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掘金&Zoe,参与 3 月闯关活动,追求升职加薪

2024-07-14
来源:网络整理

创作不易,养成习惯,这就是三大品质!

感谢 和 Zoe

首先要感谢掘金这个帮助开发者成长的社区。从 2020 年开始写博客至今,我不仅写了近 80 篇博客,还在职业生涯上取得了小小的突破。最重要的是,友虎发现我之后,通过掘金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和大佬。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圣和颜哥,很多次在我迷茫或者乱了阵脚的时候,他们给我建议或者直接批评我。

回到 Zoe 主办的三月挑战活动,等你来加入!我一开始是拒绝活动的,毕竟我也没换工作的打算。Zoe 告诉我,不找工作的话,我追求的永远是升职加薪,她向我推荐了第二条挑战路线:升职加薪,甚至还用我没有好文章的事实来给我施压。好吧!在 Zoe 不断索稿、催稿的催促下,我完成了挑战活动。直到活动结束我才知道,还有导师的职业规划指导会(p≧w≦q)。致敬我们努力又负责的 Zoe,你辛苦了!以前是我错了,现在我要好好做人。

活动历史记录

技术评审

第三篇文章荣获优秀文章奖,奖品是掘金周边大礼包一份!

「项目回顾」

由于临安买房的事情耽误了,现阶段只产出了一篇文章。很荣幸再次获得优秀项目评论文章奖,奖品是掘金周边大礼包一份!合伙人说可以卖掘金周边,你看我三个罐子,一个泡茶的,一个泡咖啡的,一个烧开水的,两个放家里死掉的:

成长计划

小哥是谁?小哥是我老公司同事的兄弟,一起写代码,一起洗澡,现在担任西格玛云技术总监,如果有合适的合作者,我可以帮忙投简历。

谢谢宗信先生

当得知有导师指导职业规划时,我就让 Zoe 帮我联系宗信来选拔我。一来我早就关注闲鱼在这方面的实践,二来宗信带领的团队正好是我从事的跨端方向(详细讨论后发现跨端只是闲鱼的一部分,后面会详细阐述)。感谢宗信给我这个机会。以下是宗信的简介:

跨设备问答

问题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都是我这个阶段比较焦虑和困惑的点。宗信很随和nice,也很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真的是拨开云雾,让我豁然开朗(这里不是开玩笑)。可惜我虽然录了屏,但是没有声音,所以记忆不完整,不能完整复述师父的意思!希望大家见谅,贴上视频照片纪念一下这次指导:

大佬侧脸 大佬正脸

它真的能杀死它吗? 背景

前段时间2.0出来的时候,因为负面评论和说比RN好的声音,我很焦虑。在我看来,两者之间不存在你死我活的问题,而且两支队伍都发声明说不存在直接竞争。那么,作为国内最早、使用最广泛的队伍,宗信对这两支队伍怎么看呢?

大哥解答一下

它适用的业务场景不一样,它可以替代原生开发,成为App开发的一种新模式,闲鱼现在的基础链路都是用统一的架构,可以做一些动态的东西,比如手机淘宝的活动引导页这种对动态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

它更多的是让前端自己去写客户端,对前端比较友好,它更偏向于,对的同学比较友好。

我的感觉

技术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从宗信的角度来看,一切技术的选型和架构都要遵循业务场景,不考虑业务就谈技术、谈架构,是流氓行为,是不负责任的,纯粹是制造焦虑。

是否有可能制定一个与中国现有框架相当的框架?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一线厂商,是否有野心打造一个能与阿里巴巴媲美,甚至超越它的框架?

大哥解答一下

老板对 和 理解的很透彻,把问题分成两部分,首先列举了 Weex 框架,RN 的架构比较容易实现,但是 和 的实现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一个对操作系统、浏览器引擎有很深研究的团队,老板列举了 UC、鸿蒙等公司。

我的感觉

看上去是单一的框架,但背后是整个生态。难的不是框架,而是宏观环境和生态的构建。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国家的精英们会有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会有我们自己的生态,会有我们自己的跨端框架。

闲鱼要放弃了吗? 背景

因为上一份工作有机会留在阿里园区,又听说 Weex 被放弃了,就向宗信询问了进展,由于不在一个团队,他不方便代表 Weex 团队,不过对于大家关心的闲鱼是否被放弃的问题,他给出了解答。

像开发一个类似于闲鱼的小程序_类似于闲鱼的一键开店都有哪些_类似开发程序闲鱼像小说的软件

大哥解答一下

前面提到了宗信是闲鱼基础链路的负责人,他也解释过应用场景可以替代原生开发的一些东西。那么闲鱼会放弃吗?答案是否定的。宗信描述了闲鱼基础链路架构的方向:以基础链路为核心,辅以原生、H5等容器,最终将基础链路统一起来。也就是说,闲鱼不是放弃,而是在做更大、更深的事情。

目前跨端情况比较混乱,各厂商封闭生态的RN容器、H5容器、原生、小程序共存于一个APP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带来管理成本,也带来性能问题。这时候急需一种能够统一基础链路的技术,闲鱼基于多年的经验选择了它。

宗信也透露内部开源团队建设非常活跃,相信很快会有优质的开源项目引入生态,希望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我的感觉

其实涂鸦内部也有对应的团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沟通里叫一个代码多端,也是基于实现一套代码在多个终端上运行,这个可以说是跨终端领域的一个热点。

跨端领域达到专家级需要哪些指标?问题背景

嗯,技术专家是洛珠目前努力的方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但我不知道这些目标和计划是否正确!

大哥解答一下

老板把专家分为技术专家和业务专家,技术专家比较少见,需要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问题上有专门的研究,比如渲染引擎优化,音视频编码研究等等;业务专家比较常见,这里的业务不是具体的ERP或者电商,而是需要有产品意识,在产品缺货的时候,有应急挺身而出的能力。

他们有的解决了业界无法解决的难题;有的开创了可以长期沿用的架构;有的在原有架构上做了创新性的工作;有的在某一技术领域达到了专家级别;有的对某类业务问题的技术实现非常精通;有的依靠自己对技术的全局把控。

老板也对方法论表示了肯定,并建议我不要太执着于对技术的追求,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我还年轻,应该多读一些商业、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拓宽心胸,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宗信师父劝我不要只在乎技术的进步,想要走得更远,不只是技术能力,还需要更全面的能力,甚至平衡生活和家庭的能力。

我的感觉

每个人的选择和适合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受限于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精力和家庭因素,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别人达到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大佬们的习惯、学习方法、技术框架架构和技术前瞻性。

你对全栈开发的理解是什么?问题背景

去年年底,因为焦虑和迷茫,我疯狂购买了各种后端语言,包括 Deno、Go,甚至 Rust。大圣老师曾告诫我要多看前端框架源码,但我却疯狂地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直到筋疲力尽,到达极限,我才开始反思自己所认为的全栈是否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大哥解答一下

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一样,每个人的基础也不一样。罗主,你想想你作为前端开发者,真的需要精通后端吗?你需要的不是精通那么多后端细节,而是培养你解决问题的通用能力。前端加载优化、分包、异步编程、性能优化、引擎运行原理及调优等深层次的问题,你都要精通。同样的经验,同样适用于后端。

老板也从自己做客户端开始,最后带服务器的经历教我,罗柱,当你有一天能带服务器的时候,不代表你要写出很好的后端代码。但是你要有大局观。遇到问题,光知道问题是什么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解决的方向,安排能解决问题的人去做。

我问过老板,如果不去实际学习这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老板说这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把一门技术整体理解应该不难。当你在工作中不需要实际用到这些的时候,这些就够了。你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足够好。前端和后端只是职责的划分,工程和底层的本质是一样的。

现在云原生技术发展这么快,作为前端开发者,也可以多关注云开发,这些也可以让你自己创建一个项目,不需要精通后端接口。

我的感觉

宗信的一番话让我从梦中惊醒,我把太多后端技能塞进了计划里,这并没有缓解我的焦虑,反而让我更加焦虑。虽然心里还是不舍,但不得不逼着自己暂时放弃学习 Deno 和 Rust。之所以坚持学习 Go,是因为我需要一门编译型语言来解决 JS 毒害,而 Go 足够简单,不会给我造成太大的负担。

是应该在大前端领域有所突破,还是专攻跨端领域?问题背景

2018年开始做开发,积累了很多业务开发知识和架构工程能力,一直过不去的坎就是原生开发能力的缺失,很迷茫是应该往大前端方向努力还是在跨端领域深挖,我不是指RN,而是指要不要学原生开发。

大哥解答一下

建议你先学学 iOS 和 开发,多看看 demo 看看,了解下怎么用,怎么开发。2012 年我在阿里实习的时候,也不懂客户端开发,当时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少。不过我只花了一两个星期就上手了。

但宗信还是告诫我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忘初心。无论就业情况还是职业发展,希望你能做一个懂客户端的大前端,而不是放弃前端,突破到客户端。

我的感觉

这个跟之前的全栈问题差不多,也是让我越来越焦虑的问题之一。听了大佬们的指点,我更加坚定了接下来走下去的路。我要懂原生开发,而不是什么都懂。跨端和客户端还是有区别的。我的优势就是前端的积累,何必跟从客户端转前端的同学争呢?

洞察

聊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掘金的活动质量实在是太高了。之前对宗信不是很了解,但经过这次聊天,他简直就是偶像。在聊天之前,我对以上所有问题几乎没有答案,一头雾水。老板不仅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我的职业发展给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议。再次感谢掘金和宗信。

最后祝福各位挖矿同仁2021年升职加薪,走向职业生涯的巅峰。

结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