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纷纷评论微信小程序失败时,为了增强小程序的能力,拓展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微信官方悄然对微信小程序进行了升级。此次微信小程序升级包括6个方面,其中3个方面与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整合。通过此次升级,公众号与小程序可以完美结合,解决了原有小程序最致命的问题:“用户无法成为粉丝,无法再激活用户”,也解决了基于公众号开发的应用用户体验不如原生APP的问题。
公众号与小程序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说小程序=公众号。经过这次升级,除了头部应用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应用,其余99%的应用都不需要开发,进一步降低了创业门槛。
笔者大胆预测,最终小程序可以像公众号文章一样实现分享,因为小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小程序将具备与公众号一样的影响力。
微信官方为该小程序新增(升级)了以下功能:
1. 个人可申请小程序:小程序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小程序开放个人开发者申请注册,个人用户可以访问微信公众平台,扫码验证身份,即可完成小程序账号申请并开始代码开发。这将进一步激活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力量,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必将爆发(当年苹果APP的爆发,就是得益于个人程序员的贡献)。
2.微信公众号菜单可打开小程序:小程序具备吸粉能力
公众号可以将关联的小程序页面放置在自定义菜单中,用户点击即可打开小程序页面。公众号运营者可以在官方平台或者通过自定义菜单界面进行设置。基于微信开发的各种垂直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未来开发APP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减少。同时,相当于解决了小程序无法积累粉丝的问题——公众号的粉丝天然就是小程序的粉丝(当然小程序的粉丝天然就是公众号的粉丝),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来解决需要经常使用的小程序的问题,就像用户目前使用公众号访问基于公众号的各种H5应用一样。未来会有很多专门做小程序的公众号出现。
3.当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后,可选择向粉丝发送通知:可激活小程序粉丝
当公众号与小程序关联后,可以选择向粉丝发送通知消息,粉丝点击通知消息即可打开小程序,此消息不占用原有的群消息数量。小程序原本没有通知功能,用户使用一次之后,小程序开发者就没有办法主动继续使用这个用户,小程序与用户的关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小程序的价值被压制。结合第二次功能升级,小程序基本等同于公众号,会立刻拥有与公众号一样的发展空间。
4. 公众号模板消息可用于关闭小程序:公众号成为小程序推广渠道
在公众号的模板消息中可以配置与公众号关联的小程序页面,用户点击公众号发送的模板消息即可打开对应的小程序页面。原本微信官方认为小程序最好用在线下,所以重点推广线下扫码进入小程序,但线下推广的速度肯定很慢。通过模板消息可以打开小程序,意味着公众号每天发文章就可以推广小程序。小程序的推广渠道增加了数千万个公众号,每天有数十亿的推广机会,相比目前只靠搜索、对话分享、二维码的推广方式,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试想一下,如上图所示,点击“中国经济学者论坛小程序”消息,就能直接进入论坛小程序,这样的推广方式,绝对是公众号和小程序都迫切需要的。
5、手机应用可共享小程序页面:第三方应用成为小程序推广渠道
开发者可以将小程序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绑定后,同一微信开放平台账号下的应用可以将绑定的小程序页面分享到微信对话或群聊中。通俗地说,第三方应用可以像分享文章一样将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用户点击分享按钮即可直接下单。这种推广方式可以提升社交推广的用户购买转化率等。
用户开通分享功能后,可直接预约逸生上门技师。
小程序与外部应用的对接,需要带动第三方应用通过微信进行社交推广的需求,从而刺激小程序的普及。
6. 扫描普通链接二维码,打开小程序
如果商户已经在线下布局了常用链接二维码,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管理后台进行配置,用户通过扫描原有的线下常用链接二维码即可直接打开小程序。也就是说,通过二次开发,可以监控各个线下二维码渠道的效果。
增强线下使用场景,比如对共享单车竞争的影响。此前,小程序推广上最大的变化,是2月23日宣布摩拜单车将率先在不改变二维码的情况下接入小程序,人们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骑行。
总结
小程序发展展望
小程序可以用来做各种应用,也是一种“内容”(和公众号文章没有本质区别),只要有价值,就应该让用户通过自己的意愿,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进行分享和传播。通过这次小程序的升级趋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小程序还会不断升级。比如微信迟早会推出分享小程序到朋友圈这样的重量级功能——最终小程序可以像公众号文章一样被分享,因为小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内容。所以错过公众号红利的创业者,不要再错过小程序红利了。
同步阅读
不断“松绑、调整、开放”的小程序
搜索微信“小程序”指数发现,自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其绘制出一条陡峭的峰值曲线,随后便一直处于“遇冷”状态。
而承载着张小龙“连接一切”雄心的小程序,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连接线下,进一步延伸微信生态的影响力,因此小程序自上线以来就自带光环。
去年12月28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上揭晓了小程序,他表示小程序在微信内没有入口、没有官方小程序商店、不支持模糊搜索、没有粉丝订阅、不能推送消息、不支持应用间直接跳转。
今年1月9日正式上线的小程序,从火爆走向衰落,不少媒体宣称“小程序已死”,不少文章甚至用“滑铁卢”“跌下神坛”等词汇来形容小程序和张小龙的处境。
比如有报道认为,小程序自上线以来就进入了“冬眠”状态,想要再次火起来恐怕并不容易;也有报道称“小程序把微信从经典产品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可能是微信发展的一个抛物线式的转折点”。
但微信从未放弃用富二代的姿态对待这个“宝宝”,而是试图通过不断“松绑”来拯救它。在今晚宣布“小程序六大新功能将向个人开发者开放”之前,小程序就已经做出了一些“松绑和调整”。
2月11日,小程序打破了之前搜索相关小程序只能输入全名的限制,支持有限的模糊搜索。例如,在小程序搜索页输入“阅读”,会显示多个名称中含有该关键词的小程序。
2月23日,微信与摩拜单车再次赋能小程序,微信用户只需扫描单车上的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摩拜单车小程序,这意味着商家不再需要专门制作二维码。
3月27日新增的6个能力,相当于全面放开小程序的限制。尤其是更多使用场景的线上化,必将为小程序带来更多救命流量——公众平台每天30多亿的PV,以及成熟的用户使用习惯,将让众多小程序重新焕发生机、蓬勃发展。
张小龙手里还有一颗可以拯救小程序于绝境的灵丹妙药——朋友圈分享。类比公众号的兴起,朋友圈的内容社交传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小程序能分享到朋友圈,又会掀起怎样的海啸?值得期待!
资料来源:创业国度()