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为孩子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而烦恼,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呢?今天的文章推荐老师转发给家长们。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幼儿接触电子屏幕时间建议的报告,报告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应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报道称,调查显示,儿童过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会导致父母难以管理孩子的情绪和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担心,5岁以下儿童过多的屏幕时间加上久坐行为会导致睡眠不足、活动量低。
因此,这份题为《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要少坐多玩才能健康成长》的报告建议,5岁以下儿童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减少坐着看屏幕或被禁锢在婴儿车和座椅上的时间,获得更高质量的睡眠,并有更多时间积极玩耍。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使用电子产品
其实,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作为成年人,很多人都无法抵挡电子产品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呢?
那么,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使用电子产品,要把握一个度,怎样教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呢?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
将手机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为什么孩子不能接触手机?首先,孩子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会发育完全,所以在此之前,孩子要尽量避免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
其次,有专家表示,孩子在两三岁时接触电子产品越多,他们在七八岁时出现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如果家里有1—3岁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1、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要多和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
2、家长不要在手机上下载游戏,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要手机来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感到好奇,可以向孩子演示如何打电话、发语音信息、拍照等,帮助孩子对手机的用途建立正确的认识。
3-6岁
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游戏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安静一会儿,偶尔会放任孩子玩手机游戏,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制力较差,一旦接触游戏,很容易上瘾。
因此,可以适当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手机,比如让他们了解手机的基本用途,比如打电话、与人聊天、视频聊天等,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如果你有3-6岁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1、家长及家人应尽量删除各种可能吸引孩子的应用,如游戏、音乐、视频等。孩子即使想玩手机,除了翻相册、拍照外,不会觉得有什么意思,所以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多陪孩子读少儿读物。
3.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多带孩子出去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7-12岁
强力打压手机问题不合适
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开始进入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独立性强,容易变得固执,脾气暴躁。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家长往往会利用家长身份给孩子施压,利用亲子关系来威胁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我说不许玩,就不许玩!”“你再玩,你就没饭吃了!”“你再玩,我就不要你了!”
其实这种做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损害亲子关系,还会增加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
1. 与孩子讨论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度和频率。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违反,孩子可能会受到做家务的惩罚。
2、家长要清楚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不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不玩手机游戏”,允许孩子用顶嘴、哭闹等方式表达不满。
3.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就做作业”,而要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得先把作业做完。我看着你玩完这个游戏,然后你再做作业,好吗?”
12-18岁
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坚持适度干预、合理使用,直接没收或者怒吼甚至殴打都只是表面手段,不能治本。
电子产品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孩子,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1、多关注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2、建立沟通与信任后,与孩子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比如是否可以带孩子上学,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每次可以玩多长时间,如果超出时间会受到什么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积极作用,比如用手机看电子书更方便,用手机查找学习资料等。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看了这么多,很多家长在实际操作时还是很头疼,如何在亲自陪伴孩子和允许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1、我家孩子长期玩手机,不让他玩,他就会又哭又闹,怎么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给孩子设定一个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第二,可以提前提醒孩子还剩多少时间,这样他们就会信守承诺。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而且1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一下,给孩子一些准备完成的时间,孩子更容易接受。
当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长短也不必严格规定,有些节目比较长,二三十分钟,看也没关系,但每天总时长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只要你维持这个规则,孩子就会慢慢习惯的,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小孩子的自控力不强,生活中还是需要家长帮助他们遵守规则的。
2、孩子只知道玩手机、电脑游戏怎么办?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优点,让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学习到新的知识。
比如手机的地图功能,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地图搜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搜索附近的景点、美食等,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这些功能之外,孩子们还可以学习拍照、录制视频、获取天气预报、接收微信语音消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功能。
另外,家长还可以帮孩子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陪孩子一起看,可以时不时问孩子这是什么动物、那是什么动物,并给孩子解释。
阅读一些相关的绘本,定期带孩子去动物园,这样孩子从不同渠道接收到的信息就可以结合起来。
3、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觉得无聊怎么办?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孩子除了使用电子产品之外,还需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比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都需要每天练习,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又或者带孩子爬山、游泳,可以锻炼孩子的身心;还有亲子读书、亲子游戏,这些都是有益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4. 我已经做了以上所有的事情,但是孩子还是有玩手机的习惯,该怎么办?
尽管屡禁不止,孩子过度接触电子屏幕的现象仍未得到遏制,归根结底还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此前,一份名为《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初中生,数据显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时间不足3小时,而7.6%的家长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超过6小时。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放松10分钟。孩子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花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