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民宿乱象频出:实际地址与标注不符,安全隐患大,专家呼吁加强监管

2024-07-02
来源:网络整理

“幽灵民宿”商家为何不敢留下真实地址

近日,多名网友反映在北京旅游时遇到“幽灵民宿”。记者发现,这些“幽灵民宿”有的打着火车站等地标建筑的旗号,给出只有几百米远的位置,但实际位于30多公里外的郊区;有的打着“青年旅舍”的旗号,但实际是位于普通居民楼内的群租房。他们在平台上留下的地址非常模糊,图片与实际不符,商家均要求下单后披露实际地址。“幽灵民宿”不仅误导、欺骗消费者,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专家呼吁网络平台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监管。

发现

民宿实际地址与标注地址不符

将实际地址更改为黄金地段

在网上推广时将实际地址改为黄金地段,已成为一些民宿的惯用手法。记者调查中发现,部分民宿在某平台上标注的地址为北京站附近500米,但实际位置却在几十公里之外。虽然商家也在店名中标注了云蒙山白河湾,但平台系统标注的位置是靠近北京站,这很容易误导不熟悉北京的外地游客。

记者在某旅游平台上搜索北京站附近的民宿,并按照距离排序,最先出现的是一间写着“怀柔”的全租民宿,每晚价格为1380元,但民宿介绍显示,该民宿位于前门、崇文门商圈,距离北京站528米,距离建国门地铁站约1公里。

记者来到崇文门东大街,反复确认,地图标注区域附近确实不存在该酒店。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该商家,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店距离北京站有30多公里,确实在怀柔区附近,肯定不可能靠近北京站。”然而,在另一家民宿平台上再次搜索该房源时,标注的位置恰恰是在怀柔区云蒙山附近,商家向记者透露了这一点。

“鬼民宿”派电动三轮车接人

网友小张(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北京入住过一家“鬼民宿”,其实际地址与标注地址不符,民宿宣称有独立房间,但实际上却是十几个隔间组成的隔间,卫生条件非常差。现在想起来,他还是很生气。

小张称,4月1日,他和两个女性朋友在安贞医院附近预订了民宿,按照手机APP上的位置打车,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门店,和客服沟通后让两人等着他们来接,十分钟后,一位大叔骑着电动三轮车走了十几分钟,把两人送到了一个新小区。

不过,位置并不是唯一与房源不同的。小张说,“房源上说是包间,但其实是一个由十几个隔间组成的大空地,每个房间住两三个人,像是共用房间。里面的卫生也很差,床单上有污渍,没有基本的洗漱用品,是公共卫生间。”

当消费者向店主询问为何地址不符、为何是混合住宿时,商家敷衍地回答,“我家就是这样的。”近日,当记者就具体地址联系该民宿时,店家表示,“等你到达地点,我们会派人来接你。”

在住客评论中,记者发现,有消费者称自己花了105元购买了一间单间,但里面根本不是酒店或民宿,而是居民区里一间改建的公寓。消费者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真正的入住地点。据统计,该民宿200条评论中,超过五分之一都是一星差评,而且这些差评都是遭到店主言语“轰炸”和辱骂。

避免平台“先预订再发送位置”的政策

“如果政策不允许,谁敢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地址?”记者在调查中看到,一位商家的说法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走访中,一家位于西直门北大街的民宿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

有网友评论称,自己入住后才发现同一房间内至少住了7个人,他们的床单上有大片黄色污渍,向商家反映后被告知当天已经太晚了,不会更换床单。

记者以长期入住消费者的身份尝试联系商家,商家再次直言,“这是宿舍,有上下铺,三人间、四人间、六人间。由于北京有特殊政策,平台上不允许上下铺。无奈,房子和平台展示的图片不一样,因为有多处房子,部分房子地址可能和平台有出入,预订后会发位置。”

先加微信然后告知真实地址

“这几天和家人一起去北京,酒店涨价太多,就找了一家青年旅舍,地址上说是在二楼,可导航过去一看,根本就没有二楼,就给老板打电话,他让我们去别的地址。到了房间,发现房间里有好几张上下铺,四人间和客厅是隔开的,床单被套都是自己换的,卫生也很差。”小水谈到了自己4月来北京旅游的经历,她说自己在网上看到这家酒店距离旅游景点不远,觉得很方便,就订了这家旅舍,可入住后发现和平台上的描述差别很大。

记者看到,这家“青年旅舍”封面上的图片描述与小水说的差别很大,他在网上搜索也没有找到这家旅舍。不过,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青年旅舍”还不止一家,在一些地铁站附近的居民楼里,就有这样的“青年旅舍”。

在十里河洪山家园,平台显示社区内共有35家青年旅舍。记者致电位于洪山家园213栋9号铺的一家“青年旅舍”。当被问及跟着导航能找到旅舍吗时,对方称要加微信然后发位置,“我们这里有很多房子,但只能写一个位置,跟着发的位置走就行,就在这一栋楼附近。”同一社区另一家“青年旅舍”的房东则声称,到达导航位置后需要打电话,“我们这里没有店面,房间在居民楼,有可能这一栋楼已经满了,需要换地方。”

5月19日,记者到访该小区。记者在平台上预订了一家青年旅舍。顺着导航到位置后,所定位的店铺并没有青年旅舍,附近只有一家酒店,但酒店工作人员否认是青年旅舍。记者致电商家,对方要求先加微信,才告知真实地址。“我们有上下铺,就像大学宿舍一样,床单被套都有,不过洗漱用品要自备。”当记者出于安全考虑要求看营业执照时,对方表示:“那就取消订单吧,谁叫你去谁家看看呢。”

小区内一名居民告诉记者,附近有很多这样的“青年旅舍”,很多人住在一起,不知道是否安全,但这些都是私人的,很可能是非正式的。

跟进

虚假地名、虚假地址是如何放到平台上的?

经营短租住房需具备六证

记者了解到,2020年12月25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四部门发布《通知》,明确经营短租住房“六证”管理要求。“六证”包括房屋产权证书、业主身份证明、经营者身份证明、房屋业主出具的同意将该房屋用于短租业务的书面材料、房屋所在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大楼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书、房屋所在派出所签署的治安责任保证书书面材料。

为了获得全部六张证书,每个业主必须签署同意书,并获得该建筑物其他业主或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书面同意。

调查过程中,记者咨询了多家“民宿”和“青年旅舍”的居委会。安贞西里一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称,居民楼内的房子一般都是自住房,居委会也没有收到该楼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材料。“一般这不符合规定,如果他们的所在地和实际所在地不在一个地方,也不确定被带到哪个小区,有可能变成其他居委会管辖,所以不建议入住,建议选择比较安全的酒店。”

“我们社区没有接到民宿的任何报告,后续会进行核实。”记者联系上西直门北大街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表示,房屋所在社区业委会出示的该楼其他业主书面同意的项目,肯定不在六证之内。

警方:居民楼日租行为不符合规定

红山家园社区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这些青年旅舍都没有登记,这样的民宿是违法的,我们建议游客不要住这样的青年旅舍,选择正规的酒店。”

为了顺利在社区开办民宿,“幽灵民宿”的业主们求助于网络平台,填写虚假地址,这样即使有人查证也无法追踪到他们,“幽灵民宿”就此诞生。

其实,北京早在2021年就启动了民宿大规模整治行动。2021年8月22日,北京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短租房管理运营规范化部署会,并向多家短租房平台公示政策,要求其7日内下架不合规房源。还明确要求首都核心功能区内禁止经营短租房,北京其他区域经营短租房需符合《关于规范短租房管理的通知》规定。

近年来,由于非法民宿泛滥、乱象不断,通州区公安分局基层人口支队副支队长杨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东、经营者和短租网络平台,根本就不知道谁在房间里入住,在房间里做什么。”他还表示,短租房租出去没人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租客流动性大、入住时间不规律、人群混杂,容易成为卖淫嫖娼、吸毒成瘾者,甚至恐怖分子藏身之所,严重影响社会安全。

记者以居民身份进行咨询,安贞里派出所民警表示,这种在居民楼内进行短租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游客预订时需谨慎。民警表示,没有派出所签署的安全责任保证书,店铺不能开业,相关情况将尽快向社区民警汇报核实。

有些平台的审核非常松散

虚假地名、地址在平台上线三年,“幽灵民宿”之所以能持续存在,根本原因与民宿平台监管责任的弱化密不可分。记者以民宿商家身份尝试在多个平台申请当房东,添加房源时发现,平台仅要求填写出租方式、设施及服务、房屋描述、房屋照片、出售价格、预订设置、资质验证等七项信息。填完这些,就可以提交出售。

虽然房产资质一栏是唯一不可造假、最为重要的一栏,但部分平台的相关审核却是白费,虽然有6项证明需要填写,但即便不填写,也会显示资质审核通过,可以顺利进行到最后一步提交出售,等待审核结果。

记者发现,相比于酒店登记需要填写的商家身份信息、营业执照、酒店照片等详细信息,民宿上线的要求更加宽松,不少平台仅对民宿商户提交的地址等一系列关键信息进行线上审核,并明确表示不进行线下核实。

专家

平台应主动加强审核监督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延峰告诉记者,“北京早就出台相关法规,禁止在城市居民楼开办民宿。也就是说,在城市居民楼开办民宿门槛很高,需要全体邻居同意、物业管理委员会同意,要求六证齐全等。”杨延峰说,北京还出台了群租房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单间出租人数不能超过两人,房屋不能分割出租,更不能按床位出租。上述案例中的民宿、“青年旅舍”肯定是违法的。

对于定位在地标景点、火车站附近,但实际距离较远的“幽灵民宿”,杨彦锋表示,“这些地方住宿客源量大,一些商家用非常规手段‘吸’流量,也体现出一种乱象。”他认为,在线旅游平台有审核的义务,应进一步加强审核,确保合规,维护客人安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幽灵民宿”、“幽灵酒店”现象其实是通过虚假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甚至财产安全权。他表示,相关平台对入驻的商户负有监管责任,从入驻信息、资质审核到日常监管,平台都应主动担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