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来,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因收费问题发生争执。张恒年摄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整改违法违规行为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37家从事线下收单业务的会员机构如实报送绕行银联交易迁移信息,并于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迁移工作。
由于第三方支付绕过银联直连银行,银联的交易量被明显分流。事实上,自2012年起,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就因手续费问题产生不少怨言。银联也曾多次发布类似整改通知,试图斩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直连,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通知》明确给出了具体的迁移时间表。
离线支付宝也可以使用
《通知》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会员机构须于11月13日16时前准确上报绕行银联交易迁移信息,信息应详尽报送分行,注明收单接口、日均交易额等。11月30日前,绕行银联交易至少迁移50%;12月10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65%;12月17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80%;12月24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90%;12月31日前,全部迁移工作完成。
银联之所以阻止银行直连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兴起之前,银联一直是国内发行的人民币支付卡的唯一交易清算方。在交易时,每笔交易的手续费按照7:2:1的比例分配,即发卡银行拿70%,收单机构拿20%,清算机构拿10%。如果非金融收单机构直连发卡银行,双方会私下商定一个价格,这个价格肯定比国家发改委定的价格要低得多。原有的发卡银行、银行卡组织、收单机构7:1:2的分成模式已经不适用,银联拿不到任何费用。
相关银行人士指出,如果一些交易绕过银联网络,将损害持卡人的利益。比如一旦发生纠纷,持卡人会遇到交易信息错误、冒用、伪卡等问题,持卡人只能与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协商解决,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为银联系统对这些交易并不感知。
但第三方支付行业显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们认为银联在这件事情中既是参与者,又是裁判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联的铁饭碗岌岌可危。业内人士认为,银联此举更像是“维护自身权益”,而非维护消费者权益。
《通知》发布后,不少网友担心“以后是不是不能再使用支付宝了”。众所周知,支付宝与银联结怨已久,去年8月,上海银行因私自将收单机构号借给支付宝而被银联罚款,支付宝与上海银行的合作终止。随后,支付宝宣布“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线下收单POS业务。不过,据记者了解,网友们不必担心,因为银联的这次公告只针对线下支付市场,与线上支付无关,也就是说,支付宝的线上支付不在整改范围内。
银联采取严厉措施,银行也必须采取行动
据记者了解,此次银联大刀阔斧,整改主要针对POS收单市场长期存在的违规复码现象。POS收单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银行卡手续费存在差价。以市民熟悉的几个行业为例,餐饮手续费率为1.25%,百货商场为0.78%,超市为0.38%,最低的是三农业务,只有0.25%。因此,手续费的差价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牟利的空间。有时消费者在餐厅用餐完毕,交易小票上显示的是医院代码,消费者刷卡却无法获得相应积分,这就是因为商家使用了“复码”POS机。
“银行也会绞尽脑汁绕过银联,对接第三方支付等非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一个分行就对接了二三十家非金融机构。”某银行收单业务负责人说,“违规冲动在分行,对接非金融机构能带来几百亿元的结算和存款。”对分行来说,结算量和存款增加了,但总行的利益正在受损。以酒店消费为例,通过转接卡组织,发卡银行能拿到千分之九的佣金收入,如果分行违规绕过卡组织,只能拿到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一年下来,全行损失几百亿元。
此外,通过卡组织转账,需要填写大量信息,以确保交易的完整性,卡组织也会进行风险检测,但单独对接则不需要,"网点无法识别商户是否真实",这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银联《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监管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已确认不合规特许商户数量为5.84%,其中非金融机构类不合规特许商户占比77.03%,银行类不合规特许商户占比22.97%。
银联面临清算市场自由化巨大压力
随着《通知》的发布,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银联有什么权利阻挠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其实,此次银联要求整改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为银联会员,按照加入银联网络时签订的业务协议,必须遵守该卡组织的业务规则,即《银联卡业务操作规范》。一旦成为银联会员,银联卡交易必须走银联清算通道。其实,在国外,VISA、也有类似规定,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远比银联规定的规则要严厉,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取消收单资格。
作为主管部门,央行一直在寻求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平衡。去年7月,央行公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其中第26条似乎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机构)直连银行开辟了道路:“收单机构直接向发卡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的前提下,与发卡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有人会疑惑,既然要遵守协议,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跟银联签协议,就能随意对接银行吗?很遗憾,事实恰恰相反。中国银行发行的银行卡,有红蓝绿三色的银联标识和“”字样,卡号以62开头,就是银联卡。目前,贴有银联标识的卡已经超过40亿张,几乎是全国所有的银行卡。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远没有跟银联“分道扬镳”的勇气和决心。
不过,银联自身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凡符合条件的国内外企业,均可申请在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出现一个与银联平起平坐的银行卡清算机构。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有多家机构表示有意向,短期内也很难在线下市场建立起能与银联匹敌的银行卡清算组织。因为支付结算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如POS机等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已经产生的用户也很难摆脱依赖。”一位国有银行卡部工作人员说。
虽然线下银联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线上支付宝已是银联无法匹敌的对手。目前,支付宝已与国内外180多家银行及VISA等机构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从实力上看,支付宝实际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银联”。
自2012年以来,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因收费问题发生争执。张恒年摄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整改违法违规行为有关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37家从事线下收单业务的会员机构如实报送绕行银联交易迁移信息,并于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迁移工作。
由于第三方支付绕过银联直连银行,银联的交易量被明显分流。事实上,自2012年起,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就因手续费问题产生不少怨言。银联也曾多次发布类似整改通知,试图斩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直连,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通知》明确给出了具体的迁移时间表。
离线支付宝也可以使用
《通知》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会员机构须于11月13日16时前准确上报绕行银联交易迁移信息,信息应详尽报送分行,注明收单接口、日均交易额等。11月30日前,绕行银联交易至少迁移50%;12月10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65%;12月17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80%;12月24日前,绕行银联交易不低于90%;12月31日前,全部迁移工作完成。
银联之所以阻止银行直连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兴起之前,银联一直是国内发行的人民币支付卡的唯一交易清算方。在交易时,每笔交易的手续费按照7:2:1的比例分配,即发卡银行拿70%,收单机构拿20%,清算机构拿10%。如果非金融收单机构直连发卡银行,双方私下会谈成一个价格,这个价格肯定比发改委定的价格要低很多。发卡银行、银行卡组织、收单机构之间原有的7:1:2分成模式已经不适用,银联拿不到任何费用。
相关银行人士指出,如果一些交易绕过银联网络,将损害持卡人的利益。比如一旦发生纠纷,持卡人会遇到交易信息错误、冒用、伪卡等问题,持卡人只能与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协商,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为银联系统对这些交易并不感知。
但第三方支付行业显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们认为银联在这件事情中既是参与者,又是裁判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联的铁饭碗岌岌可危。业内人士认为,银联此举更像是“维护自身权益”,而非保护消费者权益。
《通知》发布后,不少网友担心“以后是不是不能再使用支付宝了”。众所周知,支付宝与银联结怨已久,去年8月,上海银行因私自将收单机构号借给支付宝而被银联罚款,支付宝与上海银行的合作终止。随后,支付宝宣布“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线下收单POS业务。不过,据记者了解,网友们不必担心,因为银联的这次公告只针对线下支付市场,与线上支付无关,也就是说,支付宝的线上支付不在整改范围内。
银联采取严厉措施,银行也须自律
据记者了解,此次银联大刀阔斧,整改主要针对POS收单市场长期存在的违规复码现象。POS收单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银行卡手续费存在差价。以市民熟悉的几个行业为例,餐饮手续费率为1.25%,百货商场为0.78%,超市为0.38%,最低的是三农业务,只有0.25%。因此,手续费的差价让一些不法商家有了牟利的空间。有时消费者在餐厅用餐完毕,交易小票上显示的是医院代码,消费者刷卡却无法获得相应积分,这就是因为商家使用了“复码”POS机。
“银行也会绞尽脑汁绕过银联,对接第三方支付等非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一个分行就对接了二三十家非金融机构。”某银行收单业务负责人说,“违规冲动在分行,对接非金融机构能带来几百亿元的结算和存款。”对分行来说,结算量和存款增加了,但总行的利益正在受损。以酒店消费为例,通过转接卡组织,发卡银行能拿到千分之九的佣金收入,如果分行违规绕过卡组织,只能拿到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一年下来,全行损失几百亿元。
此外,通过卡组织转账,需要填写大量信息,以确保交易的完整性,卡组织也会进行风险检测,但单独对接则不需要,"网点无法识别商户是否真实",这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
中国银联《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监管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已确认不合规特许商户数量为5.84%,其中非金融机构类不合规特许商户占比77.03%,银行类不合规特许商户占比22.97%。
银联面临清算市场自由化巨大压力
随着《通知》的发布,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银联有什么权利阻挠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其实,此次银联要求整改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为银联会员,按照加入银联网络时签订的业务协议,必须遵守该卡组织的业务规则,即《银联卡业务操作规范》。一旦成为银联会员,银联卡交易必须走银联的清算渠道。其实,在国外,VISA、也有类似的规定,而且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远比银联制定的规则要严厉,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取消收单资格。
作为主管部门,央行一直在寻求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平衡。去年7月,央行公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其中第26条似乎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机构)直连银行开辟了道路:“收单机构直接向发卡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的前提下,与发卡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有人会疑惑,既然要遵守协议,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跟银联签协议,就能随意对接银行吗?很遗憾,事实恰恰相反。中国银行发行的银行卡,有红蓝绿三色的银联标识和“”字样,卡号以62开头,就是银联卡。目前,贴有银联标识的卡已经超过40亿张,几乎是全国所有的银行卡。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还远没有这个勇气和魄力与银联“分道扬镳”。
不过,银联自身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凡符合条件的国内外企业,均可申请在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出现一个与银联平起平坐的银行卡清算机构。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便有多家机构表示有意向,短期内也很难在线下市场建立起能与银联匹敌的银行卡清算组织。因为支付结算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如POS机等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已经产生的用户也很难摆脱依赖。”一位国有银行卡部工作人员说。
虽然线下银联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线上支付宝已是银联无法匹敌的对手。目前,支付宝已与国内外180多家银行及VISA等机构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从实力上看,支付宝实际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银联”。
11月12日,银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行为整改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在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直连业务,要求绕行银联的业务逐步迁移到银联平台。
银联高级业务专家任志军表示,此次银联整顿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连行动大概会涉及30家银联会员,但不会涉及网络支付,更不会涉及支付宝。
据悉,中国银联业务管理委员会秘书处要求会员机构在11月13日前准确报送绕过银联的交易迁移信息,并补充报送已有的商户信息,此外还对收单机构重新进入银联体系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文件还要求会员机构按时、按比例完成银联旁路交易的迁移工作。其中,11月30日前迁移量占全部银联旁路交易的比例应不低于50%,12月10日前不低于65%,12月17日前不低于80%,12月24日前不低于90%,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清算。文件指出,逾期不上报或上报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规范的,将被视为违反承诺,秘书处将取消整改期,对违规行为予以正常约束。
与以往个别整改通知不同,部分收到通知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表示,银联此次整改的决心比以往更加坚决。“银联此举与清算支付市场即将放开,银联感受到危机有关。”支付公司相关人士认为,银联此举意在市场开放前重塑银联品牌形象和市场规则。
银联专家任志军透露,直连现象十分普遍。前20家收单机构中,违规严重的收单机构约有40%-50%的业务直接与银行对接,普通收单机构也有10%-20%的业务直接与银行对接。据悉,在收单市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银联按“7:2:1”的比例分成佣金利润。直连后,银联应得的10%佣金就落入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的口袋,“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通过协商,分成这部分利润”。任志军估计,整个行业被侵蚀的金额约有数百亿。
事实上,除了蚕食银联的利润,任志军认为,直连还影响发卡机构和持卡人的利益。比如在发卡机构端,收单机构往往与银行分支机构实现直连。对于各银行分支机构而言,直连最大的诱惑就是能够获得大量低成本存款,为此它们往往收取较低的费用,甚至采取直连套餐价,这往往造成兄弟分支机构之间的内部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直连分支机构往往会将部分交易利益让渡给第三方收单机构,因此对于银行总行和其他分支机构而言,整体利润减少。而对于持卡人而言,直连后,银联无法获取相关信息,而收单机构则利用各种形式的代码进行费率套利,这直接损害了持卡人的利益,持卡人刷卡将没有积分,发生纠纷后甚至无法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