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机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与电子支付的分类及应用

2024-07-01
来源:网络整理

使用手机支付什么费用 - 付款方式

上一篇文章还剩一个话题,就是关于手机支付方式的。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手机支付方式吧。

前面说了,有现金、信用卡、现金卡、银行卡、IC卡、第三方支付,你看看这些支付方式,除了一个叫什么金、一个叫什么第三方什么,其他的都带“卡”字,没错,移动支付最自然的联想就是手机和什么卡的结合。

其实,除了传统的现金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其他都可以归为电子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大致可以分为预付消费(信用卡型)、即时消费(银行卡、现金卡)、电子货币消费(IC卡)三种(这些分类方式和术语,没有经过考证,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临时编的,如有精通这方面的人士,还请不吝赐教)。其实在我看来,电子货币也可以归为即时消费,属于“有钱才花”的类型。我们先看看“有钱才花”类型和手机结合之后能做什么,有什么优势。

我们继续上面例子中的三个视角:用户、商店和银行。

我们先简单说一下卡的原理,传统的银行卡、现金卡等都是采用磁卡,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将磁卡上“磁”存储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读卡器读取,从而识别卡片和用户信息。

如何用手机支付_使用手机支付的好处_使用手机支付

先说IC卡吧,IC是集成电路的意思,IC这个词比较难懂,就把它想象成一台简单的超小型计算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IC在电话卡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都用过吧?IC电话卡。其实IC电话卡里的IC是比较低级的IC,只能存一次,用完就没有了,好在成本低廉,IC作为支付手段也是近两三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因为IC卡容量大,安全性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容量大。因为容量大,限制就少,可以放的东西就更多了。很显然,如果想用手机,又想用“只收钱”的卡,IC是唯一的选择。这就是第一种方法,手机+IC电子货币。

然后就是没钱也可以消费的信用卡,办卡的时候就跟发卡银行吹嘘你家有那么多钱(虽然没有一分钱是我的),你肯定有能力还清信用贷款(虽然我也没打算还)等等。银行为了推广信用卡服务,当然会给你发卡,你开心就好。真是我愿打,银行愿挨打啊~哈哈哈~~~等等,其实就是银行愿打,你愿挨打而已。理由不能拉得太长,不然就回不来了。不过有信用卡总归是好事,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形势下,找个靠谱的发卡机构,长期稳定地在信用额度内合理消费,逐步提升信用额度还是很有必要的。好了不多说了,真的跑题了。

手机+信用卡的模式对于用户来说,要比手机+IC的模式更好(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从实现上来说,很有可能是手机+IC,而这个IC就是IC信用卡)。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文章中提到了两种结算方式,以及。手机+IC电子货币组合使用的结算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举个例子:一个人骑着一匹马,为了让马跑得更快,就用一辆兰博基尼在前面拖着。同样,卡和终端的认证方式就是(卡信息连接到卡信息中心进行认证)和(卡和终端只要互相认识就可以了),所以手机+IC电子货币+认证+结算的方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个固定模式的好处就是你存多少就花多少,在你的存款额度内,你想花多少就花多少。不好的地方就是每次用完钱都要重新存钱。 如果存款终端数量足够多,而且到处都有,那就没问题了。如果只有市中心有存款终端,那就哭了。

然后还有手机+信用卡的模式,加上认证、结算方式,是不是一个方法?其实不一定,就一个消费限额的概念,和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比如说消费限额定在50元,每次消费超过50元,就经过银行认证,50元以下的消费才经过或认证,然后店家和银行结算。这样,手机+IC信用卡+(/)认证+(/)结算就成为第二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是很新很少见,即便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也很少有这样的案例。

然后你就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手机支付,就是手机+网上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那么认证和结算就是支付平台和银行之间的业务。目前手机,特别是3G手机,基本上都可以上网了,所以这种方式看似很方便。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支持手机连接就成了问题。而且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规模都不大,有种群小而全的感觉。在这个前提下,模式三相对缺乏竞争力。

目前对移动支付模式的探讨还局限于已有的几种支付模式的排列组合,无论怎样,前提是手机必须具备相应的功能。我们能否再深挖,利用最普通的电话、短信,或者稍微高级一点的互联网功能来实现移动支付功能?什么样的支付环境更适合移动支付?我们下次再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