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网络支付新规实施,未实名认证将与红包无缘

2024-07-16
来源:网络整理

还想开心地用手机抢红包、付款吗?先要实名认证。今天起,央行公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网络支付新规实施后,未实名认证的网络账户收付款将受到影响。

严格的:

“零认证”不会领红包

如果我“故意”选择不提交实名信息,后果会严重吗?

答案是,你的支付宝和微信账户将无法接收他人的任何转账、打赏、红包等,账户余额支付功能也将受到限制,直到完成一定的身份信息补全。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实名认证账户的资金会被冻结,用户只需要按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给出的页面提示,补全并进一步完善身份认证信息,就可以正常使用“钱包”里的余额。

去年12月,央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按照要求,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分为三类:一类账户主要适用于小额支付,比如最常用的手机红包,但该类账户余额支付累计限额为1000元;二类账户可用于日常消费、转账、购物以及缴纳水电煤气费,但金额每年不得超过10万元;三类账户可用于大额理财,账户余额支付年度累计限额为20万元。

如果实名认证程度有限,那么网上支付的空间也很有限。比如你只认证为一类账户,这个支付宝账户的年度累计余额支付限额只有1000元。同样,如果你的微信支付账户需要使用“理财”功能,那么必须完成三类账户的认证要求,因为前两类账户不具备理财功能。

分级管理、实名认证之后普通用户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网络金融领域专家认为,央行新规主要立足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护个人用户安全。此前,网络支付领域资金被骗取、被盗取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些快捷支付只需绑定一个手机号就能完成。从安全管理角度看,用户身份实名认证十分必要。

微信表示,实名认证后,每次转账时,在支付密码输入框上方都可以看到收款人的实名信息,以验证身份。一旦发现异常交易或诈骗、盗刷行为,微信支付会立即拦截,并通过用户实名信息快速定位资金流向,保障资金安全。

此外,实名认证后,当您不小心忘记账户密码时,系统可以通过核对用户的多重信息,帮助您安全、顺利、快捷地找回密码;日后在给他人转账时,也可以轻松验证收款人的实名信息,避免转账给错人的尴尬,从而更好地保障用户的权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