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果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支付宝和银联的合作,两大国家银行的握手,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正在见证中国强大的移动支付体系的形成。
冰川智库特约撰稿人 | 苍海月明
据媒体报道,银联与蚂蚁金服将达成合作协议,支付宝将接入银联网络开展条码支付服务,银联将提供转账清算服务,这意味着在支付清算领域,两大巨头将首次展开强强合作。
这是各方都乐于看到的结果,众所周知,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发卡组织,拥有最大的银行间交易清算系统,同时也是一家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而支付宝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最早、技术最先进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其服务体系目前已覆盖五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银联
这样的强强联合,无疑凸显了中国支付行业的优势,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支付宝与银联、网付的合作,微信与银联、网付的合作,构成了中国支付体系的完整版图,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支付行业的整体实力,使其更加规范、强大。
未来中国支付行业将远远超越国外竞争对手,为中国经济增添一把“利器”。
企业的理性作为与积极配合,将有效降低央行的监管成本,并有助于央行更加专注于在更宏观的版图上思考问题:中国头部支付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引领并巩固地位?在政策层面,央行还能做出哪些推动?甚至在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当企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时,央行又能给予哪些支持或建议?
这样的思考和努力,必将使得企业和央行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互利,对于企业和央行双方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可以共同努力,甚至完全实现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
从历史上看,央行对支付行业的发展一直非常支持,对头部企业的各种探索也都保持着包容和理解,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微信和支付宝才能在全球支付行业脱颖而出。中国消费者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可以轻松完成支付,甚至让外国人感叹中国有了“支付神器”。这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和央行相对宽容的政策环境有关,这是各方达成的基本结论。
今天,讨论支付龙头企业如何在央行常态化监管下继续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扩张能力,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信号确实引起了央行的重视。经过深入研究,银联、网付、微信、支付宝的对接早已摆上了决策层的办公桌。事后央行的基本态度是每一步一步推进,尽量减少对企业和用户的干扰,尽量减少市场波动,而央行也确实这么做了。
这为央行今后开展类似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案例,有利于央行监管工作的优化改进。
具体看消息面,支付宝的积极态度值得点赞,不难看出,这次接入其实对支付宝和央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支付宝来说,接入银联其实是一种“央行背书”,提升了品牌的公信力,无疑是加分项。
而且,一些用户一直对互联网巨头的平台规模过大抱有疑虑,支付宝与银联的“握手”将有助于打消这种疑虑,对各方来说当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对于央行而言,能够通过畅通的渠道获取更多数据,对于国家金融安全决策、政策制定、预警信号的发布都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央行需要使用银联、网付、支付宝,以及微信更加紧密结合的最重要原因。
当财务数据成为基础数据、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成为决策层判断下一步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指标时,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数据成为央行合理而又迫切的事情。响应市场的需求,企业也有开放、配合的义务。
那么,这次接入对用户有没有影响?如果影响到客户体验,那也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不过,根据消息透露的信息:此次合作不会改变用户使用支付宝交易的体验。对用户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唯一改变的只是收单机构接受支付宝条码支付服务的交易路径。
▲中国银联
在接入银联之前,支付宝条码支付的交易结算是通过支付宝与银行直连完成的,接入银联之后,部分清算业务将通过银联进行结算。
因此,简单来说:上述接入完成对用户没有影响。这是新闻亮点,也是企业积极拥抱政策的重要原因。获得“央行信用背书”也能打消监管部门的疑虑,因此积极推动完成成为唯一选择。
从结果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支付宝和银联的合作,两大国家银行的握手,具有标志性意义。我们正在见证中国强大的移动支付体系的形成。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随着开放、生态成为趋势,头部支付机构也在不断深化对开放共赢的理解:一方面开放合作,愿意用更多的资源、接口、合作伙伴,争取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拥抱监管,尽最大努力消除舆论疑虑,以最大的诚意和彻底的行动赢得监管部门的支持,并在技术层面积极推动合作的快速推进。这才是一个成熟企业应该做的事。支付宝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愿景,最终在企业形象方面收获了加分。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银联和蚂蚁金服的合作是一个共赢的结果,央行、支付宝、用户都是这一意义深远的事件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