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网关:互联网企业新型支付终端的崛起与发展

2024-06-29
来源:网络整理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开始涌现,需要一种新型的支付终端:与在线业务需求兼容的虚拟支付终端。这导致了许多在线支付处理公司的出现,例如,和。这些公司选择不与大型处理器竞争,而是专注于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技术,并被称为支付网关。支付网关是基于网络的支付终端,可调整基于互联网的交易,使其能够适应并导入现有的支付处理器。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例如 1994 年亚马逊的开业和 1995 年 eBay 的推出,从支付网关传递到支付处理商的交易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支付处理商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决定将支付网关功能吸收到他们的系统中,并收购了表现最佳的支付网关。然而,这些网关的集成非常复杂,他们发现将客户(及其交易量)迁移到自己的平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支付网关继续蓬勃发展,这些公司继续专注于特定的商户细分市场。因此,没有一个网关能够满足处理商整个客户群的需求,因此他们被迫与多个网关连接。

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由传统支付与新兴金融科技服务组成,其中支付服务又分为五类,即移动POS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POS服务和跨境支付服务。其中,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是现阶段最为流行的网上支付方式。

2010年以来,受网络购物、社交红包、线下二维码支付等不同时期不同力量的推动,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快速发展,凭借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中国支付市场已成为全球主要支付市场之一。

1.3 中国行业现状

在中国,支付行业的竞争格局可以概括为“2+1+N”模式: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处理近60%的交易,银联提供主要的清结算服务,多家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争夺市场份额,而在监管愈发严厉的形势下,产品质量成为各公司扩张的关键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网上支付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重已经稳定在85%以上。不过,同样受到居民消费负增长的影响,据移动支付网统计,202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33.8万亿元,同比负增长4.9%。

中国第三方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资产信息网、千机投行、移动支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也刺激了中国支付市场的发展,零售商将采用创新技术(从客户获取的大数据分析到销售点的支付方式)来改善客户体验。商家对电子支付服务(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需求非常高。

图 中国二维码支付市场交易额

数据来源:财资信息网、千基投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联、奥纬咨询分析

长期来看,预计非银行非现金线下交易量将从银行卡支付转向二维码支付。对于商家而言,二维码支付较低的安装成本和支付设备的创新将推动二维码支付的增长。对于消费者而言,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二维码支付而不是银行卡(尤其是小额支付),因为它省去了消费者在小额交易时掏出钱包或银行卡的麻烦,只需使用移动设备即可完成支付。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正逐步感受到线下消费复苏的活力,受益于线下餐饮环境、商超消费、生活用品等支付场景存在费率上行空间,第三方支付有望迎来“量增利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