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 阿巴腾讯双寡头垄断或成历史
市场竞争激烈,巨头“烧钱”补贴,消费者或面临密集折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50期)
12月16日,充斥微信朋友圈的银联广告引来众多关注。一个简单的视频链接,配上一行颇为嚣张的文字:“这是不该存在的广告,你最好不要点。”如果你忍不住好奇,看到最后,会发现,这个风格古朴的H5,是在推广银联云闪付。
这是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第二步新动作。12月12日,伴随着一系列推广活动,银联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正式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标准定义
此前,央行曾紧急叫停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平台的二维码支付业务,理由是终端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匹配验证方式的安全性仍存在疑问。虽然此后该领域已逐步放开,但银联此次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仍是业内首次针对二维码支付发布的相应规范,不仅对二维码受理设备、移动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对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明确的定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主要从安全方面对二维码受理设备、移动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和支付资金的安全;同时也为下一步银联和银行设计、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安全相关的标准基础。《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针对二维码支付的具体场景,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素。这为银联和银行在二维码编码方案上今后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参考的标准基础。
相较于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沿用了目前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即卡组织(银联)、发卡银行、商户、收单银行均参与其中。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方模式以银行卡账户为基础,不存在资金存放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金融风险,安全性更高。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与控制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相较于银联二维码支付模式,市面上大家熟悉的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主要采用三方模式,绕过清算卡组织,直接与银行对接。
记者从银联了解到,此次推出的两项标准,在兼容相关国际标准的同时,还预留了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与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境内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换言之,未来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都将按照银联标准,未来有可能实现跨行联网和通用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安全成为关键
记者从银联了解到,银联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筹备二维码支付技术,但一直没有推出。此前,由于二维码支付的技术标准一直没有出台,且二维码支付一直存在安全门槛低、易复制、易遭黑客攻击等安全隐患,监管部门一直未能全面放开二维码支付。
今年6月底,央行发布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170号文”),允许二维码支付。“170号文”指出,二维码支付要从两个方面实现风控:一是限额支付;二是将“代币技术”嵌入二维码支付,即通过电子代币将银行卡账户转化为虚拟账户,确保主卡信息不被泄露。
虽然银联一直犹豫是否进入二维码支付市场,但移动支付普及速度显然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今年第二季度,央行在《支付体系运行情况》中专门提到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大幅增长,支付金额29.32万亿元,支付业务笔数同比增长168.46%。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环比增长25.68%,行业整体上半年交易规模达亿元。其中,支付宝以55.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银联仅占0.91%,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银联显然对如此大的市场觊觎已久。
在发布相应标准当天,银联方面表示,二维码支付已逐渐普及,银联发卡、收单会员机构以及银联卡用户对于这一支付交互方式的推广应用有一定需求,但跨行互联互通的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因此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以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开展。
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研究员袁涵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银联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与今年8月央行公开认可二维码支付有关。今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了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自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来,首次正式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此外,银联推行的“云闪付”效果不佳也是银联决心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另一个原因。
2015年12月,银联推出“云闪付”。根据银联助理总裁胡英此前披露的信息,云闪付自去年“双十二”上线以来,用户数已达2000万,支持云闪付的终端数已达1050万台。但与此同时,支付宝已经拥有近4亿用户,银联此前在移动支付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双头垄断或将成为历史
或许意识到自身市场份额不足,银联在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的同时,联合商业银行和近两万家商户推出史上最大规模折扣活动,覆盖“双十二”、元旦、春节前三大时间点,银联卡用户(卡号以62开头)在使用“闪付”“云闪付”等创新支付产品时可享受折扣优惠。
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早在银联推出标准之前就采取行动,布局二维码市场。今年7月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已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袁汉表示,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是为了统一会员机构标准,满足消费者跨行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联品牌和银行支付的优势,形成良性竞争。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凭借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补贴政策占领市场,也培养了大部分用户的扫码支付习惯。此次银联、银行等巨头入局本已成熟的二维码支付市场,是否会对现有的扫码支付市场格局造成很大冲击?
易宝支付CEO唐斌在“双十二”当天就银联入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二维码支付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开放只是时间问题。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的业务规范和风控能力非常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加之具备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传统金融机构即将进入二维码支付市场,其产品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中心总监薛红燕认为,随着银行、银联的介入,线下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消费者预计将迎来一年左右的密集优惠补贴期,并能享受到巨头“烧钱”带来的乐趣。在此期间,尚未实现盈利或缺乏强大资本支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最先被淘汰,阿里、腾讯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或将成为历史。
进入【新浪财经股票论坛】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