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鸿信传媒图书营销部负责人赵俊红
图书营销编辑的职业故事
商报:“打零工”“要收款”“只能喝剩菜”……在当下的图书市场,营销编辑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被“神奇地转型”成了不起眼的岗位。不少营销编辑选择辞职或转行,但凌杰福明却从营销“菜鸟”成长为独立营销人,并凭借畅销书的经营在业界小有名气。
通过这篇文章,凌杰夫清清楚楚地回顾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经历,为“营销编辑”这个称号正名,并给那些想做或还在做这份工作的人以鼓励!
2023年下半年,我在和一位市场编辑交流时,他告诉我,他决定不再从事出版工作了,这让我既惊讶又遗憾。我在一个微博订书群里认识了他,亲眼看着他从一开始的活跃到销声匿迹。我也隐约猜到,他在做这份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烦恼和困难。无论是薪资还是成长,他付出的远少于收获的,所以他逐渐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最后,他似乎慢慢讨厌了这个岗位和行业,于是选择了离开。
由于文学励志书《让一切顺其自然》营销成功,我收到了好几家出版社的邀请,在与同行交流时分享经验。记得在一家出版社和几位营销编辑聊天,其中一位告诉我,她准备写辞职报告。原来,她决定离开这里,选择做图书策划。我很替她高兴,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达人和书评人。这次角色转换很成功,她真正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是90后,跟很多同事,特别是90后营销编辑交流后,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对营销工作感到疲惫和无助。“什么都要干,在别人眼里我只是个打杂的!”“还要写文案、找渠道、收款!”“好不容易做出点成绩,拿不到奖金,功劳反而被策划、经销商夺走了!”“明争暗斗一个营销资源,好累啊!”……想辞职转行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的甚至被迫去做渠道销售、市场运营等。
这让我意识到,图书营销的作用在很多公司已经被大大弱化,或者营销和销售已经大致划等号。随着行业不景气和追求短期转化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营销编辑“神奇地转型”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岗位。
我在杂志社的时光:痛苦而又快乐!
大家好,我叫赵俊,笔名凌杰付明,大家亲切地叫我“凌边”或者“付明老师”。很多同事都是通过《让一切随缘》的成功认识我的。相比于作者和策划,作为这本书营销的掌舵人,我似乎才是默默在幕后操纵的人。被大家熟知,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从事图书营销4年的我来说,并非一日之功。《让一切随缘》的成功营销,也是我个人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一个缩影。借此机会,我想回顾和反思一下自己独特的经历,以对得起“营销编辑”这个岗位的名字,也希望在2024年,能给想做或者还在做这份工作的朋友打气,给他们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
营销编辑的独特经历:从杂志编辑、图书策划到市场营销,好奇心和挑战高于一切!
2020年4月,我正式离开了工作了近四年的《译林》杂志社,对,就是你们从小就看过的那本绿色杂志。回首在杂志社的工作,那是我作为内容编辑和图书策划最纯粹、最快乐的时光。在杂志社的工作让我积累了大量素材,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速度,也熟悉了图书策划的整个流程。独立撰写专栏文章、构思图书选题、修改稿件、与作者讨论内容等,都对我进入图书行业、担任营销编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早期在译林出版的书主要是青春文学、古风、名人、励志
同年7月,我来到被业内人士誉为“出版界黄埔军校”的民营图书公司北京时代中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时代中文”),正式开始从事图书营销编辑的工作。那时,图书营销对于我来说还是围绕图书展开的,所以这只是一个全新的工作,让我感到好奇,想去尝试、去挑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我供职过的所有图书公司中,时代中文是一家部门相对齐全的民营出版公司。当时我所在的市场部有5个人,包括一个市场总监和4个市场编辑,大多是女生。也有来自摩天、中信等“大书公司”的合伙人。与现在不同的是,公司总裁对市场营销的定位是“推广”。我在工作中的理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图书出现在更多主流文化媒体平台,如各大报纸、门户网站;拓展渠道和自媒体宣传合作,让图书的内容和口碑得以传播,为当当、京东、淘宝等公司线上商店和线下书店的读者提供更多的购书选择和参考,为公司图书销售转化铺路、助力。总之,图书营销的核心就是做好宣传,公司并不要求我们做转化、做回款。 不仅如此,时代中文每年还有近百万元的预算支持营销工作。
时代中文的每个图书专题从高到低分为S、A、B三个等级,每本书对应一定的营销费用,普通B级图书一般可以申请3000到5000元的营销费用。对于样本书的申请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记得朋友刚开始带我做营销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单单在微博平台推广一本书就花了将近100本样本书。相比现在,有很好的先决条件,对于营销编辑来说,至少不会像手无寸铁上战场的士兵一样,没有任何安全感和发言权。
我在时代中文网时的名片
我在时代中文做营销的时候,总监要求我们在全平台推广书籍,也就是说你需要在所有主流平台推广书籍,包括门户网站、报纸、公众号、微博。当时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公司对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营销编辑主动熟悉平台的内容、规则、玩法,不断开拓新的合作渠道和网红。
刚开始做营销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很迷茫。老板只是给我一个模板,简单告诉我要做什么,然后让我在平台上拓展合作伙伴,每天联系几百个账号。我填好表格发给老板,结果老板骂我,因为我没有把不同的网红进行详细分类,于是我进入了迷茫期。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领导和公司都要求大家开拓各个平台,但大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A在门户网站和平面媒体上的资源比较多,B在微博和公众号上的资源比较多。我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把精力都花在所有平台上。经过深思熟虑,我看到抖音的快速发展和直播的兴起,于是就开始把重点放在抖音平台。
李哲远直播卖中文书截图
当时抖音上涌现了大量知识文化博主,当博主们有了一定的流量、粉丝和内容后,自然就开始推广书籍。但还需要与出版社、书企建立联系,很多中层、高层博主的书籍推广还未饱和,潜力巨大。我记得时代中文是最早与抖音大V李哲远合作的图书公司。因为我发现并促成了公司与他的合作,对于时代中文来说,当时以极低的成本(样书+低佣金)收获了与李哲远早期合作的红利。同时也与杜良、刘嘉森、小飞老师、李倩墨等博主达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实现了宣传和转化的“双赢”。刚加入时代中文的年底,我就获得了优秀营销编辑的荣誉,这和我的成绩、努力、判断和执行力密不可分。
我在时代中文工作的一年里,市场编辑们一直围绕着图书内容和渠道建设两大方向,谈到价格、佣金等销售环节,自然会和负责发行、销售的同事对接。在我看来,到了这一步,市场编辑的职责基本就完成了。但现在回头看,这就相当于很多老师说的,为别人做嫁衣。抛开岗位职责不谈,讽刺的是,每次年底领奖金的时候,市场编辑总是那个“喝剩汤”的人。
《时代中文报》拍摄的样书
另一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是,在内容营销过程中,很少能碰到能主动给营销编辑提供软文、短视频文案的策划人。我接触的很多策划人都不能保证新书有两篇高质量的软文作为宣传材料。很多时候,图书信息包里并没有宣传文案。有的策划人甚至连做两次像样的内容试读的时间都没有。在出版圈摸爬滚打多年,回头看看那些只能攒稿子、做外文的策划人,或者领导给什么就做什么的策划人,他们的“真实”能力确实值得怀疑。
那时我只能花时间自己写作,因此在图书营销过程中,大量的营销材料和文案都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这也一次又一次锻炼了我的新媒体写作能力和对图书内容的把控能力。因此,我也能通过网红和平台的需求,独立完成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内容材料。后来在六人行图书,商务渠道的同事需要我写一些贴近网红风格的文案,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困难的任务。
除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日常的积累,还有同样优秀的市场编辑同事的影响。和我一起共事一年左右就离职的同事,没有一个是业务能力差的,相比领导,他们才是书店里最有创新力、最有活力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实践者。当时大家互相学习,分享经验,齐心协力,让我觉得推广书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在跟一些优质网红合作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长期留住他们。当时关注一个KOL的出版人越来越多,我建议老板通过年度付费合作、给网红出书等方式,长期绑定他们,因为只有这样,要么买断他们的时间和资源,要么增加他们的资源,他们才会长期稳定地推荐你的书,至少在爆红的一两年内是这样。当时我大胆地向老板展望,希望时代中文未来能成为图书网红MCN经济公司中的第一股。虽然当时我或多或少看到了一些趋势,但时代中文当时几乎不可能实现。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一个市场编辑,那你就错了。后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司把打造新自媒体账号的任务交给了市场部,我也负责过一段时间公司独立图书推广账号“小鹿学姐哟”,参与拍摄、剪辑、文案撰写等工作,这也是我一次重要的新媒体内容实践经历。其实我在《译林》杂志的时候,就是负责运营译林品牌账号,从0到10w粉丝。可惜的是,后来尝试转化带货的时候,却难以进行下去。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大系统,公司里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掌控的,在时代中文也是如此。
记得在辞掉时代中文之前,我曾跟老板聊过我对公司新媒体未来发展的想法,比如自播、会员付费、图书盲盒等。我曾经还倔强地自己打扫、设计、布置时代中文的新媒体直播间,那是让我感到释然和治愈的事情。后来因为跟老板意见不合,我没费什么劲就辞职了(年轻人,哈哈~)。因为我觉得这才是我营销编辑工作的开始,我坚信自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
时代中文直播间是我自己打扫、设计和装修的!
后来我先后在启航龙图云图阅读、猿辅导编程少儿图书等多家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图书部门工作,担任营销编辑、主管。你会发现,在这种教育科技公司,所谓的概念、理论高于一切,但就是不会好好实践。不踏实做事、脱离现实,一个图书部门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崩盘、解散。好在,无论被别人误解、被别人不同意,我始终认认真真地做好营销该做的一切,及时离开了这样一个三观不合、完全不懂如何做图书、做营销的地方。相信我,不要追求所谓的高薪,不但得不到成长和认可,还会陷入“内耗”的深渊。
新媒体实践:《一林杂志》抖音粉丝超过10万,视频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为你读书#收获好评,通过贴纸、卡片等方式与网红绑定成为“一林最佳合作博主”,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
2022年8月底,我来到了流人行图书。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流人行这个只有十几个人的独立图书品牌里,负责图书营销的只有我一个人。多本书同时推广不说,图书推广软文、专家文案、新媒体视频图片、平台账号更新、运营、粉丝增长等等,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做的,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虽然我没有收款的任务,但当公司发展进入瓶颈期时,我也会“操作”,被领导抱怨。当时我也在想,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于是向老板辞职,想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去旅游流浪,但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爆发和成就。
在六人行这种相对较小的民营出版公司,没有人会教你怎么做任何事,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做好营销,公司只是一个平台,老板只想要销售成果。我没有从前任或老板那里得到任何资源,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思考,然后高效地解决问题。我不会放弃任何在手机微信上看到的适合公司图书营销的机会。此外,我还会经常加班加点,保证营销文案的撰写质量和数量,视频和图文素材的制作,以及老板随时可能抛给我去解决的其他问题。在六人行工作一个月后,我就申请了正式职位,老板很开心地答应了。一定是我的专业、努力和在营销方面的高效打动了她。
参加为期六天的古德勒克青少年艺术节
我在六仁星的工作经历,除了做营销,还有店面运营、与平台、中间商沟通,甚至还要发样品书、反馈订单号,几乎都是系统性的工作。我没有超能力,可以选择“佛系”,可以推卸责任,甚至可以蒙混过关,但我没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力也逐渐提升。
对不同阶段营销编辑的思考:我如何从一个焦虑、迷茫的营销新手,成长为一个别人来找我做项目的独立营销者?
我刚进入出版行业做营销编辑的时候,公司对营销编辑的定位和职责分工很明确,所以本质上我一直在做营销编辑该做的事情,就是内容+渠道,充分了解书籍,整理素材和文案进行输出,把书推荐给媒体和平台,让更多人看到。这是我作为营销编辑的使命。另外,在样书预算和营销费用充足的情况下,营销并不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通过内容流量影响当当、京东、淘宝的销量,让新书有更大的转化机会,就是营销最大的贡献。
那时,图书营销还很正常。短短两三年,受图书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的影响,不少企业开始“砍”营销,逼迫营销变成发行、销售的角色,扭曲营销编辑原有的工作,让营销变成一个必须追求短时间内转化、被动服务渠道专家,甚至“跪舔”的角色。新媒体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营销编辑具备更多的服务思维和能力,但一味地改变和压缩营销流程和内容,追求短期利益,会让企业无法提升内容营销能力和新媒体品牌建设能力,可以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让一切顺其自然》获众多直播红人青睐
如何从营销“菜鸟”转型为成熟的出版从业者?对我个人而言,在时代中文的一年,是不断积累营销资源、学习营销理念的一年。这期间,我对图书营销有了基本的了解,熟悉了图书营销的思路和流程,在纸媒和主流新媒体平台积累了不少资源。但我并没有把时间都花在多个推广平台上,而是顺应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选择抖音作为图书营销的主要平台,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要随波逐流。虽然每个人经常被公司的安排和任务所困,但要大胆选择一个别人不做、未知的领域和平台去尝试,做出成绩,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实力和独特之处。我换过几家公司,但从未离开过出版行业,也没有因为营销编辑的存在感低而放弃。 记得我找工作的时候,一个知名出版社的老师让我做“新媒体销售”,我果断拒绝了。只有认同这个岗位、认同这份工作,才能真正做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是吗?
时代中文的经历,让我积累和锻炼了营销方面的基本功。在六人行的一年,成为我作为一名营销编辑的新阶段,也就是成熟阶段。如果想在营销工作上有所突破,光埋头工作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线上营销成为大趋势,没有流量就没有图书曝光的机会,图书推广也要随着平台的潮流而变化。平台对图书板块的规划、做法和支持,是营销编辑必须了解和知道的。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掌握和学习平台的规律、变化和玩法,顺势而为。当然,这里最核心的还是人,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平台人脉,自然在未来的新媒体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让一切随缘》的几个月营销过程中,我通过平台咨询商家,获得了图书文化板块的运营资源。 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平台一开始对书商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我就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图书发展的建议,加速了平台和书商的建立。结识平台运营的老师,为他们提供价值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有满足了别人的需求,才能获得最核心的资源。
在新形势下,想要通过营销把一本书推广成爆款,从来都不是出版社一个人能解决的事情。作为营销编辑,需要宏观思考,将自身产品、目标网红、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巨大的爆款。这就需要营销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纽带作用,时不时地为平台、网红解决更多的问题,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者赋能他们,才能真正服务好他们。
做营销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激情+执行力+产出能力+资源掌控力+沟通能力,你要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
我认为营销编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基本业务能力,也就是你对书籍推广的理解和能力,你的修辞手法、文案,以及你跟平台、专家沟通时的理解,决定了这本书最终能不能被他们选中。
我在为公司六人团推广儿童读物《国宝精灵大冒险》时,最初与小红书专家“妈”的业务老师进行了交流,但通过书籍资料、文案、介绍等,我没能打动她。后来,我仔细看了这位专家以前的视频,其中一个视频是推荐《儿童文学》杂志,表达了对优秀故事文本创作的欣赏。经过深思熟虑,我从一位前杂志编辑的角度,向她讲解了儿童文学(而不是大量的绘本、图画书)的重要性,以及好的故事文本对儿童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这份真诚和专业,终于打动了他们。
后来玛修书直播当天,短短20分钟就卖出了200多套书。随后,还有家长给六人的小红书账号和店铺发私信,询问第二部的进度和相关商品。可以说,这套书是真的被大家看到了,也得到了认可。
与小红书“妈妈”业务沟通
另一方面是对平台趋势的判断和资源的把控能力。从营销流程来看,营销资源越多越有利于一本书的推广。但你必须明白两个问题:哪些适合你,哪些不适合;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长期的。平台资源一定是核心资源,你必须尽全力去掌握。比如去年暑假,一位负责微博图书电商运营的老师在帮一位从事诗歌内容输出的达人寻找一本内容和价格都合适的诗歌书,推荐给家长让孩子暑假阅读。寻找无果后,她给我发微信求助。不到五分钟,我就给她介绍了六人著《藏在故事里的必读古诗》,整理好资料包,做了佣金链接发给她。 结果这套书在当周周末就转化成了微博商店近700套的销量,掌握平台资源相关的联系人,并和他们打好关系,或许能为你省去不少找渠道、找人才的时间。
如果你想做的更好,你的新媒体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跨岗位业务能力的掌握会为你的营销提供极大的动力和便利,一个优秀的营销编辑一定是综合能力非常强的“六角战士”。
流人行是小红书“锦鲤”合作品牌、“便笺”首批内测商家
我的营销经历比较特殊,我最初并不是在传统出版社工作,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在民营书店,无论是大书店还是小书店,都接受过锻炼。民营书店的市场对接能力强,效率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强很多,没有所谓的“铁饭碗”,却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奔跑,最终活了下来。当图书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公司必然会要求你有更多的能力去匹配相应的工作,为公司和老板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从始至终都在不断适应图书市场的变化,最终被市场培养和选中。
与平台老师沟通互动
年底的时候看到出版媒体评选年度出版人,奖项都给了策划、发行和一些项目负责人,却没有给营销。这就像大多数电影、音乐奖项一样,往往忽略了编剧、作词的重要性。我觉得这对于出版人来说,是尴尬和可耻的。回归出版和营销的本质,营销编辑是出版体系中连接媒体、渠道、受众、读者的重要桥梁,正是他们的真诚和专业,打动和影响了不同的人,让他们自发地向更多的读者推荐更多的好书,才使得转化成为可能。这种转化来自于内心的认可、影响力和现实的需求。如果不注重内容和口碑营销,忽略了搭建自己的自媒体内容输出平台,肯定不会有长久的宣传效果。作为营销编辑,我希望先看到内容,转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六组到当前的洪克斯媒体,我的老板给了我很多做事的空间,使我能够有效地完成营销任务,同时保持领先地位。
回到标题,当我的一些同龄人改变了职业,为什么我对书籍出版物的热爱和艰苦的工作在一开始就积累了在一定程度上更改,但是如果您确实觉得这项工作会带来无尽的琐碎,疲劳和“互动”,请立即更改您的位置或轨道,毫不犹豫地走出了舒适区,您可以创造自己的天空。
祝大家好运,您的所有愿望在新的一年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