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悦
来源 | ()
又少了一个网络小额贷款牌照。
在万达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因KYC违规被罚数千万元左右的同时,万达旗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命运也岌岌可危。《激光财经》获悉,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万达小额贷款”)已于近日决定解散,公司已进入注销阶段。
这意味着,万达这张注册资本最高的网络小贷牌照将退出市场。工商信息显示,重庆万达小贷注册资本25亿元,由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其贷款平台为万达贷。
小贷牌照缩减、支付牌照投放、万达金融退出市场,至此,这个曾经让王健林欢呼雀跃的业务板块陷入颓势,除了受到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等影响,更主要还是万达金融自身经营困难。
车牌缩小
相比五年前的疯狂收购,万达金融如今正忙于出售、取消金融业务,不断收缩金融业务版图。
工商信息显示,2022年1月21日,重庆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决议解散而申请注销登记,同为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控制的上海万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万达信用服务有限公司已被注销登记,万达的保险经纪牌照也被吊销。
在小贷业务方面,万达拥有三张小贷牌照,包括已取消的重庆万达小贷、上海万达小贷和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贷。这三家小贷公司旗下拥有万达普惠、万达贷、快易花等贷款平台。具体产品包括现金贷万e贷、装修分期、教育分期、惠农贷、小微贷“万达商红”,以及近期推广的烟草贷等产品。
过去,万达贷产品由不同的小贷实体运营,现在主要由万达普惠管理。用户打开万达贷App时,系统提示需要下载万达普惠App才能继续操作。据知情人士透露,两三年前,万达将旗下分散的现金贷业务,整合到广州总部,也就是万达普惠平台。
万达砍掉重庆万达小额贷款,另外两家万达小额贷款公司的命运令人担忧。业内人士分析,万达放弃小额贷款牌照,尤其是注册资本超过20亿的网络小额贷款,表明万达仍在瘦身,削减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和非核心业务。“此外,小额贷款行业监管力度加大,所需资本增加,万达的小额贷款业务表现不佳,取消可能是它最好的命运。”
万达小额贷款业务模式较为粗放,且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此前,广州万达小额贷款旗下贷款平台和上海万达小额贷款公司均因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强制、频繁、过度请求权限的问题而被工信部通报。
2018年以来,万达迫于债务压力,被迫出售多项核心资产,包括保险、支付等金融资产。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九九零亿是万达手中较有价值的牌照之一,市场曾传言京东数科以16亿收购九九零亿。然而,这块牌照在出售前屡屡逾越监管红线,近期又收到巨额罚款。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快钱支付因四项违法行为被罚款1004万元,并被责令限期改正。快钱支付的四项违法行为涉及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同时,快钱支付时任总经理和助理副总裁均被罚款。
快钱支付拥有齐全的业务资质,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全国银行卡收单业务等。而在中国200多家支付公司中,拥有全国银行卡收单业务的仅有40家左右,可见快钱支付牌照的价值十分突出。此外,快钱的大POS、MPOS、代收代付、行业收银解决方案等业务在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的实力。
随着万达金融帝国的萎缩,快钱或许也难逃被出售的命运。
金融觉醒
在金融梦落幕前,万达金融经历了一次疯狂的扩张,和众多渴望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赚钱的野心家一样,站在万达架构顶端的王健林也亲自绘制了万达金融的蓝图。
2015年7月,万达金融集团成立,王健林亲自督办,宣称对金融集团寄予厚望,这将是万达未来最有价值的板块。当时,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已经陷入白热化争夺,移动支付、互联网贷款成为必争之地。
金融一度成为万达四大业务板块之一,尽管王健林对金融业务给予了足够的战略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但金融业务缺乏互联网基因和金融业务经验,后来加之监管政策对民营金融控股的收紧,万达金融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衰败的命运。
金融集团成立后,万达陆续拿到了包括第三方支付、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保险等多项金融牌照。以小贷牌照为例,万达一举拿下三张网络小贷牌照,足以见其进军金融业的野心。2016年,王健林给万达金融定下“小目标”,三年内实现IPO。结果,三年等来的不是上市消息,而是退却。
甚至到了2018年,万达将重庆万达小贷的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25亿元,在小贷公司中遥遥领先。不久后,万达金融更名为万达投资,并传出现金贷业务萎缩、保险牌照出售、支付牌照也将出售的消息。
万达出售金融资产时,金融监管政策日趋严厉,尤其是网络小贷监管收紧,导致牌照价值大跌。此前市场曾传出万达要将支付、征信、小贷一起卖,但现在看来,最值钱的牌照是支付牌照,而小贷牌照则直接被取消。
万达发展金融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万达的业务场景,无论是供应链、商户场景,还是消费金融场景,都可以为万达金融提供流量。但金融业务专业性强,单纯依靠集团的资金和场景优势无法支撑其健康发展。万达的债务压力和来自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压力抵消了万达金融的优势。
万达金融只是民营金控行业崩盘的一个缩影,唯有头部玩家的命运,才会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