐短视频APP,盯着手机屏幕上旋转的歌舞,手指频繁地滑动点击,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这大概代表了时下很多年轻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打开抖音,原本打算只玩十分钟,没想到平台精准地“喂”我好到无法拒绝的精彩内容;心里默默想着明天要早起,突然发现已经凌晨三点了;“抱抱老公抱抱”的视频我不知不觉看了一百遍。妈的,抖音居然会上瘾!
抖音已经成为现象级产品,年初日活跃用户数达6176万,增长率高达78%,在媒体报道中似乎已经超越快手。随后,“两个微博一个抖音”的说法传出,不仅被微博封禁,还触发了微信的上限封禁机制。显然,不仅是我们,大佬们大概也没有想到,短视频软件还能有一番作为。
抖音确实有值得骄傲的理由。虽然每条视频只有15秒左右,但正如卢所经历的,抖音的成瘾性太强了。如果你陷入其中,几天之内就无法自拔。据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在过去的半年里,抖音平均每个用户每天的观看时长达到了20.27分钟。因此,抖音不得不开发一套专门的防沉迷系统。
陆同学微微一笑,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就算不玩抖音,打农药、养鸡、养青蛙也够我忙的了。
交通怪兽
五十多岁的干部很难理解抖音是怎么火起来的,年轻人疯狂刷抖音,喊着“小弟弟、小妹妹”,跟着背景音乐做各种蹩脚的模仿,学猴子跳舞,根本没法看新闻,学不到任何知识。
抖音的目标受众觉得这很酷、很好玩,他们完全不像那些被互联网抛弃的老人,只适合跳广场舞、打篮球、骑机动车健身。
而年轻男女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快手上的“双击666”有问题,要么自残,要么装可怜,才能吸引眼球,要么干那种极其低级的rap,要么戴大金链子,戴小手表,跳社交摇。
宅男们在想,我们为什么要跳舞?闲暇时养只佛蛙,看看哔哩哔哩上的视频就好了。
老年迪斯科、潮流手势舞、乡土交谊舞,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舞蹈,分别属于老人、城市青年、农村小伙。以前大家各玩各的舞,毫无交集,一片沉寂。但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大家的娱乐形式依然不同,但娱乐的渠道已经趋同——用不同的手机软件,形成社群连接。
互联网在娱乐渠道的开发上盲目奔跑,用不同的软件探索人性。有时候,直到遇到某款软件,我们才知道自己喜欢这个东西,也不知道用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前几年我们在电视上看视频只能被动选择,看感情剧就够了。后来出现了视频网站,细分二次元、游戏,网站又分了。后来又出现了短视频,秒拍、美拍、梨视频都火了一会,我们以为已经到了顶峰,没有再细分的空间了,可突然快手、抖音就出来了。
很难想象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巨浪,再次将这些交通怪物席卷沙滩。
原子的连接
抖音、快手这样的流量怪兽,很难找到存在的意义,至少表面上看,它们没有微信那么高效,也不能像微博那样提供有效的信息流,只是展示无穷无尽的视频,纯粹的娱乐,极致的消遣,让你笑过之后就忘了。
这怎么才能成功呢?有什么诀窍吗?
这主要源于人的原子化,所谓原子化,是指由于最重要的社会联系机制——中间组织解体或丧失,而引发的个体孤独、交往无序、道德解体、人际疏离、社会越轨等社会危机。
以前,大多数人都是在农村一起长大的,大家有相似的背景,见过相似的东西,社会差异也没有那么大。但今天,城市和乡村格格不入。农村孩子和城市男孩很难一起在泥地里玩耍长大。在城市里,同一栋楼里的人可能很少会打招呼。每个人都被分成完全不同的原子,每个人都感到孤独。
网络以一种虚拟的方式,把人再一次变成了原子的集合,只要打开软件,看看别人的生活,你就不会再感到孤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明亮起来,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
网络变化很快,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看似类型丰富了,但刻意追求新奇的初衷却没变。这在社会学上叫做“媚俗”,继续捕捉着人们的孤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交际舞和广场舞很相似,抖音和快手也很相似,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参与者都是孤独的个体,通过窥视、加入来寻找集体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结果,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玩手机。
消磨时间
Kill time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消磨时间”,给人一种主动的感觉,意味着人可以掌控时间;但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翻译,就是“打发时间”,给人一种轻描淡写、安逸惬意的感觉,甚至什么都不做,成为时间的奴隶。
张小龙说,好的工具不应该粘人,大概就是“杀时间”的意思。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刻意粘人的工具,尤其是纯娱乐工具,就是为了抢你的时间,杀你的时间。
(视觉中国/图)
很多人对时间感到焦虑。自媒体创业“教父”罗振宇在国民总收入(GNP)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简称GNT(Time)。当人口红利消失,“国民总时间”也是既定数,用户时间的争夺变成了零和博弈。你给自己的时间越多,给别人的时间就越少。
这也解释了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内容制作公司的焦虑,他们不得不面对一场关于时间的战争,与手机应用争夺时间的可能是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款游戏,他们不遗余力地入侵厕所、宿舍,榨干你的睡眠时间,让你玩到天亮,甚至猝死。
可以说,互联网追求的是一种主宰用户时间的力量。它不是显性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们通过各种巧妙的产品和技术设计来“训诫”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用户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容易被主宰的,恰恰是那些不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用户,那些孤独到天亮的用户。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都没有区别,它们只是时间挖掘机。
有人说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只会让你变得更笨。这也许是真的,因为信息被肢解,知识变成碎片,人们成为被喂养的对象。你不需要用你的大脑,你只需要傻傻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