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技术
凤凰科技官方账号带你直击真相
从支付服务链来看,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以及外贸出口消费需求的增加,无论是B端商户还是C端用户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周芙蓉
自2015年被誉为移动支付元年起,移动支付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已经嵌入到各行各业的不同场景中,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国内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的竞争已经激烈而持久,海外移动支付之争同样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2018年11月27日,日经新闻报道称,腾讯将与日本即时通讯平台Line合作,为日本小型零售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此次合作充满神秘色彩,因为Line的竞争对手是雅虎日本和软银旗下的二维码支付公司,后者刚刚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
顺应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支付趋势,银联国际也在悄然加速海外移动支付布局,并联合其奢侈品朋友圈共同发力。
“支付机构全球化布局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易观国际在一份关于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报告中提到了三点原因:首先,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上限明显,巨头既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又有对外扩张的需要。其次,作为业务与用户金融行为闭环的第一切入点,是公司向外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巨头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从支付服务链来看,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和国外出口消费需求的增加,无论是B端商户还是C端用户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大巨头的海外支付战争已经打响。
支付宝的海外之旅
2018年11月11日,远在南亚的孟加拉国消费者首次通过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体验了网络购物,同时还获得了电商平台外的额外20%折扣优惠。
孟加拉国作为全球普惠金融的发源地,是典型的“少男少女国家”,人口超过1.6亿,平均年龄较为年轻,但大部分支付交易仍以现金为主,对数字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上半年双11,孟加拉国移动支付公司与蚂蚁金服合作,由蚂蚁金服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打造了本地版支付宝。
“这种合作形式是支付宝目前最重视的,也是海外支付难度最大的形式。”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技术研究员熊武震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支付宝的出海之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通线上全球网络,实现全球买买买。这跟阿里巴巴最初的基因有关。最初随着阿里巴巴业务全球化,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跟进,初衷是为了解决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用户的线上支付问题。
第二阶段,伴随中国人出国旅游、购物,支付宝走向线下,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人出国旅游提供更多服务。
第三阶段,打造本地钱包。从印度开始,支付宝在过去三年里已经上线了9个本地钱包,虽然初期形态各异,但都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地发展。
第三阶段始于2015年2月支付宝与印度电子钱包的合作,目前用户数已从2015年的2500万增长至2017年底的2.5亿多,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为了更快、更稳固地扎根海外市场,支付宝已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推出9个针对本地用户的“支付宝”App。
这让东南亚众多小微用户和商家,像中国人和中国的“码商”一样,近距离感受数字包容及其带来的好处。在中国,“码商”是指通过二维码收款的小微企业。在印度,已经发展出700万“码商”,连接着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全套二维码产品的技术标准都是支付宝传授的,风控、反欺诈体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印度用户的交易安全,让他们可以放心扫码。在一个以进步为主导的社会,这就是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熊武振说。
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扎根本土,就必须因地制宜。以印度为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黄金产品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到2017年夏天,印度市场借鉴中国的“余额宝”,推出了“数字黄金”。在中国,支付宝用户即使只有1元人民币,也可以投资余额宝。同样,印度人只需1卢比(相当于0.1元人民币),就可以在手机上打开APP,投资黄金。当积累到一定重量的黄金时,还可以选择将实物送货上门。目前,数字黄金用户数量已达七位数。
“我们并没有直接复制粘贴余额宝,而是研究了它的商业模式和理念,然后把产品技术标准带到当地,充分进行本地化。这就是我们寻求的合作模式。当地团队将支付宝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充分本地化,打造出一款受当地民众欢迎、实用的本土移动支付产品。”熊武振说。
数据仍然是价值
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布局并不是那么顺利。2017年3月,在银联成立15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讲话,被外界解读为“自我批评”。他坦言,银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未能抢占先机,问题出在“最后100米”。他表示,计划在2017年5月底前,在200万商户和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上线二维码扫描功能。
虽然起步较晚,但银联依靠一些渠道和合作优势,逐渐加快了扩张步伐。
2018年11月9日,银联国际与马来西亚电信达成合作,通过电子发卡方式,使银联钱包产品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目前,新加坡、泰国、越南、香港、澳门等地消费者可将当地发行的银联卡绑定到移动支付客户端,在全球银联二维码商户扫码支付。马来西亚近七成POS终端和九成以上ATM支持银联卡。2018年12月初,银联联合华为、小米、三星、OPPO、魅族等各大商业银行和主流手机厂商,正式启动首批银联手机POS产品试点合作。
这背后有着良好的用心:一方面,银联利用已有的渠道优势,大力推广基于云端的闪付;另一方面,联合华为Pay、招行Pay、小米Pay、三星Pay等手机品牌,形成群体出击。
不过,此举与三年前推出云闪付如出一辙,在微信支付、支付宝以“轻骑兵”二维码攻城略地之际,银联此举显得有些被动。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作为卡组织,银联的存在基础是银行和卡,因此在努力拓展银联卡使用范围的同时,始终在维护银行的利益。但随着以二维码为基础的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长远来看人们是否还需要银行卡,还是一个问题。
微信支付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拓展,推动微信钱包与香港、内地的双向跨境支付。
微信支付的基因,是微信在中国的火爆程度,曾经让马云都惊呆了。谈到微信支付,马云说微信红包一夜爆红,一度“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但他也表示,冷静下来想一想,社交媒体可能真的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能带来价值的是数据。
的确,在海外市场,微信支付的社交红利只有出国的中国人才能用得上。有专家表示,社交产品出海面临文化、使用习惯、当地社交网络等阻碍。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区别,从投资路径上就可以看出来。阿里巴巴投资了电商和支付服务商,收购了覆盖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在东南亚金融科技方面,与泰国Mynt、菲律宾Mynt、印尼M-Daq、新加坡M-Daq、马来西亚TNG等大公司达成了合作。蚂蚁金服的全球投资还包括总部位于美国和韩国的Pay。
腾讯收购泰国最大门户网站,更名为腾讯(泰国),此外,腾讯投资1900万美元,与另一家泰国数字内容平台宣布成立新的数字内容公司,专注于提供用户生成的原创内容。
可以看出,东南亚市场是腾讯和阿里的重点布局领域,阿里专注于电商和普惠金融,腾讯则专注于内容领域。
事实上,除了国内同行,这三家公司在海外支付领域也一直面临本土同行的觊觎。例如,自 2014 年推出 Pay 系统以来,其一直在努力提高电子钱包的使用率。根据其最新推测,到 2018 年底,预计美国约 60% 的零售区域将采用 Pay。这让海外支付的硝烟更加弥漫。
使用本地钱包进行本地化
回顾过去三四十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三个阶段:1.0时代以代工为主,主要在服装、家电行业,以珠三角为主要代表区域;2.0时代是全球投资并购,买下国外企业,比如海尔、联想等;而3.0时代开始出现本地合作伙伴+技术输出的赋能模式,寻找愿景一致、最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合作伙伴,然后将企业在中国经过测试的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带到当地,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这一趋势在海外支付领域依然可见,这也是支付宝努力建立9个本土钱包的原因,生态赋能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技术输出。
蚂蚁国际事业部高级专家吴晖告诉《中国企业家》,起初,支付宝面临着印度本地钱包团队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称有一次在确认一个项目启动的会议上,他提出双方需要确定一个项目经理。对方CEO说,公司从来没有过项目经理。后来,他看着在场的人,指着一名员工说:“你就是项目经理。”
印度员工大多不习惯归档文档,很多产品需求往往只是口头描述或者一封邮件,时间长了,整个产品需求就没法系统地讲解,支付宝只能从最基本的描述产品文档格式开始,一步步教给产品经理。
这两年,支付宝分批进驻印度。两年来,每个人的护照几乎每一页都盖满了章。吴晖把这支队伍称为黄埔军,这支队伍的技术人员不断进进出出:有的中途加入,有的中途被调往其他国家。新人进来,熟悉情况,积累经验,包括跨文化交流的经验,成长起来之后,就可以去其他国家输出技术。“后来,这支队伍里的一些同学从美国东西部的明星科技公司回到中国,很多人都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带着自己的中国技术,过上了更加全球化、疯狂的生活。2018年印度,2019年泰国,2020年菲律宾,2021年……”
吴晖回忆,上次去总部时,发现公司大厅就像火车售票处一样,排队面试的人很多,这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三年前,他第一次去的时候,连门牌号都找不到;两年前,公司用户还不到3000万,创始人当时的预期是未来5年达到5000万用户;如今,用户数已远超2.5亿,成为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出海三年之后,支付宝等公司遭遇了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
支付宝的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输出的是自主研发能力,而其竞争对手银联也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传统美元架构、国际卡组织下进行扩张。
微信还在马来西亚收购了本地钱包,尽管尚未全面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王志民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各国不仅对金融监管严格,而且对外资进入金融业也十分敏感,普通民众也难以接受。打造本土品牌的电子钱包,可以推动本土数字化浪潮的进步,有效化解这一问题。”
对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而言,基于自身优势的海外金融扩张仍处于摸索阶段。
如需阅读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